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六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6-16 16:02:45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伶俜(pínɡ)  青荇(xìnɡ)  游目骋(chěnɡ)怀  横槊(sù)赋诗

B、忤(wǔ)视  朱拓(tà)  共(ɡōnɡ)其乏困  蓊蓊(wěnɡ)郁郁

C、愀(qiāo)然  喋(dié)血  挥斥方遒(qiú)  契(qiè)阔谈讌

D、浸渍(zì)  敕(zhì)造  长歌当(dànɡ)哭   百舸(kě)争流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国粹  流殇曲水残羹冷炙  完壁归赵

B、欠收  宁缺毋滥  委屈求全  义愤填膺

C、颓圮  山川相缪  沧海一粟  目不暇接

D、起讫  殒身不恤  功亏一篑  剑拔驽张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近几年来,鄱阳湖加强了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______成为世界候鸟最大的越冬栖息地。

②“永远的丰碑”记录着烈士们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凭着坚强的信念和______的意志,坚持斗争不动摇的英雄事迹。

③30多公里道路大多在高山峡谷之间,由于强烈地震,地裂、桥断、车翻随处可见;垂直上百米的大面积山体滑坡,不仅把路封死截断,且滚石飞落,生死体验,______!

A、从而  坚忍  动人心魄  B、进而  坚忍  惊心动魄

C、进而  坚韧  动人心魄  D、从而  坚韧  惊心动魄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个税法即将于9月1日实施。北京市地税局新闻发言人在今天上午(8月30日)的新个税法以及实施条例说明会上表示,个税免征额的提高,将惠及北京市470万纳税人,约有229万纳税人不需要再缴纳个人所得税,约201万人税负相应降低。

B、古人云:“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不把群众“意见”当“异见”,最重要的还是要广开言路。记得温总理曾说过“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只要领导干部把群众的意见当作“宝贝”,虚心听,广泛取,就是国之幸、民之幸。

C、所谓的“三公消费”是指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三公消费”难治,归根结底,是官员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因而,根除官员头脑的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D、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执委会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载体,及时报道“七城会”。宣传厚重密集,有指导性、有时效性、有感召力,在宣传城运中提升了南昌形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截至27日,利比亚反对派已经控制的黎波里绝大部分区域,但双方的战斗仍在南部市郊持续胶着。虽然“全国过渡委员会”25日宣布已完全接管的黎波里市的治理,但实际上首都仍处于无政府状态。

B、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开动“印钞机”,客观上造成美元贬值,推进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农产品价格飙升。

C、昌九城际铁路开通后,昌九两地居民上午11时前交寄的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搭乘昌九城际列车,当天下午6时前就能送到收件人手上。

D、长宁区新华街道老年公寓已正式投入使用,此举将标志着长宁区“为老惠民行动”拉开帷幕。

6、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觉慧,是《家》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抗婚,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家》)

B、王熙凤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因而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她虽精明干练,但也有其艰难窘迫之处,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红楼梦》)

C、老将黄忠用计策夺取天荡山,斩杀夏侯渊后,又去劫夺曹操的粮草,被张颌、徐晃围住,赵云前去接应,杀出重围,救出黄忠。刘备听说后,高兴地对孔明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三国演义》)

D、爱斯梅拉达被执行绞刑后,加西莫多也失踪了。后来人们在墓窖里发现了加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紧紧连在一起的尸骨。当人们想把他们分开时,尸骨便化为了尘土。(《巴黎圣母院》)

[page]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7--9题。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根源

①中国疆土辽阔,地域相连,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一般地说,中原民族地区气候湿润,宜于农业精耕;北方民族居住区域气候恶劣,植被差,只能发展放牧业;南方民族居住区多高山、丘陵,虽从事农耕业,但交通阻隔,古代长期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这种民族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及发展不平衡和地理上的互相连结交错杂居,为它们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提供了天然条件。

