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试题】: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与维持是由于(2005)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细胞膜上Na+-K+泵的作用

  E.细胞膜上ATP的作用

  答案:D(2005)

  解析:钠泵是镶嵌在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具有ATP酶的活性,因此又称作Na+-K+依赖式 ATP酶,当细胞内的Na+增加和(或)细胞外K+增加,钠泵激活,逆浓度差转运Na+、K+离子,维持细胞膜两侧 Na+、K+的不均匀分布。意义:①造成细胞内高K+,为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②细胞内高K+、低Na+能阻止水分大量进入细胞,防止细胞水肿;③生物电产生的前提;④建立势能储备,供其他耗能过程利用。

  2.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最大(2005)

  A.Na+?

  B.K+

  C.Cl-?

  D.Ca2+?

  E.Mg2+

  答案:B(2005)

  解析:生理条件下细胞外以Na+为主,细胞内以K+为主;安静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大,对Na+通透性非常小,所以静息电位主要由K+外流产生,是K+的平衡电位,另外少量的 Na+内流及钠泵的活动对RP也有一定的影响。

  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2005)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γ-氨基丁酸

  答案:C(2005)

  解析: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动作电位至突触前膜→前膜去极化,对 Ca2+通透性升高→Ca2+内流→触发前膜释放递质Ach→Ach与终板膜N受体结合→终板膜 Na+ 、K+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和K+外流→后膜去极化(终板电位)→→邻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达阈电位而产生动作电位→整个肌细胞兴奋。

  Ach发挥作用后被胆碱酯酶水解灭活。

  4.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K+浓度,则该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和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A.均增大

  B.均减小

  C.前者增大后者减少

  D.前者减少后者增大

  E.前者减小后者不变

  答案:B

  5.Na+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过程属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

  答案:B

  解析:易化扩散包括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通道转运转运的物质是Na+、K+、Ca2+、Cl-等,载体转运的物质是葡萄糖、氨基酸等。均为顺电-化学梯度,不耗能。

  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钾平衡电位

  B.钠平衡电位

  C.静息电位绝对值与局部电位之和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E.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答案:E

  解析:动作电位是Na+外流产生,是Na+的平衡电位。

  7.根据Nernst公式,K+平衡电位与细胞内、外K+浓度比值有关。在实验中,改变神经细胞外液中哪一项因素不会对静息电位的大小产生影响

  A.K+浓度

  B.Cl-浓度

  C.温度

  D.pH

  E.缺氧

  答案:B

  解析:Cl-不参与静息电位的形成,也不改变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

  8.在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2002)

  A.Na+?

  B.K+

  C.Cl-

  D.Ca2+

  E.Mg2+

  答案:A(2002)

  9.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2003)

  A.腺苷酸环化酶

  B.ATP酶

  C.胆碱脂酶

  D.单胺氧化酶

  E. Na+-K+依赖式ATP酶

  答案:C(2003)

  10.形成Na+、K+在细胞

[page]胞内外不均衡分布的原因是(2004)

  A.安静时K+比Na+更易透过细胞膜

  B.兴奋时Na+比K+更易透过细胞膜

  C.K+的不断外流和Na+的不断内流

  D.膜上载体和通道蛋白的共同作用

  E.膜上Na+-K+依赖式ATP酶的活动

  答案:E(2004)

  11.当低温、缺氧或代谢障碍等因素影响Na+-K+泵活动时,可使细胞的(2004)

  A.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E.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幅度均不变

  答案:D(2004)

  12.组织细胞在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2001,2002)

  A.为零

  B.小于正常

  C.大于正常

  D.无限大

  E.正常

  答案:A(2001,2002)

  解析:细胞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兴奋性=0;相对不应期:0﹤兴奋性﹤正常;超常期:兴奋性﹥正常;低常期:兴奋性﹤正常。

  13.影响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的主要因素是(2001)

  A.刺激强度

  B.刺激时间

  C.阈电位水平

  D.细胞内、外的Na+浓度

  E.神经纤维的直径

  答案:D(2001)

  14.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物质是(2001)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谷氨酸

  E.多巴胺

  答案:C(2001)

  15.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离子是(2001)

  A.Na+

  B.K+

  C.Ca2+

  D.Mg2+

  E.Cl-

  答案:C (2001)

  16.关于细胞静息电位的论述,不正确的是(2006)

  A.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

  B.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内流形成的

  C.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高

  D.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

  E.静息电位与膜两侧Na+-K+泵的活动有关

  答案:B (2006)

  第二章 血 液  

  1.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2001)

  A.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B.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C.红细胞膜上特异受体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答案:B(2001)

  2.关于血浆蛋白生理功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运输物质

  B.缓冲pH

  C.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D.参与生理止血过程

  E.形成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答案:E

  解析:血浆蛋白主要功能:营养、运输、缓冲、防御、参与生理止血、形成胶体渗透压等。

  3.一位A型血的男子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其中女孩的血清与其父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而男孩的血清与其父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男孩的血型可能是

  A.A型或B型

  B.A型或AB型

  C.A型或O型

  D.B型或O型

  E.B型或AB型

  答案:D

  解析:根据红细胞的凝集反应: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滴放在玻片上混合,其中的红细胞即凝集成簇,称红细胞凝集,如:A抗原+抗A抗体;B抗原+抗B抗体。与A抗原发生凝集的抗体是抗A抗体,血清中含抗A抗体的是B型或O型。

  4.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NaCl

  B.白蛋白

  C.球蛋白

  D.纤维蛋白

  E.血红蛋白

  答案:B

  解析: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组成。晶体渗透压主要由电解质构成,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胶体渗透压由

