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保险经纪人(保险经纪相关知识)关键词三

发布时间:2013-08-06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普通家庭财产保险:面向城乡居民家庭的基本险种,承保城乡居民所有的存放在固定地址范围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各种财产物资。

  机动车辆保险:以机动车辆本身及机动车辆的第三者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一种运输工具保险。

  公众责任:企事业单位在公众活动场所的疏忽或过失等侵权行为,致使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依法应由本企事业单位承担对受害人的经济赔偿责任。

  产品责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因其缺陷而造成用户、消费者、公众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时,依照法律规定应由产品制造者、销售商、修配者或承运人承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运输工具第三者责任:与特定的财产标的或施加在特定财产标的上的行为相联系所产生的民事赔偿责任。

  雇主责任:雇主对雇员在受雇期间从事业务时因遭受意外导致伤、残、死亡或患有与职业有关的职业性疾病,依法或根据雇佣合同应由雇主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职业责任风险:企事业单位内从事各种专业技术工作的个人可能因工作上的失误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风险。

  正常损失期望:当私人的消防系统和公共的消防系统都能正常运行时遭受损失的期望值。

  可能最大损失:当消防系统的某一个关键部位出现故障时遭受损失的期望值。

  最大可预见损失:在私人的消防系统和公共的消防系统都不能工作的情况下遭受的损失。

  最大可能潜在损失:在所有的消防、防护系统都失效的情况下遭受的损失。

  损失抑制:采取措施使事故发生时或发生后能减少损失发生范围或损失严重程度。

  主动的或计划性的风险自留:风险管理者在识别和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风险处理方式进行比较,权衡利弊,从而决定将风险留置在内部,即由经济单位自己承担风险损失的全部或部分的一种风险处理方式。

  非保险风险融资转移:经济单位将自己可能的风险损失所致财务负担转移给保险人以外的其他经济单位的一种风险处理手段,其实质是通过风险的财务转移,使转让人得到外来资金,以补偿风险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

  免责约定:合同的一方通过合同条款,对合同中发生的对他人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责任转移给另一方承担,即通过主要针对其他事项的合同中的条款来实现风险转移。

  保证合同:由保证人对被保证人因其行为不忠实或不履行某种明确的义务而导致权利人的损失予以赔偿的一种书面合同。

  企业财产保险:以企事业单位为保险对象的财产保险。

  运输保险:以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及所承运的货物在保险期间因各种灾害事故造成的意外损失为承保事故的保险。

  工程保险:以各种工程项目为主要承保标的的财产保险。

  法律手段:国家通过法律形式来引导、规范经营主体行为和市场活动秩序的一种手段。

  行政手段:政府凭借行政力量直接干预保险经纪活动的一种手段。

  经济手段:利用各种经济杠杆影响相关经济利益以调节保险经纪行为的一种手段。

  实体监管方式:国家制定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管理规则,对保险经纪机构的经营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机构监管:对各保险经纪机构准入与退出保险市场的监管,中国保监会对保险经纪机构的设立、变更、合并、分立、解散、撤销、破产和清算等行为实施监管。

  保险经纪机构的设立:为使保险经纪机构成立,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一系列法律行为的总称。

  保险经纪从业人员:保险经纪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中,为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拟订投保方案、办理投保手续、协助索赔的人员,或者为委托人提供防灾防损、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咨询服务、从事再保险经纪业务的人员。

  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公司制保险经纪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副总经理或者具有相同职权的管理人员;合伙制保险经纪机构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或者具有相同职权的经营管理人员;保险经纪分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重大对外投资:单次或者累计投资金额达到本机构上一会计年度会计报表净资产的50%。

  重大对外担保:单次或者累计担保金额达到上一会计年度会计报表净资产的50%。

  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以、外的监管方式,包括收取监管费、进行监管谈话以及非现场监管分析。

  现场检查:保险监管机关工作人员根据需要到保险经纪机构所在地或其业务行为发生地对保险经纪机构的业务、财务、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实地检查。现场检查对于规范保险经纪机构经营行为、防范其经营风险、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刑事责任:保险经纪机构或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时,根据《刑法》《保险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处以的法律制裁。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核算: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会计监督:主要通过货币计量来进行。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和“会计个体”):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持续经营: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延续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承担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会计分期: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等的期间。

  货币计量: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确定财务会计报告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会计核算的依据。

  资产: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负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成本:企业为提供劳务和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营业费用:企业在业务经营及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会计分录: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的排列,并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的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的。

  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利润分配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对实现净利润的分配或亏损弥补的报表,是利润表的附表,说明利润表上反映出的净利润的分配去向。

  财务管理:有关资金的筹措、投放和分配的管理工作。

  货币:普遍被接受的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

  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的一部分,是一国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量和利率等中介指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

  商业本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

  商业汇票:由债权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受票人在约定的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

  国家信用:以国家为主体所发生的一种借贷关系,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或债权人身份,采用信用原则筹集和运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货币市场: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其功能在于满足交易者的资金流动性需求。

  银行间拆借市场:银行之间短期的资金借贷市场。

  大额存单{CDs):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

  回购市场:对回购协议进行交易的短期融资市场。

  股票市场:专门对股票进行公开交易的市场,包括股票的发行和转让。

  长期政府债券:由政府发行,一般附有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的息票,以定期付息、到期还本或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方式支付本息。

  公司债券:由公司发行的债券,包括金融机构类公司和非金融机构类公司发行的债券。

牛课宝典,让亿万考生信赖的考试宝典

助力考生高效复习一次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