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串讲:狄更斯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5-17 13:54:47

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串讲:狄更斯

【狄更斯】

  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唯一能与莎士比亚媲美的大作家。是维多利亚时代前期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狄更斯三个时期的重要作品:

  第一时期:《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成名作;

  《奥利佛退斯特》改编为电影后中文译为《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

  第二时期:《马丁朱什尔维特》、《董贝父子》;

  第三时期:《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近似自传体的小说;

  此外还有《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

2、狄更斯人道主义的特点:

  狄更斯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他同情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谴责造成人民痛苦的统治者、官僚机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但他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同时,主张通过小人物的温情、道德感化来改造社会、改造资产者,他反对暴力革命,企图用阶级调和来解决阶级矛盾和复杂的社会现象,他对革命和革命者的态度也是矛盾的。

3、简述《艰难时世》的主要思想内容:(三点)

  《艰难时世》内容主要是对劳资矛盾的描写和对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的批判。

  (1)《艰难时世》反映了40-50年代英国尖锐的劳资矛盾。狄更斯没有被社会表面的繁荣与和谐所迷惑,他看到了当时社会的根本矛盾——劳资矛盾,看到了社会危机。

  (2)他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揭露这个繁荣盛世其实就是冷酷无情的、扼杀人性的艰难时世。

  小说通过以葛雷硬、庞得贝为代表的利己主义哲学,揭露了功利主义哲学扼杀人性的罪恶。

  (3)通过西丝为代表的善良人感化冷酷的资产者的设想,集中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4、《双城记》的主题思想:

  《双城记》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士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从揭露贵族的残酷压迫到描写人民的自发反抗,直到反映人民暴动的燎原烈火和摧毁贵族政权的大革命,狄更斯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双城记》的写作目的:是出于狄更斯对英国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忧虑。狄更斯想借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向英国统治者敲起警钟。这部历史小说有明显的借古喻今的现实意义。

5、《双城记》的艺术特点:

  ①小说结构复杂严谨,由三条独立而又互相交织的线索组成,体现了情节的丰富性和结构完整性的统一。

  ②浪漫色彩与现实手法有机结合。

  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紧张生动而又富有戏剧性,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在描写法国大革命的原因时,又采取了写实的手法。

  ③大笔勾勒和精雕细刻有机结合。

  大笔勾勒:在描写巴黎人民起义等斗争场景时,气势宏伟,雄浑有力。

  精雕细刻:在描写个人命运、人物肖像、心理及叙述事件时,常以细腻的笔触和凝练的语言,精雕细刻。

  ④对比描写的艺术手法。

  作者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行为和压迫。既反对封建贵族对农民的迫害,也反对革命胜利后革命人民对封建贵族的专政。因此狄更斯以代尔那和卡尔登的高尚品质、舍己救人和自我牺牲精神来和革命者的“残杀”、“暴乱”相对照来反衬人道主义者的“英雄形象”。

6、《双城记》四种人物及人道主义体现。

  《双城记》中写了四种人物:贵族、农民、革命者、人道主义者。

  残忍的厄弗里蒙德侯爵及其背后的封建统治集团是毫无人性可言的。

  得伐石太太是及其所属的革命政权是不人道的。

  梅尼特医生、代尔那、卡尔登都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化身。

7、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2个同情;2个谴责;1个塑造。)

  (1)同情法国人民在封建暴政下的悲惨生活。如:得伐石太太一家的遭遇、侯爵马下压死小孩、医生的遭遇。

  (2)同情法国大革命。作品满腔热情地歌颂了法国大革命。并以此警告英国统治当局要缓和阶级矛盾。

  (3)谴责了厄弗里蒙德侯爵兄弟荒淫无耻、凶残横暴、草菅人命的罪行,对贵族阶级做了彻底的否定。

  (4)谴责了革命暴力行动,并丑化了暴力革命的领袖人物。狄更斯在作品中把革命者描写成杀人成性的刽子手。苦大仇深的得伐石太太被描绘成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可怕的母夜叉。最后,得伐石太太和露西小姐保姆手枪走火把自己打死,表明人道主义对暴力的胜利,形象地说明了作者的观点。

  (5)塑造了人道主义的最高典型代尔那和卡尔登。贵族后代代尔那,放弃特权为救管家面入狱。卡尔登从一个从来不关心任何人的人到最后心甘情愿代替别人上断头台。

  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作者宣扬了用人道主义来感化别人,以此来缓和阶级矛盾,避免像法国在革命那样的暴力在英国再次发生,这样的人道主义体现了作者本身的局限性。作者把贵族的残暴和革命的错误作无原则的类比,以突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认识使他不可能全面正确地评价法国大革命及其进程中的是非功过。

考吧网推荐相关阅读信息:

2013年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串讲:17世纪文学概述

2013年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串讲:18世纪文学概述

2013年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串讲:中世纪文学概述

2013年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串讲:古代文学概述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