②经济生活的本质决定,任何一个民族,出于生计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和其他民族进行物资交换,扩大经济往来。北方游牧民族单一的经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为了获取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农副产品,如谷物、布帛等,不得不依赖于中原的农业民族。南方、北方各民族我们称之为边疆民族。中原地区常常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对周边民族有极大的吸引力。边疆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向中原靠拢,或掠夺、战争,或贸易、和亲,或入主中原。秦始皇修长城,并没有堵住匈奴的不断掠迫。汉时,冒顿入寇,网开一面使汉高祖得以脱险,其目的是以此为条件向汉朝换取大量的物资。契丹、女真、党项等族虽然对北方农业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但经济发展的程度仍远不如中原内地,他们仍然不断地逼近中原,要求南方朝廷供应物资甚至要求给予土地。中原经济对北方民族不断吸引,使他们步步南下,留在汉地的就融合于汉族之中。当北方民族弱小,不敌中原朝廷时,有时也会以主动“入贡”的方式来谋求经济利益,换得中原天子的“赏赐”。边疆民族潮流般地一次次向中原靠拢、合聚的历史现象一直不断。同时,中原民族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畜牧业经济的补充和支持。中原朝廷在与少数民族地区交界处开设互市场所,开展贸易,达到双方经济互惠之目的。这种经济上互相联系和交往的形式,历时久远,难以中断,且逐步完善。

③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间的关系变化虽然曲折复杂,形式多样,但无论是以战争掠夺的形式,还是以和平交往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质都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和满足,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成为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边疆地区的畜牧业也成为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各自都不能相互缺少,这种民族间经济的联系和依赖,将各个民族社会生活内在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历史上各民族有过分裂,也有过统一,但分裂是短期的,而统一是长期的。经过分裂,总是走向统一。各民族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联系愈来愈密切,彼此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在历史的长河中汇流,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力量,最终结合成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多元一体的整体。

(选自刘学谦主编《当代中国凝聚力大典》,作者陈育宁,有删节)

7、结合原文,下列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各民族区域经济的自然分工及发展不平衡和地理上的互相连结与交错杂居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了天然条件。

B、边疆民族对中原地区的掠夺和战争阻碍了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而他们以和亲、贸易的方式向中原靠拢则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C、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上互相往来,相互补充,历时久远,难以中断,并逐步完善,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D、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相互吸引,这更加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8、下列各项中,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最重要的因素是()

A、各民族在地理上互相连结并交错杂居。

B、各民族之间在政治上相互依存,相互吸引。

C、各民族间经济上的联系与依赖。

D、各民族之间文化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9、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的一项是()

A、中原地区常常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对周边民族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周边民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对中原地区没什么吸引力。

B、北方游牧民族在经济上依赖于中原的农业民族,同时北方民族的畜牧业也可以为中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补充和支持。

C、经济生活的本质决定,任何一个民族,出于生计都需要和其他民族进行物资交换,扩大经济往来。

D、中原朝廷在与少数民族地区交界处开设互市场所,说明中原地区的商业繁荣离不开少数民族,但是农业生产力却可以独立自主地发展。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诫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宋史·薛奎列传》)

[注]①涴(wò):沾污。

10.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州缓其狱 狱:案件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纵:放归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借给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B.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    秦伯说,与郑人盟

C.坐客莫有知者    言之,貌若甚戚者     

D.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

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②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④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4分)

(2)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4分)

(3)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8分)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

(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4分)

(2)首句是全词的纲领,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2)羁鸟恋旧林,。开荒南野际,。(陶渊明《归园田居》)

(3)青泥何盘盘,。,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王勃<<滕王阁序>>)

(5)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江西省六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page]

五、(21分)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礼物

孔申

(1)今天是教师节,妻子破天荒收到了一份礼物。

(2)在乡下,我也是头一回看见这么精美漂亮的礼物。

(3)送礼的还是一名中学生。礼物装在一如辞海般大小的长方形盒子里,被一层淡红间白的华丽彩色包装纸裹住。正中间有一朵大紫红色的手工礼品花,两股纸带绑在中间俨然花的藤条,飘飞的红色纸带头弯曲自然,则又像刚长出的丝蔓。

(4)妻端详着礼品盒久久不肯松手,良久才说:“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礼品盒。”我说,是啊,真稀奇。妻静静地凝视良久,才轻声说:“打开看瞧吧。”我说:“要我帮忙吗?”“不用,我自己来。”

(5)妻找来剪刀,在粉红色的纸彩带上比划了几下,还是舍不得下手。想了想,她用右手蘸着口水轻轻地抠起来,原来紫花和纸彩带是被胶水粘住了。妻耐心地将紫花和彩带摘了下来。可盒子还是打不开。原来盆子外面还包了一层透明的玻璃纸,粘得很结实。看着妻耐心的样子,我说:“这么精美的礼品盒,肯定是从商店里买的现成货。”妻摇摇头,肯定地说:“不是。”我问:“那么,这么美的花她做得出来吗?”妻笑道:“你不要小看了他。这个学生手巧得很,就学习上舍不得下工夫,有时耍点小聪明。我布置的作业呢,他有时就少写一点。这孩子,贪玩呢。”

