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学第六章考点预测:我国的现代学制

发布时间:2013-08-03 牛课网 考试宝典

第三节 我国的现代学制

我国的现代学制

  (三)壬戌学制
  191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该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此后,国民党政府于l928年就学制作了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四)建国初期学制改革
  1.1951年。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1951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个学制包括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体系。学制分为四段六级:幼儿教育四年.幼儿园收3。7岁的幼儿;初等教育五年,包括儿童和成人的初等教育。儿童初等教育7岁入学,年限5年,施以全面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六年,包括中学、业余工农速成中学、业余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教育二到五年,包括大学、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各种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
  2.1958年。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多快好省 地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动员一切积极因素”。该指示提出了学制改革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此后,各地先后进行全国小学五年一贯制;中小学“五二二制”、“五三二制”;小学和初中“五四制”、“九年一贯”等教育实践。
  (五)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学制改革
  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
  4.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有关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明确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5.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有: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农村贫困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一费制”收费制度。

  第五,对于普通中学,尤其是普通高中,注意按四种模式进行规划:有基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办成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的学校:大部分普通高中通过分流,办成兼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学校,少部分学校办成以就业预备教育为主的学校,还可以举办少量特色学校。
  (三)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改革重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一是层次结构的调整,即在发展本科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地区性专科教育.扩大研究生培养数量,同时明确各类学校的分工,保证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规格、质量和特色。二是科类结构的调整。即调整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比例,稳定基础学科的规模,注重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重点发展应用学科.减少专门学院.增加综合性大学。
  (四)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第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要结合起来:
  第二.发展规模与提高质量要结合起来:
  第三.提高中间与扩展两头结合。所谓“提高中间”,即指提高专科和本科层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扩展两头”指一头向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延伸,一头向研究生层次延伸。

第四节 义务教育与终身教育

  一、义务教育
  (一)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自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二)我国义务教育的确立和发展
  1986年通过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该法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一项重要的教育法.标志着我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再次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新《义务教育法》”),对我国义务教育制度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该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由此拉开了我国义务教育向着均衡、公平方向快速发展的序幕。
  二、终身教育
  (一)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终身教育具有两个本质特征:一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二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它并非单一或纯粹的教育形态.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
  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终身教育建立在4个支柱的基础上”.这“4个支柱”是指“学金认翅”、 “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二)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古代希腊教育家和哲学家柏拉图关于哲学的教育思想.此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闲暇教育思想同样具有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本质性萌芽。到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由于成人教育的大规模出现,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被打破,而引入了成人教育的内容。此后,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深入,成人教育不仅被公众、社会认识和接受,而且,到了20世纪初期,一些思想家逐步意识到成人教育应是具有普遍教育形式的终身性的教育。由此.奠定了终身教育思想最终形成的历史和思想基础。
义务教育与终身教育
  与社会政治、经济组织密切交织的社会,在此社会中每一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手段和机会。
  3.加强学校与社区、职业界的结合
  终身教育强调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结合,要求学校调整办学理念。与当地社区就教育场所、设施、人力资源、教育内容、活动形式和学习计划等进行交流,建立社区化的学校和校园化的社区。
  4.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学习化社会由于学习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于教育的垄断地位.而更多地要求学习者本人自动和主动地学习.

牛课宝典,让亿万考生信赖的考试宝典

助力考生高效复习一次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