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学A模拟试题及答案(2)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6-16 19:41:29

相关阅读:四川省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学A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教育的效应”是指 【 C】
A.教育的投入与产出
B.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
C.教育实际干了什么
D.学校培养了多少人
【答案解析】:教育的效应是指“教育实际干了什么。
2.普通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包括 【A】
A.德智体美劳
B.德智体美
C.德智体
D.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答案解析】:普通中小学的教育目的包括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五个组成部分。
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话表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C】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答案解析】:韩愈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传道、授业、解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来进行的。
4.教师角色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 A】
A.教员角色
B.领导者角色
C.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
D.心理医生角色
【答案解析】:教员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的地位是,是我国对教师角色最为关注的一项。
5. 学校微观环境对于学生个体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下列选择项,不属于这种影响的是 【D】
A.同伴影响www.Kao8.CC
B.花盆效应
C.期待效应
D.教学成效
【答案解析】:教学成效不属于学校微观环境的影响。
6.学生的主要任务是 【A】
A.学习
B.人际交往
C.升学
D.参加社会实践
【答案解析】: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7.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的阶段是 【B】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中学阶段
D.高中阶段
【答案解析】:初中阶段是指12-15岁左右的阶段,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也叫青春发育期。
8. 语文、数学和外语是 【 B】
A.知识类学科
B.工具类学科
C.技艺类学科
D.实践类学科
【答案解析】:工具类学科主要是指语文、数学和外语。这三门学科既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
9.校风的中心是 【A】
A.学风和教风
B.班风
C.教师形象
D.领导形象
【答案解析】:校风中的学风和教风是中心,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又在于领导的作风。
10. 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A】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D.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答案解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是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page]
11. 教学设计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 【A】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学生情况
D.教学评价
【答案解析】: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最先要考虑的要素。
12. 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 【B】
A.领会
B.选择
C.保持
D.应用
【答案解析】: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选择。
13. 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因素包括 【C】
A.身体的健康
B.知识、智力等
C.情感、兴趣、态度等
D.能力和技能技巧
【答案解析】:情感、兴趣、态度等是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因素。
14. 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源于 【A】
A.奥苏贝尔
B.布•鲁纳
C.皮亚杰
D.杜威
【答案解析】: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
15.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是学习方法指导的 【  A】
A.目标
B.内容
C.过程
D.原则
【答案解析】: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
16. 一个学生平均每天用于主干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学习时间及所完成的全部学习量,是 【A】
A.学习活动总量
B.学时
C.学习强度
D.知识学习量
【答案解析】:学习活动总量是指一个学生平均每天用于主干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学习时间及所完成的全部学习量。
17. 青少年品德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A】
A.慎独
B.立志
C.自我批评
D.学习
【答案解析】: 品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慎独。
18. 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成的基础是 【D】
A.文化素质
B.审美素质
C.心理素质
D.生理素质
【答案解析】:生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成的基础。
19. 一个社会全体居民为着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规则是 【B】
A.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
C.文明规则
D.道德规范
【答案解析】:社会公德即是一个社会全体居民为着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规则。
20. “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体现了哪个德育原则? 【 B】
A.因材施教原则
B.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C.疏导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答案解析】: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也可以说是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page]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 【ABC】
A.递进关系
B.转换关系
C.互补关系
D.制约关系
E.适应关系.
22.学生是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意思是指 【 BCD】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C.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D.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E.学生是能动的人
23.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有 【 ABCD】
A.了解学生的需要
B.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C.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D.建立教室常规
E.维护教师尊严
24.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包括 【ABCE】
A.作业
B.辅导
C.讲座
D.补课
E.参观
25. 下列选项属于品德评价中奖励的有 【ACE】
A.赞许
B.劝戒
C.奖赏
D.训导
E.表扬