[page]蛋白质(白蛋白)构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正常血容量。

  5.下列属于等张溶液的是

  A.0.85% NaCl

  B.0.85%葡萄糖

  C.1.9%尿素

  D.5% NaCl

  E.10%葡萄糖

  答案:A

  解析:等渗溶液是0.85%NaCl溶液和5%GS溶液。

  6.AB血型人的红细胞膜上和血清中分别含

  A.A凝集原和抗A、抗B凝集素

  B.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

  C.A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

  D.B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

  E.A、B凝集原,不含抗A抗B凝集素

  答案:E

  解析:ABO血型系统的血型抗原和抗体:A型含A抗原和抗B抗体;B型含B抗原和抗A抗体;AB型含AB抗原、无抗体;O型无抗原、有抗A、抗B抗体。

  7.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是(2002)

  A.铁、维生素B12?

  B.叶酸、维生素B12??

  C.蛋白质、叶酸

  D.蛋白质、维生素B12?

  E.铁、蛋白质

  答案:E(2002)

  8.献血者为A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应为 (2003)

  A.B型

  B.AB型

  C.A型

  D.O型

  E.A型或B型

  答案:B(2003)

  解析: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供血者红细胞+受血者血清;次侧:供血者血清+受血者红细胞。

  9.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2003)

  A.组织受伤释放组织因子Ⅲ

  B.凝血酶的形成

  C.第Ⅻ因子被激活

  D.血小板第3因子的释放

  E.第X因子被激活

  答案:A(2003)

  解析: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区别:内源性凝血启动因子是Ⅻ,外源性凝血是Ⅲ;需要凝血因子数量和步骤,内源性凝血多,外源性凝血少;速度内源性凝血慢,外源性凝血快;凝血因子来源内源性凝血来源于血浆,外源性凝血来源于血浆和组织。

  10.能增强抗凝血酶Ⅲ抗凝作用的物质是(2004)

  A.肝素

  B.蛋白质C

  C.凝血酶调制素

  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E.α2-巨球蛋白

  答案:A(2004)

  解析:抗凝物质:抗凝血酶Ⅲ灭活Ⅱ、Ⅶ、Ⅸa、Ⅹa、Ⅺa和Ⅻa;肝素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1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2001)

  A.纤维蛋白原

  B. α1-球蛋白

  C. α2-球蛋白

  D.清(白)蛋白

  E.γ-球蛋白

  答案:D(2001)

  12.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部位主要是(2001)

  A.肝

  B.肾

  C.脾

  D.骨髓

  E.血液

  答案:B(2001)

  13.红细胞血型所涉及的特异物质类型是(2005)

  A.红细胞膜上凝集素

  B.红细胞膜上凝集原

  C.红细胞膜上受体

  D.血浆中凝集素

  E.血浆中凝集原

  答案:B(2005)?

  14.血浆胶体渗透压决定于(2006)

  A.血浆总蛋白含量

  B.红细胞数目

  C.血浆球蛋白含量

  D.血浆白蛋白含量

  E.血浆氯化钠含量

  答案:D(2006)

  第三章 血液循环

  1.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内压力最高

  A.心房收缩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心室收缩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快速射血期末

  答案:E

  解析:等容收缩期: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尚未开放,室内压↑速度最快;

  快速射血期:动脉瓣被冲开,房室瓣仍关闭,室内压达峰值;

  减慢射血期:动脉瓣开放,

[page]房室瓣关闭,室内压下降,并略低于动脉压。

  等容舒张期: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尚未开放,室内压↓速度最快;

  快速充盈期: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心室抽吸血液快速充盈心室(2/3);

  减慢充盈期: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

  心房收缩期:心室舒张最后0.1秒,心房收缩对心室充盈起初级泵的作用。

  2.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A.前负荷

  B. 后负荷

  C.动脉血压的高低

  D.射血分数

  E.心率

  答案:D

  解析: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指标有:每博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每博功、每分功。

  3.大量失血时,首先发生的反应是

  A.脑和心脏的血管收缩

  B.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减少

  C.外周阻力降低

  D.外周阻力增加

  E.肾脏排出Na+增多

  答案:D

  4.冬天某人进入浴室后不久便突然晕倒,其血液动力学的原始因素是

  A.全身血管收缩

  B.心输出量减少

  C.血管容量增加

  D.血流速度加速

  E.血量减少

  答案:C

  解析:炎热环境交感神经抑制,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5.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上升最快的阶段是(2003,2005)

  A.快速射血期

  B.等容收缩期

  C.缓慢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答案:B(2003,2005)

  6.心输出量是指(2001,2005)

  A.每搏输出量

  B.左、右心室输出的总血液量

  C.每分钟左心室所泵出的血量

  D.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E.每分钟两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答案:C(2001,2005)

  7.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是由于(2002,2005)

  A.心肌是功能合胞体

  B.兴奋传导有房室延搁

  C.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有抑制作用

  D.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E.收缩期较短

  答案:D(2002,2005)

  解析: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主要取决于2期持续的时间),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因而心肌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8.在家兔动脉血压实验中,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引起全身动脉血压升高,其主要原因是(2001)

  A.血管容积减少,相对血容量增多

  B.颈动脉窦受到牵拉刺激

  C.颈动脉体受到牵拉刺激

  D.颈动脉窦内压力降低

  E.颈动脉体内压力降低

  答案:D(2001)

  解析:夹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阻断,使颈动脉窦内压力降低,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弱,血压升高。

  9.影响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的因素是(2005)

