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光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网 >>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报考指南频道!

2013年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人口、经济、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加入收藏 考吧(www.Kao8.cc)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网 工程类考试题库

一、人口、经济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我国生态退化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并有日益加重的趋势,直接威胁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61.0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的95.4%,其中仅西北五省区和内蒙古、西藏就占92.2%.西部地区的生态退化问题突出地表现为该地区生态的极度脆弱,干旱少雨,林草覆盖率低,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造成西部地区生态退化的原因是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不利的自然条件使得西部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增强,为西部地区生态退化埋下了隐患,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将这种生态退化的可能变为现实。

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大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贫穷落后的人们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和改善生活状况,过牧过垦,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的恶化;不合理的人口分布结构,尤其是生态脆弱区过大的人口压力,加快了生态退化的速度;日益膨胀的人口规模,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社会问题。

根据世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史,城市化跟工业化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而我国是在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实行工业化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不合理的城乡人口分布,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实现。众多的人口集中在农村,一方面加大了生态压力,加剧了生态危机,严重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限制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扩大,削弱了国内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当整体环境恶化的时候,人们对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西部农牧民的行为进行了或多或少的谴责和抱怨。撇开维护公共利益和顾全大局等意识问题,只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在极端贫困、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来源单一、资源实行共有产权的情况下,农牧民的上述过度经济活动是符合经济人的理性原则的。尽管过度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生态退化的恶果自己也要承担,但极端的贫困使得他们为了生存难以顾及将来,相比生态退化的恶果由大家共同承担相对应,从过度经济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却是归自己享用的,因此,作为经济人的农牧民的过度经济活动的理性化也就不难理解。所以,解决西部地区农牧民的出路和生活问题才是解决生态退化的根本。

尽管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经济增长而产生的,但这些问题最终要在经济发展中才能得到解决。因为人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目标,其他方面的发展都是为人的发展和协调人—社会—自然关系的手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会趋于稳定并逐渐减少,人口素质会不断得到提高,社会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会更有力量注重社会公平问题,人们的环保意识会不断加强,社会也会更有经济技术实力控制污染、治理环境,从而会在很大程度上遏制资源、生态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进程而日益提高的城市化水平,会对人口、生态问题的解决发挥重要作用。

二、城市化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是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要顺利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关键是要在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尽管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但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第二产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才有条件得到快速发展。也就是说,要在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必须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除了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还必须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上,拓宽欠发达地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这样,问题的焦点就在于如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和城市第二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根据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的状况,从资源承载力的角度看,我国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高于人口分布集中的东部地区。考虑到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严重威胁,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和西部地区落后的经济状况,促进人口向发达地区和城市转移,是解决由地区之间人口分布不平衡造成的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可行策略。应鼓励人口跨区域流动,并制订政策和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其成为发达地区和城市的永久居民。

工业化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伴随着工业化不断推进的城市化尽管也一度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但对资源环境问题影响较大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是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得到解决的。考虑到中国因众多的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所带来的对自然资源的过大压力,以及遍地开花的乡镇企业所造成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城市化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更为明显。

1、城市化进程对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至关重要

(1)城市化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唯一出路。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将滞留在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二、三产业,摆脱目前严重失调的人口城乡分布格局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制约。

(2)城市化是提高总体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城市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高效的资源利用有利于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3)城市化有利于降低人口出生率。城市人口较高的生活水平、较多的妇女就业机会、较高的教育水平,有利于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提高孩子的养育成本,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口出生率。

2、城市化有利于解决生态退化问题

造成生态退化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在中国西部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穷落后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人们对土地、草原、林地等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加剧了生态退化。在生态脆弱区建立“无人区”,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是最有效的生态恢复方式。城市化为生态移民提供了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进行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数量会不断减少,农民人均收入会不断提高,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压力也随之降低,为生态退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条件。

3、城市化是提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出路

作为一个需要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需要保持持续稳定的较高经济增长率。城市作为一种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人类聚落形态,具有经济上的集聚功能和扩散功能,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城市规模越大,功能越齐全,其辐射范围就越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预言,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件大事是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实践表明,我国的城市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拉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一到二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城市化已经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不加快城市化进程,就难以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就难以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提高城市人口承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城市既是生产中心,也是消费中心;既是第二产业发展的集中地,也是为城市自身和周围腹地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的集中地。城市发展应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规划,注重发挥自身优势。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1、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问题

(1)户籍制度的限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为地控制城市发展规模,使我国的城市化水平长期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人为地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尽管避免了诸如人口急剧膨胀、交通拥塞、能源短缺、贫民窟等严重的“大城市病”,但却牺牲了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小了城市对周围腹地的辐射范围,降低了城市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

(2)人居环境较差。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分注重城市的生产职能,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许多城市在居住建设、公共场所、道路交通、绿化场地建设等方面投资不足,发展落后,严重影响了城市作为人类居住地职能的发挥,降低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总体水平。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深切地认识到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性,城市生活设施建设规模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3)产业结构不合理。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大规模出现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成为城市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功能的日趋增多,以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并逐渐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国在城市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二、三产业比例不协调,没有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过分注重第二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在城市建设上片面强调生产,忽视生活;过分重视工业,忽视服务业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我国城市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第三产业的比重在逐步提高。

2、城市化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

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职能应该由直接参与经济资源的配置,转变为为经济资源的高效配置创造条件。譬如尽快改革不合理的导致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出台一系列降低进城门槛的政策措施;加快具有较强公共产品性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环境管理。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具有极强的外部性,需要政府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加强管理和控制。

(2)市政建设。道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公共物品性质,政府应当承担起这类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对自来水、煤气等公共物品性质不强的基础设施,政府可以通过特许权转让给企业经营。

(3)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尽管主要是各类市场主体自主投资行为的结果,但在宏观上需要政府加强调控。城市政府通过科学的空间规划,通过出台有利于实现城市规划的优惠政策和进行与产业布局规划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行为发挥导向作用。

相关推荐
2013年城市规划师规划《管理与法规》自测习题汇总
2013年城市规划师规划《规划原理》考前练习题汇总
2013年城市规划师规划考试《相关知识》模拟试题汇总
2013年城市规划师规划考试《规划原理》练习题汇总
2013年城市规划师规划考试《规划实务》练习题汇总
2013年城市规划师规划考试《管理与法规》练习题汇总

编辑推荐
考试介绍 报考条件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合格标准

您还可以看看和2013年城市规划师考试辅导:人口、经济、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相关的信息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快速通道:历年真题模拟试题查询网址
更多有关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信息请访问: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网

各地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信息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最新更新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模拟试题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历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