四川省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学A模拟试题及答案(2)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教育
【答案解析】: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7.教育目的
【答案解析】: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8.必修课
【答案解析】:必修课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为了保证学校教育质量,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必修课。
29.隐性课程
【答案解析】: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指的是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无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30.教科书
【答案解析】: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page]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1. 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答案解析】:(1)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气质中积极的一面,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类型中的消极影响。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由于气质特点不同,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生身上产生的教育效果不同。这就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教师本人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2.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答案解析】:(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
(2)把学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4)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
33. 论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答题要点:
学生的知识学习,是掌握前人总结与概括起来的经验的过程,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从学生在教学系统中对一类事物的实际认识过程出发,可以将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分为选择、领会、保持、应用四个阶段。
(1)选择阶段。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引起注意,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视、听、触、嗅知觉进行感知。这个阶段是知识学习的定向阶段,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2)领会阶段。是在知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领会和理解。在领会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新的知识,并且将新知识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通过理解,将个别事物和现象类化,概括为普遍原理,或将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规律解释个别事物和现象。领会概念是理会知识的核心。
(3)保持阶段。在理解、领会之后,知识的学习就进入记忆储存的阶段。对所学知识必须通过记忆才能在头脑中保持。保持和遗忘总是联系在一起,利用遗忘规律,采取合理的记忆法,使知识得到保持。
(4)应用阶段。应用知识既是对学生领会或保持知识的经验和反馈的手段,也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深化的环节,同时还是促进学生对知识迁移的主要途径。知识的应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各种形式的知识应用,其难度、条件和功用也各有不同。
34.阅读下列案例材料,回答问题:这是一则什么案例?师生之间有哪些表现形式?师生关系有哪些类型,教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
刚刚泛读完课文,我发现后排的女生尹洋在偷偷地写什么。我不动声色走过去,原来是一张小纸!展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班上一个男生的名字,还有几句稚气的话……我忍不住笑了,这些中学生,真是人小鬼大!我这一笑不打紧,全班学生的好奇心都被激起来了,特别是几个调皮的男生,大声喊着:“老师,念出来!”我瞟了一眼尹洋。这是一个很秀丽可人的女孩,学习成绩也不错的。只见她埋着头,脸涨得通红,多半已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难堪了。我转过头来望着全班同学,他们都安静下来齐刷刷的望着,十四五岁,真是好奇的年龄,尤其是传纸条这样敏感的话题。“其实是两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好学生!”轰的一片笑声!当然也不怎么相信的,但谁都没有在追问。
这堂课很顺利地上完了,只有尹洋显得不太专心,先是不停的摆弄那支刚刚用来写纸条的钢笔,后来又在写写划划,但我没有打扰她。下课后,尹洋追了出来,塞给我一个小纸条,什么也没说就跑开了。展开纸条后,几行端端正正的字出现在眼前——“黄老师:你是我所见过的最聪明最美丽的老师,我一定会记住你对我的希望:听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好学生!学生:尹洋。
35阅读下列案例材料,详细分析案例中运用了哪条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谈谈该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我教《沙漠里的船》一课时,一个名叫颜江武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书上说,骆驼的嗅觉灵敏,不论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学。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既然没有气味,那骆驼怎能嗅得到呢?”我肯定了这个问题提得好,并鼓励大家谈出自己的看法。不一会儿,一个同学满有把握地说:“有水的地方空气湿润一点,无水的地方干燥一些。如果骆驼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儿有水。”有的说:“空气湿润和干燥,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可以凭感觉判别出来。”后来,颜江武同学的《骆驼“嗅”不到水源》发表在《小学生科普报》上,引起了一些小读者的兴趣。
答题要点:
(一)这是一个优秀教师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案例。
(二)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表现在:(1)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2)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3)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4)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5)师生之间的非正式关系。
(三)师生关系的建立和改善可以从师生关系的类型和教师的人格态型入手。www.Kao8.CC
(1)我国目前中小学存在的师生关系类型有对立型、依赖型、自由放任型和民主型,其中,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下教学效果最好。要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需要:a.在师生态度上,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b.师生感情关系上,需要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c.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上,师生之间呈现出积极的双向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
(2)教师的人格态型。柏恩博士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一般有父母态、成人态和儿童态。成人态的教师关心学生的需要,热心照顾学生的兴趣。他们富有同情心并容易与他人产生共鸣,注意教室环境和班级气氛,能巧妙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教师的人际知觉。教师与学生关系知觉表现为两种:a.教师与所教班集体的关系知觉;b.教师与某个学生个体关系的知觉。教师要建立正确的学生的知觉观,了解班集体中每一个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才能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得心应手。
结合案例,其他言之有理的表述。
35.答题要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案例,其他言之有理的表述。

相关阅读:四川省2012年教师资格教育学A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