  A.主动脉舒张压降低

  B.体循环外周阻力减小

  C.心室舒张期延长

  D.心室收缩期延长

  E.心率增加

  答案:C(2005)

  解析:冠脉循环的特点:一是血流量大;二是心舒期供血为主。冠脉血管大部分分支深埋于心肌内,心脏每次收缩对这些血管产生压迫,影响冠脉血流。动脉舒张压的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是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

  10.中心静脉压高而动脉压在正常范围,反映

  A.右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B.胸腔内压增加

  C.右心功能不全或容量相对不足

  D.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E.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答案:E

  解析:静脉血管收缩,静脉回流速度加快,中心静脉压高。

  11.引起左室后负荷增高的主要因素是

  A.肺循环高压

  B.体循环高压

  C.回心血量增加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红细胞压积增大

  答案:B

  12.急性失血时最先出现的调节反应是

  A.血管的自身调节

[page]P>

  B.交感神经兴奋

  C.迷走神经兴奋

  D.血中血管升压素增多

  E.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增多

  答案:B

  13.下列能使心输出量增加的因素是(2003)

  A.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高

  B.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增高

  C.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小

  E.颈动脉窦内压力增高

  答案:B(2003)

  解析: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增高,心脏兴奋,心输出量增加。

  14.主动脉瓣关闭发生于(2004)

  A.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B.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C.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D.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

  答案:C(2004)

  15.心指数等于(2004,2005)

  A.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C.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D.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答案:A(2004,2005)

  16.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2001)

  A.绝对不应期短

  B.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C.相对不应期短

  D.超常期特别长

  E.低常期较长

  答案:B(2001)

  17.大动脉弹性降低(2001)

  A.使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升高

  B.使收缩压与舒张压都降低

  C.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D.只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无影响

  E.只使舒张压升高,收缩压无影响

  答案:C(2001)

  解析:搏出量↑→Bp↑,收缩压↑比舒张压明显,脉压↑;心率↑→Bp↑,舒张压升高比收缩压明显,脉压↓;外周阻力↑→舒张压↑,收缩压↑不如舒张压明显,脉压↓;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缓冲血压,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弹性↓→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循环血量不变,血管容量增大,或血管容量不变,循环血量减少,使动脉血压降低。反之,依然

  (18~19题共用题干)(2002,2005)

  A.Cl-内流

  B.Ca2+内流

  C.Na+内流

  D.K+内流

  E.K+外流

  18.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是由于

  答案:B(2002,2005)

  19.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是由于

  答案:C(2002,2005)

  (20~21题共用题干)(2003)

  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交界

  D.浦肯野纤维

  E.心室肌

  20.心脏内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

  答案:D(2003)

  21.心肌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

  答案: A(2003)

  (22~23题共用题干)

  A.血容量不足

  B.心功能不全,血容量正常

  C.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D.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E.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22.中心静脉压低,血压低

  答案:A

  23.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

  答案:C

  24下列关于血管紧张素Ⅱ生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2005)

  A.收缩全身阻力血管

  B.收缩容量血管

  C.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D.促进下丘脑释放血管升压素

  E.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

  答案:B

  解析:此题没有正确答案

  (25~26题共用备选答案)

  A.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B.血压降低,心率加快

  C.血压升高,心率减慢

  D.血压降低,心率减慢

  E.心率和血压均不变

  25?成人失血1000ml时(2004)

  答案:B?

  解析:大量失血,机体失代偿。



[page]>  26?肾上腺髓质激素大量释放时(2004、2006)

  答案:A

  解析:髓质激素即作为对交感兴奋的反应而大量释放激素,尤其是肾上腺素可引起一系列情绪爆发的典型体征:心跳加速、呼吸加深、胃肠抑制、皮肤出汗并发白、立毛肌收缩、血糖增高、骨骼肌血管扩张而流量增加。

  27 能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的因素是(2001)

  A.主动脉舒张压降低

  B.外周阻力减小

  C.心室舒张期延长

  D.心室收缩期延长

  E.心率增加

  答案:C?

  28.成人失血100毫升时(2006)

  A.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B.血压降低,心率加快

  C.血压升高,心率加慢

  D.血压降低,心率加慢

  E.心率和血压均无变化

  答案:E?(2006)

  解析:少量失血,机体通过代偿,心率和血压均无变化。

  29.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2006)

  A.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

  B. 心室快速射血期延长

  C.心室减慢射血期延长

  D.心室快速充盈期延长

  E.心室减慢充盈期延长

  答案:A ?(2006)

  解析:后负荷即大动脉血压。后负荷↑,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搏出量↓

  30.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相当于(2006)

  A.收缩期

  B.舒张期

  C.收缩期+舒张早期

  D.收缩期+舒张期

  E.舒张晚期

  答案:C?(2006)

  第四章 呼 吸  

  1.肺总容量等于

  A.潮气量+肺活量

  B.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C.余气量+补吸气量

  D.余气量+肺活量

  E.余气量+功能余气量

  答案:D

  2.胸膜腔内压等于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跨肺压

  C.大气压+跨胸壁压

  D.大气压-肺的回缩力

  E.大气压+肺弹性回缩力

  答案:D

  解析:胸膜腔是一密闭腔隙,无气体,有少量浆液。胸膜腔内压=肺内压一肺弹性回缩力,吸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若以1个大气压为0标准,则:胸膜腔内压=一肺的回缩力。平静呼吸时为负压。生理意义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使肺能随胸阔的扩大而扩张;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3.在动物实验中,暴露家兔颈部的双侧迷走神经并进行切断,则家兔的呼吸将发生什么变化

