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研究生政治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5-18 01:31:14

研究生政治考题答案详解 硕士研究生政治考试答案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

    31.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 )
    
    A.财产权
    
    B.劳动权
    
    C.休息权
    
    D.物质帮助权
    
    32.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
    
    A.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B.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C.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D.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33.核安全峰会2010年4月1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国家主席胡 锦 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胡 锦 涛在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核安全挑战共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讲话。胡 锦 涛强调,核安全问题事关核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事关国际和平与安宁。加强核安全符合各国共同利益,需要我们携手努力。胡 锦 涛就加强核安全提出几点主张,除了强调要切实履行核安全的国家承诺和责任,还要( )
    
    A.切实巩固现有核安全国际法框架
    
    B.切实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
    
    C.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核安全能力
    
    D.切实处理好核安全与和平利用核能的关系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材料2
    
    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因为社会是人民的社会,人民大众代表着社会生活的主流。历史活动是人民自己的事业,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是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写出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从四大发明到都江堰、大运河、万里长城,都闪跃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人类的一切智慧都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结晶。“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已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材料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材料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2)分析材料1观点的合理性及局限性。
    
    (3)结合材料1、2、3并联系现实分析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摘自人民网
    
    材料2
    
    胡 锦 涛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
    
    材料3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我们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全党全国必须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兼顾当前和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胡 锦 涛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2010年2月3日胡 锦 涛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讲话(来源:新华社)
    
    请回答:
    
    (1)材料1中所说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包括哪些?
    
    (2)材料2中所说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含义有哪些?
    
    (3)结合材料说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4)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page]
     
    36.阅读下列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相关材料:
    
    材料1
    
    “想‘以农村来包围城市’,‘但凭红军来夺取中心城市’都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因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心腹的残酷的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的激烈争斗——武装暴动。所以忽视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不只是策略上的严重错误,而且会成为不可饶恕的罪过。”
    
    ——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材料2
    
    布哈林(当时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1928年)上说,中国的红军会“像一个肥胖的大肚子的女人,坐到某一个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个精光”,甚至会把老百姓的“最后一个老母鸡吃了”。他认为,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方,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方住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间再前进。”
    
    ——转引自《“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毛泽东的独特创造》
    
    材料3
    
    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不得工人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发展超过工人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中央要求我们将队伍分得很小,散向农村中,朱、毛离开大的队伍,隐匿大的目标,目的在保存红军和发动群众,这是一种理想。以连或营为单位单独行动,分散在农村中,用游击的战术发动群众,避免目标,我们从前年冬天就计划起,而且多次实行都是失败的。
    
    ——毛泽东:《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1929年4月5日
    
    请回答:
    
    (1)指出材料1、2的观点并加以评析。
    
    (2)指出材料3的观点及其实质。
    
    (3)说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 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
-
37.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英国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性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
    
    材料2
    
    2000年3月,《北京青年报》开展了一场关于“保尔与比尔谁是英雄?”的大讨论。讨论涉及保尔·柯察金与比尔·盖茨的价值比较问题。有的人认为保尔是英雄,因为保尔代表了理想主义、艰苦奋斗、勇于献身的英雄形象;有人认为盖茨是英雄,因为盖茨运用个人的智慧和才能,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改造了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他代表着对历史前进趋势的准确把握,是现时代的英雄形象。
    
    材料3
    
    雷锋生活工作过的鞍钢矿业公司一名矿山公路管理员郭明义,30年如一日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困难群体排解困难,化解矛盾,给数百个无助家庭带来新的希望。连日来,郭明义爱心之旅创造的一个个爱心奇迹,在鞍山广为传颂,在成千上万民众中激起了和谐洪流。今年52岁的郭明义一直是人们眼中的活雷锋,几十年来,他热心关爱身边每一个遇到困难的人。据鞍山市中心血站统计,从1990年起,郭明义坚持无偿献血,个人累计献血量折合达到6万毫升。一个成人体内的总血量平均只有6 200毫升,这一数字相当于自身血量的近10倍。以抢救一个病人平均需要输血800毫升计算,郭明义的献血量可以挽救75个危重患者。
    
    问题:
    
    (1)试分析材料1这段话中所蕴含的人生价值原理。
    
    (2)根据材料2分析:对于材料中的两种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结合材料1、2、3,你认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应该如何进行评价?试用人生价值评价(标准、方法等)的原理分析。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水均益主持直播的《环球视线》的一段与嘉宾的对话材料,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水均益(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新闻频道正在直播的《环球视线》,我是水均益。日本昨天公布了最新的经济数据,今年二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GDP,为12 880亿美元。而根据我国之前公布的经济数据,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13 390亿美元。由此世界大国经济座次发生了改变,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第一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媒体评论说,对于中国来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中国俨然已经跨入了所谓“富国”的行列。但是,如果按照更具可比意义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中国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在全球排在百名开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在世界上还是一个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福分吗?我们怎么来看待这种突然降临的“第二”呢?我们接下来演播室请到两位评论员,一位是宋晓军,一位是周庆安。两位首先来给我们分析一下,你们怎么看待这条消息,宋先生
    
    (正在评论“全球第二”彰显中国整体经济实力)
    
    专家观点:中国经济成为第二实属正常
    
    宋晓军(特约评论员):我觉得这条消息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按照GDP单一这样一种衡量,以中国人民60年来的辛勤劳动,包括付出的血汗,包括它不断的试错,在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化这个路上,也付出了一些试错的成本。走到今天,以中国这样的人口规模和资源规模,达到第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应该说这个消息不值得说好像多大的惊喜。回过头来说,这个消息并不能改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性质,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正在评论中国人均经济数据体现真实现状)
    
    水均益:周先生怎么看这个消息?
    
    专家观点:第二经济体不是第二强国
    
    周庆安(特约评论员):我觉得,现在把中国说成第二大经济体,是从经济总量,是从GDP的角度来说。但是第二大经济体并不等于第二强国,因为这二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我们现在看到中国这么大的一个GDP,我们要回过头来说,就像您刚才说到的那样,它是放到人均GDP的角度来说,2009年人均GDP只有3 711美元,但是2004年的时候,美国——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它的人均GDP就超过39 000美元。相当于我们现在还不到2004年美国的十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看到分摊到每个中国人头上的钱是很少的。而且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以60年来积累的人口红利,还有,以我们目前经济的这种低效率的高能源产业为主要类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在转变的过程当中,但这种经济模式的转变其实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现在来谈第二强,我觉得为时太早。
    
    请回答:
    
    (1)为什么“中国经济成为第二实属正常”?这一现实为什么没有改变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性质?
    
    (2)试从综合国力角度分析,中国“是第二经济体不是第二强国”的观点。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