(6)这时,妻已经小心地剥下了外面的玻璃纸,取下包盒子的彩纸,妻将纸认真地叠好,放在茶几上说:“这纸真漂亮,以后也许用得着。”我说:“有些东西啊,丢了可惜,留着其实又多余。”妻没理我,用手抠了一下,盒子还是打不开,儿子跑过来说:“老妈,你眼花了,还有一层玻璃纸呢!”妻说:“我说呢,这小鬼还真有心计。”

(7)妻和儿子很小心地拆盒子,妻边拆边自言自语地说:“会是什么呢?包得这样好!”儿子说:“可能是糖果吧。”我说,要是块手表,多好!妻抬起头看看我,轻声说,山里的孩子,别说戴表,见都没见过手表是什么样的呢!

(8)我无语,心里,一丝自责掠过。唉,山里的孩子,什么都难!

(9)正想着,儿子大叫:“开了,打开了。”我凑过去一看,打开的盒子里放着一个小小的布袋,蓝底上绣满了细碎雪白小花的袋子。而礼物,还在布袋子里!

(10)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强了。儿子呢,拍打着布袋说:“到底是什么宝贝?包得这样紧。”妻赶紧抢在手里说:“别动,过一会儿,是什么自然会知道的。”妻将布袋小心地托在手上,摸摸,嗅嗅,摇摇,自语道:“究竟是什么呢?这么香。”

(11)手机铃响,朋友找我有急事,我赶紧出门了。我边走边想,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礼物呢?

16、文章第(3)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礼物盒?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7、文章第(8)写道“我无语,心里,一丝自责掠过。”你怎么理解“我”的“无语”和“自责”?(4分)

18、文章以打开礼物盒为中心事件,写了妻子打开礼物盒的哪几个重要步骤?为什么要写得这么繁杂?(7分)

19、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A、小说以“礼物”为题,以“礼物”为线索,刻画了一位和蔼可亲,热爱教育事业,深得学生喜爱的山村女教师形象。

B、小说除了刻画女教师之外,另外还刻画了女教师的丈夫“我”和儿子,“我”和儿子在小说中起到了衬托和推动情节的作用。

C、妻子说,山里的孩子,别说戴表,见都没见过手表是什么样的呢!这说明妻子不大了解当今农村的物质生活,其实妻子只是以她所处的时代来看当今的农村生活。

D、这篇小说的主题在于表现山村学生对默默奉献的山村教师的敬重和热爱,表达浓浓的山村师生情。但也从侧面说明城市学生不如山村学生对老师纯朴的爱。

E、小说的最后还是没有写这个礼物究竟是什么,其实读者已经没有必要知道这个结果了。只要心中有爱,结果还那么重要吗?

六.语言综合表达题(15分)

20、以“啊,好美的一条河”为开头,联系生活,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景动静结合,描写生动优美,200字左右。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是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以和谐包容为价值追求,以青春盛会为主体内容,以活力深圳为城市载体,以特色办会为实现途径。这一核心理念呼应了国际大体联的宗旨:友谊、博爱、公平、坚毅、正直、协作、奋发。深圳大运会面向未来,颂扬友谊,崇尚创新,共享互动,将向全世界展现各国(地区)年轻运动员的青春风采、改革开放城市的蓬勃活力、文明中国的和谐文化。

要求:(1)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2)写议论文或记叙文。(3)题目自拟。(4)不少于700字。(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page]

江西省六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俜pīnɡ,槊shuò,C愀qiǎo,D敕chì舸gě)

2、D(A殇—觞壁—璧;B久—歉屈—曲;C、无错别字D、驽—弩)

3、D(从而,表条件或因果关系;进而表递进关系;坚忍指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不动摇,侧重在不动摇;坚韧指坚固有韧性,侧重在不间断;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了极点;动人心魄,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4、C(A括号在“今天”之后,B第一个句号应移至引号之内,D两个顿号改为逗号)

5、C(A、“接管”与“治理”不搭配,删去“治理”;B搭配不当,“推进”应为“推动”;D“已”与“将”时态不一,不合逻辑。)

6.A(觉慧并没有公开抗婚)