  A.呼吸频率加快

  B.呼吸幅度减小

  C.吸气时相缩短

  D.呼吸变深变慢

  E.呼吸节律不变

  答案:D

  解析:迷走神经对呼吸的作用是抑制吸气,所以切断切断兔颈部的双侧迷走神经,吸气时间延长。

  4.肺通气的原动力是(2001, 2002,2005)

  A.胸内压的变化

  B.肺主动舒缩

  C.外界环境与肺内压力差

  D.呼吸肌的舒缩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

  答案:D(2001, 2002,2005)

  解析: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原动力是呼吸肌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

  5.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原因是(2001)

  A.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B.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肺弹性阻力增大

  C.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增大

  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

  E.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呼气时胸内负压增大

  答案:D(2001)

  解析:非弹性阻力主要指气道阻力,气道阻力与气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影响气道半径的因素有跨壁压、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神经调节、化学因素影响。吸气时→气道口径↑;呼气时相反

  6.血中PCO2升高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主要是因为(2002)

  A.直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

  

[page]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E.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答案:B(2002)

  解析:PCO2升高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兴奋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通气量增加,

  7.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2002)

  A.气体的溶解度

  B.气体的分压差

  C.肺泡膜的通透性

  D.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E.肺泡膜的面积

  答案:B(2002)

  8.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2003)

  A.静脉血液

  B.毛细血管血液

  C.动脉血液

  D.组织液

  E.细胞内液

  答案:E(2003)

  解析:气体总是从分压高的地方向分压低的地方扩散。

  1、体内CO2是由细胞通过代谢活动产生的。CO2和O2一样是脂溶性的,通过简单扩散方式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组织液中,再由组织液中进入血液循环。

  2、气体的分压差是气体扩散的动力。分压(partial pressure)是指在混合气体中每种气体分子运动所生生的压力。气体在两个区域之间的分压差越大,驱动气体扩散的力越强,扩散速率越高;反之,分压差小则扩散速率小。当因气体医学教育网原创扩散而使两个区域分压相等而达到动态平衡时,气体的净移动为零。

  9.呼吸频率加倍,潮气量减半时,将使(2004)

  A.每分通气量增加

  B.每分通气量减少

  C.肺泡通气量增加

  D.肺泡通气量减少

  E.肺泡通气量不变

  答案:D(2004)

  解析:浅而快的呼吸使肺泡通气量减少,不利于肺部气体交换;深而慢的呼吸使肺泡通气量增加,有利于肺部的气体交换。

  10.缺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的原因是(2001,2005)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D.刺激呼吸肌

  E.通过肺牵张反射

  答案:C(2001,2005)

  解析:PO2降低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使通气量增加,PO2降低对中枢化学感受器无作用。

  11.体内氧分压最高的部位是(2001)

  A.动脉血

  B.静脉血

  C.组织液

  D.淋巴液

  E.肺泡气

  答案:E(2001)

  (12~13题共用题干)(2002,2005)

  A.肺活量

  B.时间肺活量

  C.每分通气量

  D.肺总量

  E.肺泡通气量

  12.能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为

  答案:E(2002,2005)

  13.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答案:B(2002,2005)

  14.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2004)

  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肺的弹性回缩

  D.呼吸肌的舒缩运动

  E.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答案:D?

  15.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之差等于(2006)

  A.潮气量×呼吸频率

  B.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C.余气量×呼吸频率

  D.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E.肺活量×呼吸频率

  答案:D(2006)

  解析:每分通气量=呼吸频率×潮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一无效腔气量)

  16.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将导致(2006)

  A.肺难于扩张

  B.肺弹性阻力减小

  C.肺顺应性增大

  D.肺泡内液体表面张力降低

  E.小肺泡内压小于大肺泡内压

  答案:A(2006)

  解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主要成分二软脂酰卵磷脂,作用降低表面张力,减小吸气阻力。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

  1.正常情况

[page]下胃粘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2001)

  A.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粘膜的酶

  B.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C.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D.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和胃酸

  E.胃液中含有大量HCO3-可中和胃酸

  答案:B

  2.胆汁可促进

  A.钙、铁的吸收

  B.蛋白质消化

  C.糖的吸收

  D.维生素A的吸收

  E.维生素B12的吸收

  答案:D

  解析:胆汁的作用:胆盐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胆盐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关于促胃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2002)

  A.产生促胃液素的细胞存在于胃体和胃底粘膜内

  B.蛋白质消化产物及HCl是引起促胃液素释放的主要因素

  C.促胃液素对壁细胞有很强的刺激分泌作用

  D.促胃液素的最小活性片段是其N端的4个氨基酸

  E.切除胃窦的病人,促胃液素分泌不受影响

  答案:C(2002)

  解析:产生促胃液素的细胞存在于胃窦粘膜内,蛋白质消化产物及迷走神经兴奋是引起促胃液素释放的主要因素,促胃液素对壁细胞有很强的刺激分泌作用,促胃液素的最小活性片段是其C端的4个氨基酸。

  4.将蛋白质类食物通过胃瘘直接放入胃内引起胃液分泌的特点是(2002)

  A.量大,酸度高,消化力较弱

  B.量大,酸度高,消化力较强

  C.量大,酸度低,消化力较强

  D.量小,酸度低,消化力较弱

  E.量小,酸度低,消化力较强

  答案:B(2002)

  解析:胃期胃液分泌的特点:量大,酸度高,胃蛋白酶比头期少,比肠期多,消化力较强

  5.胃大部分切除患者出现贫血,其主要原因是(2002)

