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题及答案三(3)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5-14 22:31:45

浙江湖州中考语文试卷 小儿厌食的中医辨证论治 佳木斯历届高考状元

  二、辨析题
  1.联系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因而联系不需要条件。
  错误。(1)联系即关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联系都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主观幻想的。(3)联系与条件紧密联系,任何事物都是有条件的,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存在、发展和灭亡的,任何联系都离不开条件。
  2.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错误。混淆了旧事物与新出现的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2)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3)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但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3.具有前后相继的现象就是因果联系。
  错误。(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世界普遍联系中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2)原因和结果之间的显著特点:第一,原因和结果具有时间的顺序性或前后相继性,即原因总是在先,结果总是在后。第二,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引起和被引起的必然联系。(3)因果关系一定具有前后相继的关系,但具有前后相继的关系则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4.假象是一种错觉。
  错误。(1)假象与错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淆。(2)假象是现象的一种,是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本质的表现。是本质的一个规定、一个环节、一个方面。(3)假象和错觉有本质的区别: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表现,是客观的;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是主观的。(4)假象同错觉又有联系,即假象容易引起人们的错觉。
  5.偶然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
  错误。这是对偶然性的一种片面性的认识。(1)偶然性是和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它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2)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受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3)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所提供的“机遇”,揭示其背后的必然规律性。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偶然性所提供的有利“机遇”,促进事物的发展,避免不利的偶然性因素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破坏作用。
  6.“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错误。(1)偶然性是和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必然性是由内部根本矛盾决定的事物发展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因素决定的事物发展的不确定趋势。(2)二者辩证联系,不可分割。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通过无数偶然事件为自己开辟道路并得以实现。
  (3)科学探索的任务是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即通过大量偶然性发现必然性。偶然性是科学活动中的“机遇”,对科学发现有着重要作用,把偶然性看作科学的敌人就无法认识必然性,实际上也就取消了科学。
  7.个别包含一般,一般并不包含个别(“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正确。(1)唯物辩证法认为,一般指事物共性、普遍性,它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是个别事物的稳定的本质的部分,所以,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别包含一般。(2)一般并不包含个别,因为个性是事物具体的特征,它是事物千差万别的根据,所以,个性比共性更丰富、生动和具体,因此,一般并不包含个别。

  三、简答题
  1.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因为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因素,吸收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因素,并增添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2.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2)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相互转化过程。质量互变规律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基础上发生的质变,体现和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并进一步引起新的量变。(4)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事物的运动发展就是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的过程。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过程体现了事物运动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3.简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Www.KaO8.CC
  (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中都起重要作用。(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的发展。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性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有条件、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4.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5.简述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世界普遍联系中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第一,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统一的。原因和结果的对立是指二者在一定范围内的区别是确定的,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不能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第二,原因和结果的统一是指他们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表现为: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因果双方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可能存在。二者的相互转化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事物无限发展的链条上,同一种现象在一种关系上是原因,在另一种关系上则是结果;另一种情况是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6.简述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2)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第一,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二者的对立,一方面是指内容和形式在一定关系上的区别是确定的,不能混淆;另一方面是指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第二,二者的统一,一方面是指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定内容和一定形式的统一体;另一方面是指内容和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第三,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第四,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活跃易变的内容和相对稳定的形式形成了二者的矛盾及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表现为形式对内容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以新形式取代旧形式,实现新的基本适合的不断发展。
  7.简述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1)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第一,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为:现象显露于事物的外部,可以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比现象普遍、深刻。现象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第二,二者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据,任何现象都是从特定方面表现本质,不表现本质的现象是没有的,即使是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另一方面,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某种现象表现出来,不表现为现象的赤裸裸的本质也是不存在的。
  8.简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理论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矛盾无时不有,矛盾无处不在。(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每一事物有它的特殊矛盾,规定着它的特殊本质,使它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3)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也必然与共性相联系存在。第二,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个性是丰富复杂的,共性只是个别事物的一部分、一方面,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包括在一般之中。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在一定场合下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下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把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9.简述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分歧。
  (1)辩证的否定观认为,由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一切事物都是通过扬弃自身而发展的,因而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形而上学否定观则由于否认事物自身的矛盾,因而把事物的否定看做是外力推动的。(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它不是与旧事物一刀两断,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既抛弃又继承;形而上学则是以绝对对立的两极来看待事物,不承认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认为否定是绝对否定,是对原有事物的彻底抛弃,简单消灭。(3)辩证的否定观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因而,对于任何事物都应坚持肯定是包含否定的肯定,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形而上学否定观则否认客观事物自身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因而,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认为肯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就是否定一切。
  10.简述系统及其主要特征以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主要特征是:①整体性,指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这是系统的首要特性。②结构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有组织的,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而且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③层次性,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任何一个系统可以成为更大系统的要素,作为系统的任何一个要素,相对于它的下一层次来说,又是一个系统。④开放性,即系统总是同一定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系统的主要特征中,整体性是最重要的特征。(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不存在整体;另一方面,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其原来的意义。第二,整体是按一定联系结合在一起的,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第三,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一方面,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各部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