7、B(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无论表现为战争掠夺还是和平交往,其实质都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相互需要和满足,都有利于促进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8、C(见第③段“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有关论述)

9、B(A中原经济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C、原文是“出于生计和民族的发展”;D、中原民族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北方畜牧业经济的补充和支持)

10.D(贷:饶恕)

11.A(助词,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等。B.连词,表示并列,可译为和,跟,同;介词,相当于“跟”、“同”。C.助词,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助词,用于句末,作动词“若”的宾语,可译为“……的样子”。D.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等;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12.A(排除③④句。③为卢之翰所为,④言薛奎遇事能沉稳果断处置)

13.(1)“安用……哉”应译为“为什么……呢”,感叹句或反问句均可;“用”,应译为“因为”;“陈腐”,形容词用为名词,应译为“陈腐的粮食”;“困”,应译为“使……困苦”。共4分。

(2)夷落,治状,褒谕,各1分,大意1分。

(3)“被酒”,可译为“醉酒”;“威仪”,意为庄严的容止,译为“威严”“威严风度”“威望和仪表”亦可。“所以”,应译为“用来……的做法”;“重朝廷”,可译为“加重朝庭的权威”、“提高朝廷的威望”。共4分。

14、(1)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1分),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1分)。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1分),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4分)。

(2)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2分),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2分)。

(1)“风萧萧兮易水寒,”复为慷慨羽声,(2)池鱼思故渊。守拙归田园。(3)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4)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6、比喻(1分)。①能够衬托出妻子收到礼物时愉悦的心情。②反映了学生对老师感恩之心。③使读者产生疑问,激发阅读兴趣。(每点1分)

17、①“无语”是“我”了解到农村经济的落后,生活贫困,而又无力改变这一现状的无奈的情感体现。②“自责”是指“我”未真正了解农村的现状,竟然苛求山里的孩子能送一块手表,认为自己很庸俗。(每点2分)

18、步骤:端详、凝视——轻轻地抠——剥下了外面的玻璃纸——用手抠了一下、拆盒子。(4分)

①反映了妻子是个非常细致、耐心的教育工作者,非常珍视学生给以老师的深深的爱;②从侧面反映出这位中学生情感非常细腻,热爱生活,尊敬老师,心灵手巧;③使得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深深地吸引读者。(3分)

19、C、D(C项“妻子不大了解农村生活,其实妻子只是以她所处的时代来看当今的农村生活”错。妻子是一位关心学生、了解农村学生及生活的好老师。D项“从侧面说明城市学生不如山村学生对老师纯朴的爱”错,无比较之意)

20、评分标准:(1)描写一个场景(4分),(2)描写生动优美,突出“好美的一条河”(5分),(3)运用比喻、排比、动静结合手法(6分)/

21、按江西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临汾)人。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任隰州军事推官。隰州的百姓经常在寺庙里聚众赌博,有一天,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赌博的人正好到来,衣服偶然染上了血迹,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经刑讯后屈招。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薛奎升任仪州推官,曾率领民伕运粮去盐州,恰逢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薛奎就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民伕回仪州,而后再赔偿损失的粮食。卢之翰大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薛奎慢慢地劝说他:“兴兵作战已经很久了,百姓都因转运军饷而疲惫不堪,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民伕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要州民赔偿。

薛奎任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秦州驻有重兵,经费常不足用。薛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的方法,年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任益州知州,秦州的州民和少数民族部落共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不孝,薛奎责问她儿子,他才说:“是因为贫穷没有能力扶养。”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钱给他,并告诫他说:“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他们母子于是就和好如初。薛奎曾经在夜里设筵待客,有守边的士兵杀人,人们都吓得奔逃,薛奎暗中派人将他逮捕处死,赴宴的宾客都没有人觉察到此事。薛奎遇事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薛奎被征召回朝廷任龙图阁学士,就任参知政事。皇上告诉他说:“先帝曾经认为你可以重用,现在任用你,是先帝的意见啊。”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能够做到保持到终了的。”薛奎说:“保全自身为官直到终了的做法,不仅是我一个人不以为然。”于是就一一列举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史事来回复,皇上认为他说的正确。

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宋真宗时多次宴请群臣,以至于有大臣饮酒大醉,沾湿胸襟。薛奎进谏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振作精神,处理全国的政务,对于宴享临幸是从简的。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真宗很赞赏他的说法。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