  A.HCI减少

  B.粘液减少

  C.内因子减少

  D. HCO-3减少

  E.胃蛋白酶活性减弱

  答案:C(2002)

  6.激活糜蛋白酶原的是(2003)

  A.肠致活酶

  B.胰蛋白酶

  C.盐酸

  D.组胺

  E.辅酯酶

  答案:B(2003)

  7.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贫血主要是由于减少了(2003)

  A.主细胞

  B.壁细胞

  C.粘液细胞

  D.G细胞

  E.S细胞

  答案:B(2003)

  8.下列关于胆汁的描述,正确的是(2003)

  A.非消化期无胆汁分泌

  B.消化期只有胆囊胆汁排入小肠

  C.胆汁中含有脂肪消化酶

  D.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胆盐

  E.胆盐可促进蛋白的消化和吸收

  答案:D(2003)

  9.关于胃肠内在神经丛的叙述,正确的是(2004)

  A.包括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

  B.含大量神经纤维,但神经元不多

  C.递质仅是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

  D.仅有运动功能,而无感觉功能

  E.不受外来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

  答案:A(2004)

  10.关于胃排空的叙述,正确的是(2004)

  A.食物入胃后30分钟开始

  B.大块食物排空快于小颗粒

  C.糖类最快,蛋白质最慢

  D.高渗溶液快于等渗液

  E. 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4~6小时

  答案:E(2004)

  11.胆汁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由于它含有(2001,2005)

  A.脂肪酶

  B.胆红素

  C.胆绿素

  D.胆盐

  E.胆固醇

  答案:D(2001,2005)

  (12~13题共用备选答案) (2001)

  A.胆盐与胆囊收缩素

  B.乙酰胆碱与组胺

  C.盐酸与脂肪

  D.抑胃肽与胆囊收缩素

  E.促胰液素与

[page]胆囊收缩素

  12.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答案:B(2001)

  13.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答案:C(2001)

  (14~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盐酸

  B.蛋白质分解产物

  C.脂酸钠

  D.脂肪

  E.糖类

  14.刺激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的最强物质是(2001)

  答案:A

  15.刺激小肠粘膜释放胆囊收缩素的最强物质是(2001)

  答案:B

  16.分泌胃蛋白酶原的胃粘膜细胞是(2004)

  A.壁细胞

  B.G细胞

  C.嗜银细胞

  D.主细胞

  E.粘液细胞

  答案:D

  解析:壁细胞分泌盐酸,G细胞分泌胃泌素,嗜银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主细胞分泌蛋白酶原,粘液细胞分泌粘液。

  17.通常人的唾液中除含有唾液淀粉酶外,还含有(2006)

  A.凝乳酶

  B.麦芽糖酶

  C.溶菌酶

  D.肽酶

  E.蛋白水解酶

  答案:C

  解析:唾液成分: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粘蛋白、球蛋白及无机盐、水等。

  18.抑制胃液分泌的物质是(2006)

  A.促胃液素

  B.组胺,

  C.乙酰胆碱

  D.胆盐

  E.盐酸

  答案:E(2006)

  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1.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A.1 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B.1 g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C.食物氧化消耗1 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D.氧化1 g食物,消耗1 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E.1 g食物所含的能量

  答案:C

  2.由于存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时应注意(2003)

  A.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B.调整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比例

  C.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总量

  D.适当减少能量摄入总量

  E.细嚼慢咽,以减少这种特殊动力效应

  答案:C(2003)

  解析: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指由食物引起机体额外产生热量的作用,蛋白质类食物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大。

  3.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的主要激素是(2004)

  A.糖皮质激素

  B.肾上腺素

  C.雌激素

  D.甲状腺激素

  E.甲状旁腺激素

  答案:D(2004)

  解析:甲状腺激素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

  4.某疟疾患者突发畏寒、寒战,体温达39℃,这主要是由于(2001)

  A.体温调定点上调

  B.皮肤血管扩张

  C.散热中枢兴奋

  D.产热中枢抑制

  E.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答案:A(2001)

  解析:体温维持在左右,是由于调定点规定的温度是37℃,感染时调定点上移,体温也会随之升高。

  5. 在测量基础代谢率时,正确的做法是(2006)

  A.测量可在24小时内任何时刻进行

  B.测量前一天晚上的饮食不受任何限制

  C.受试者应处于睡眠状态

  D. 受试者无精神紧张和肌肉活动

  E.室温不限高低,但要求恒定不变

  答案:D (2006)

  解析: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 25℃。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基础代谢率。

  第七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1.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

  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D.动脉血压降低

  E.疼痛刺激

  答案:B

  解析: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均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抗利尿激素对血浆晶体渗透压的

[page]变化比对循环血量的变化敏感。

  2.与近髓肾单位相比,皮质肾单位的特点是

  A.数目少而体积大,髓袢长

  B.入球、出球小动脉口径相近

  C.出球小动脉后形成直小血管

  D.肾素含量少

  E.功能侧重于滤过和重吸收

  答案:E

  解析:皮质肾单位与近髓肾单位的比较

  肾小球分布:皮质肾单位在外、中皮质层;近髓肾单位在内皮质层。肾小球体积、数量:皮质肾单位肾小球体积小,占90%;近髓肾单位肾小球体积大,占10%入、出球小动脉口径:皮质肾单位2:1;近髓肾单位1:1.直小血管:皮质肾单位无;近髓肾单位有。髓袢:皮质肾单位短(达外髓);近髓肾单位长(达内髓)。肾素:皮质肾单位多;近髓肾单位几乎无。功能:皮质肾单位滤过和重吸收;近髓肾单位尿的浓缩和稀释。

  3.有关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约占滤液中Na+总数的1/3

  B.有主动转运,也有被动转运

  C.与葡萄糖、氨基酸转运无关

  D.与H+的分泌无关

  E.受醛固酮的调节

  答案:B

  解析: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

  重吸收量为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前半段主动重吸收;后半段为被动重吸收。在 Na+重吸收的同时,伴有葡萄糖、氨基酸、CI-、HCO3-、水的重吸收和H+的分

  4.给兔静脉注射50%葡萄糖5 ml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C.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

  D.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E.血容量增多

  答案:C

  解析:给兔静脉注射50%葡萄糖5 ml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葡萄糖不能全部重吸收回血液,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出现渗透性利尿。

  5.可促进醛固酮的分泌增多的因素是

  A.血糖浓度增高

  B.血Ca2+浓度降低

  C.血K+浓度增高

  D.循环血量增多

  E.血Na+浓度增高

  答案:C

  6.高位截瘫病人排尿障碍表现为(2002)

  A.尿失禁

  B.尿潴留

  C.无尿

  D.尿崩症

  E.少尿

  答案:A(2002)

  7.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2002,2005)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囊内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囊内压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答案:E(2002,2005)

  解析: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十肾小囊内压),是滤过的动力。

  8.下述情况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的是(2003)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答案:B(2003)

  9.关于肾小管HCO-3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2003)

  A.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

  B.与H+的分泌有关

  C.HCO-3是以CO2扩散的形式重吸收

  D.HCO-3重吸收需碳酸酐酶的帮助

  E.Cl-的重吸收优先于HCO-3的重吸收

  答案:E(2003)

  解析: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以CO2的方式重吸收,优先于CI-与,泌H+可促进HCO3-重吸收。

  10.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2003)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

  答案:C(2003)

  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减少。



[page]

  11.糖尿出现时,全血血糖浓度至少为(2004)

  A.83.33 mmol/L(1500 mg/d1)

  B.66.67 mmol/L(1 200 mg/d1)

  C.27.78 mmol/L(500 mg/d1)

  D.11.11 mmol/L(200 mg/d1)

  E.8.89 mmol/L(160 mg/d1)

  答案:E(2004)

  解析:肾糖阈为160mg~180mg/100ml.

  12.某患者多食、多饮、多尿,血糖浓度为?200 mg/dl?,尿糖(+)。其尿量增加主要原因是(2001)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肾小管中溶质浓度增加

  C.肾小管分泌增加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E.醛固酮分泌增加

  答案:B(2001)

  13.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部位主要是(2001)

  A.肝

  B.肾

  C.脾

  D.骨髓

  E.血液

  答案:B?

  14. 正常情况下,肾脏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率(2006)

  A.约占滤液量的99%

  B.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C.与葡萄糖的重吸收率平行

  D.受血管升压素的调节

  E.受醛固酮的调节

  答案:B(2006)

  15.若测得某物质的肾清除率为80ml/min,则可认为肾小管对该物质(2006)

  A.必定能重吸收,但不能确定能否分泌

  B.必定能分泌,但不确定能否重吸收

  C.必定能重吸收,也必定能分泌

  D.必定不能重吸收,也必定不能分泌

  E.能否重吸收和分泌都不能确定

  答案:A (2006)

  解析:若某物质的肾清除率为125ml/min,说明肾小管不重吸收,也不分泌;小于 125ml/min,说明必定能重吸收,但不能确定能否分泌;大于125ml/min,必定能分泌,但不确定能否重吸收。  

  第八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1.感觉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A.经三级神经元接替后弥散地投向大脑皮层

  B.引起各种模糊的皮肤、内脏及视、听感觉

  C.受到破坏时,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

  D.受到刺激时,动物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

  E.不易受药物作用的影响而改变其功能状态

  答案:C

  解析:非特异投射系统在髓板内核群换元,在多次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2.下丘脑控制生物节律的可能部位是

  A.外侧区

  B.腹内侧区

  C.视前区

  D.视交叉上核

  E.室旁核

  答案:D

  3.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A.肌梭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B.肌梭的传入冲动减少

  C.α运动神经元受抑制

  D.梭外肌舒张

  E.梭内肌收缩

  答案:E

  解析:牵张反射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感受器是肌梭(γ运动神经元兴奋,梭内肌收缩,肌梭敏感性增强),类型包括腱反射(快速牵拉肌键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为单突触反射)和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键时发生的牵张反射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

  4.有关腱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单突触反射

  B.感受器为腱器官

  C.缓慢牵拉肌腱而产生

  D.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

  E.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答案:A

  5.脑内具有生命中枢之称的部位是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下丘脑

  E.大脑皮层

  答案:A

  6.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膜

  A.产生超极化

  B.释放抑制性递质

[page]P>

  C.递质耗竭

  D.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

  E.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答案:D

  解析:突触前抑制通过轴-轴突触的活动是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减少,突触后膜产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

  7.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A.投射至皮层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关系

  B.投射至皮层,产生特定感觉

  C.投射至皮层广泛区域,提高皮层的兴奋性

  D.被切断时,动物保持清醒状态

  E.受刺激时,动物处于昏睡状态

  答案:C

  解析:非特异投射系统在髓板内核群换元,再经多次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作用是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通过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发挥作用。

  8.帕金森病患者出现震颤麻痹是由于

  A.前庭小脑神经元病变所致

  B.红核神经元病变所致

  C.纹状体神经元病变所致

  D.多巴胺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E.乙酰胆碱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答案:D

  9.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

  A.瞳孔扩大

  B.糖原分解增加

  C.逼尿肌收缩

  D.骨骼肌血管舒张

  E.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答案:C

  10.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引起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是(2002)

  A.兴奋传到神经末梢

  B.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

  C.Ca2+进入突触前末梢

  D.前膜内轴浆粘度的高低

  E.前膜内侧负电位的大小

  答案:C(2002)

  解析:经典突触传递过程 兴奋传到神经末梢→前膜去极化→前膜Ca2+通道开放→Ca2+入突触前膜→由于Ca2+作用,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后膜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电位

  11.正常人白天工作时出现的脑电波应为(2002)

  A.α波

  B.β波

  C.γ波

  D.δ波

  E.θ波

  答案:B(2002)

  12.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2002,2005)

  A.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

  B.异物接触眼球引起眼睑闭合

  C.扣击股四头肌腱引起小腿前伸

  D.强光刺激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

  E.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

  答案:E(2002,2005)

  13.实现下丘脑与神经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依靠(2002,2005)

  A.垂体门脉系统

  B.下丘脑促垂体区

  C.下丘脑-垂体束

  D.正中隆起

  E.下丘脑调节肽

  答案:C(2002,2005)

  14.快速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是使(2005)

  A.受牵拉的肌肉发生收缩

  B.同一关节的协同肌抑制

  C.同一关节的拮抗肌兴奋

  D.其他关节的肌肉也收缩

  E.伸肌和屈肌同时收缩

  答案:A(2005)

  15.抑制性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是(2004)

  A.Na+内流

  B.K+内流

  C.Ca2+内流

  D.Cl-内流

  E. K+外流

  答案:D(2004)

  解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Cl-(主)、K+通道开放,Cl-内流(主)内流、K+外流,突触后膜发生超级化。

  16.去甲肾上腺素激活α受体后引起舒张效应的部位是(2004)

  A.冠状血管

  B.皮肤粘膜血管

  C.脑血管

  D.小肠平滑肌

  E.竖毛肌

  答案:D(2004)

  17.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2004)

  A.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

  B.通过丘脑特异投射而发挥作用的系

[page]统

  C.单突触接替的系统

  D.阻止巴比妥类药物发挥作用的系统

  E.与感觉无关的中枢神经系统

  答案:A(2004)

  18.运动神经切断后所支配的肌肉萎缩,是因为失去神经的(2001)

  A.传导作用

  B.支持作用

  C.允许作用

  D.营养作用

  E.支配作用

  答案:D(2001)

  19.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2001)

  A.刺痛

  B.快痛

  C.定位不精确

  D.必有牵涉痛

  E.对牵拉不敏感

  答案:C(2001)

  解析:内脏痛的特征:①发生缓慢、疼痛持久、定位不精确②对切割、烧灼不敏感,对机械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敏感;③常伴不愉快或不安等精神感觉和出汗、恶心、血压降低等自主神经反应④常伴牵涉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身体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20.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方式是(2001)

  A.屈肌反射

  B.对侧伸肌反射

  C.腱反射

  D.肌紧张反射

  E.翻正反射

  答案:D(2001)

  21.丘脑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2001)

  A.引起痛觉

  B.引起温度觉

  C.引起触觉

  D.使机体进入睡眠状态

  E.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答案:E(2001)

  22.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2001)

  A.肢体痉挛性麻痹

  B.脊髓休克

  C.去皮层僵直

  D.去大脑僵直

  E.上运动神经元麻痹

  答案:D(2001)

  (23~25题共用题干)

  A.K+???

  B.Na+???

  C.Ca2+???

  D.Cl-???

  E.H+???

  23.促使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离子是

  答案:C

  24.可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

  答案:D

  25.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

  答案:A

  (26~27题共用题干)(2004)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26.肌梭属于

  答案:A(2004)

  27.脊髓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属于

  答案:C(2004)

  (28~29题共用题干)(2003)

  A.α1受体

  B.α2受体

  C.β1受体

  D.β2受体

  E.β3受体

  28.激活后能促进糖酵解代谢的主要受体是

  答案:D(2003)

  29.激活后能促进脂肪分解代谢的受体是

  答案:E(2003)

  (30~31题共用备选答案)(2001)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下丘脑

  30.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答案:D(2001)

  31.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答案:B(2001)

  (32~33题共用备选答案)(2001)

  A.丘脑腹外侧核

  B.脊髓后角细胞

  C.延髓薄束核与楔束核

  D.脊髓前角细胞

  E.后根神经节

  32.振动觉和位置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是

  答案:C(2001)

  33.痛觉和温度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是

  答案:B(2001)

  (34~35题共用备选答案)(2006)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元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元

  E.

[page]效应器

  34.在腱反射中,梭外肌纤维属于(2006)

  答案:E

  35.在肌紧张反射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2006)

  答案:C

  36. 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影响神经末梢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2006)

  A.末梢膜电位的水平

  B.末梢内线粒体的数量

  C.末梢内囊泡的数量

  D.末梢膜上化学门控Ca2+通道的数量

  E.进入末梢内的Ca2+量

  答案:E

  37.心肌缺血时,牵涉痛通常发生在(2006)

  A.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

  B.左上腹和肩胛间

  C.左肩胛和右肩胛

  D.上腹部和脐周围区

  E.下腹部和腹股沟区

  答案:A

  38.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是(2006)

  A.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受损

  B.脑桥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受损

  C.低位脑干5-羟色胺能系统受损

  D.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系统受损

  E.纹状体GABA能系统受损

  答案:D

  第九章 内分泌 

  1.生长素的作用是

  A.促进骨髓的发育

  B.促进软骨生长

  C.促进脂肪代谢

  D.刺激生长素分泌

  E.刺激肝细胞分化

  答案:B

  解析:生长素的生物学作用:

  1、促进生长:促进软骨、内脏生长。幼年期缺乏生长素:侏儒症;幼年期生长素过多:巨人症;成年后生长素过多:肢端肥大症

  2、对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与氧化;抑制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

  分泌调节:①昼夜节律:慢波睡眠时达高峰;②受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双重调节

  2.能直接刺激甲状腺腺体增生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物质是

  A.TRH

  B. TSH

  C.CRH

  D.T3和T4?

  E.ACTH

  答案:B

  解析: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

  ①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TRH可刺激腺垂体分泌TSH;TSH可促进甲状腺腺体增生和甲状腺激素分泌;血中的T3、T4对腺垂体TSH起负反馈调节作用。

  ②甲状腺的自身调节:甲状腺本身适应碘供应变化的能力。

  ③自主神经的影响:交感神经兴奋,T3、T4合成增加,副交感神经则抑制其分泌。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血细胞的作用是

  A.血小板数目增多 B.红细胞数量降低

  C.淋巴细胞数目增加 D.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E.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

  答案:A

  解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物学作用

  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①糖:促进糖异生,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导致血糖升高

  ②蛋白质: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分解

  ③脂肪:促进脂肪分解,促使体内脂肪发生重新分布(向心性肥胖)

  2、参与应激反应

  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如创伤、缺氧等)出现的应激反应,以ACTH和糖皮质激素分泌为主

  3、其它:①使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数量↑,使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

  ②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胶的敏感性,降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维持血容量

  ③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④促进胎儿肺泡的发育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

  4.向心性肥胖是由于下列哪一种激素分泌过多所致

  A.生长素

  B.胰岛素

  C.糖皮质激素

  D.盐皮质激素

  E.甲状腺激素

  答案:C

  5.对脑和长骨的发育最为重要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甲状腺激素

  C.雄激素

  D.雌激素

  E.甲状旁腺激素

  答案:B

  解析:甲状腺激素生物学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①产热效应:能量代谢↑

  ②对物质代

[page]谢的影响:

  蛋白质:生理水平促进蛋白质合成;过多加速蛋白质分解;

  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和胆固醇分解;

  糖代谢:可促进小肠粘膜对糖的吸收,增加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并增强升糖激素的生糖作用,使血糖升高,还可加强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使血糖降低

  2、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促进脑与骨的发育与生长。幼年缺乏出现呆小症(克汀病)

  3、其他: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心脏兴奋

  6.糖皮质激素

  A.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B.减少红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目

  C.减少脂肪的分解

  D.促进肌肉组织蛋白质分解

  E.降低机体抗伤害刺激的能力

  答案:D

  7.在安静状态下,人体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是(2002)

  A.甲状腺激素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乙酰胆碱

  E.孕激素

  答案:A(2002)

  8.下列激素中,能最显著地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是(2002)

  A.抑胃肽

  B.促胃液素

  C.促胰液素

  D.生长素

  E.皮质醇

  答案:A(2002)

  9.下列激素中,属于下丘脑调节肽的是(2003)

  A.促甲状腺激素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促性腺激素

  D.生长抑素

  E.促黑素细胞激素

  答案:D(2003)

  10.呈现圆脸、厚背、躯干发胖而四肢消瘦的“向心性肥胖”, 的特殊体形,提示 (2003)

  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生长素分泌过多

  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D.肾上腺素分泌过多

  E.胰岛素分泌不足

  答案:C(2003)

  11.腺垂体合成和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2003)

  A.分泌释放到血液中, 分布至全身

  B.直接分泌到甲状腺中,只在甲状腺内发现

  C.沿神经轴突纤维移动到甲状腺组织中

  D.经特定血管系统输送到甲状腺组织中

  E.因甲状腺组织主动摄取而甲状腺内浓度较高

  答案:A(2003)

  12.一昼夜人体血液中生长素水平最高是在(2004)

  A.觉醒时

  B.困倦时

  C.饥饿时

  D.寒冷时

  E.熟睡时

  答案:E(2004)

  13.甲状腺素对下列哪个器官的发育最为重要(2001)

  A.肝和肾

  B.肾和心

  C.骨和脑

  D.肝和脑

  E.心和脑

  答案:C(2001)

  14.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停药时应注意(2001)

  A.检查病人血细胞

  B.了解胃粘膜有无损伤

  C.补充蛋白质

  D.服用抗糖皮质激素药物

  E.逐次减量停药

  答案:E (2001)

  15. 甲状旁腺素的功能是调节血液中的(2004)

  A.钙

  B.钠

  C.镁

  D.钾

  E.锌

  答案:A(2004)

  解析:甲状旁腺素的作用是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16. 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是(2006)

  A.血中氨基酸浓度

  B.血糖浓度

  C.血中脂肪酸浓度

  D.迷走神经

  E.胰高血糖素

  答案:B

  第十章 生 殖

  1.下列有关睾酮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2004)

  A.促进精子生长发育

  B.抑制蛋白质合成

  C.促进骨骼生长

  D.促进副性征的出现

  E.维持正常性欲

  答案:B?

  解析:睾酮的生理作用

[page]P>

  ①维持生精

  ②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③促进男性第二性征

  ④引起并维持正常的性欲

  ⑤促进蛋白质合成、骨骼生长,RBC生成,钙磷沉积,促进水、钠潴留
[ 结 束 ]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