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知识考点:足阳明胃经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5-17 09:22:36

足阳明胃经中医功用 足阳明胃经治疗疾病 简述足阳明胃经的主治功效特点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2016年执业医师考试,我们考吧网(kao8.cc)根据往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考点、考试大纲整理了以下考试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点击下载:执业医师考试宝典题库

(一)经脉循行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安页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与脏腑器官联系:胃、脾;鼻,(目),上齿,口唇,(耳),喉咙,乳房,膈。

(二)主治概要:

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歌决: ST四十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治同大肠兼神志,身前诸疾得安宁。

1、承泣 (Chéngqì,ST1)(足阳明、阳跷、任脉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取法] 目正视,依定位取穴。“承泣眼眶边缘上”

[功能]散风清热,明目止泪。

[主治]

①目疾:尤内眼疾患,视网膜病变、雀盲,泪囊炎,近视;眼睑瞤动,迎风流泪等;

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尤眼肌痉挛。(穴处眼轮匝肌处,故口眼歪斜及相关眼内肌麻痹可取之治疗)

[操作]新针,无钩毛,严格消毒;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紧贴眶下缘缓慢直刺0。5~1寸;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迅速按压针孔,以防出血;若出血,先冷敷止血,再热敷促进瘀血消散。禁灸。

2、四白 (Sìbái,ST2)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取法] 目正视,依定位取穴。“四白就在眶下孔”正坐或仰卧,外眼角与鼻尖连线的中点即是四白穴。

[功能]清热明目,疏风通络。

[主治]

①目疾:尤外眼疾病,目赤痒痛,目翳,眼睑瞤动;

②口歪眼斜(眼睑闭合不全)面肌痉挛;

③三叉神经痛第二支痛;

④头痛、眩晕。

[操作]

1。向睛明方向平刺0。5-0。8寸,治疗眼病;

2。向颊车穴方向透刺治疗面瘫,牙痛等;

3。从下向外上方斜刺,向眶下孔方向刺0。3-0。5寸,治疗三叉神经痛。

本穴不可深刺,以免伤眼球不宜灸。

3、地仓 (Dìcāng,ST4)

[定位] 在面部,口角旁0。4寸,上直对瞳孔。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下与口角水平的交点处。“地仓吻旁四分灵”

[功能]祛风通络。

[主治]

① 面瘫口歪,流涎;地仓、颊车治面瘫口歪要穴;

② 三叉神经痛。

[操作]

1。斜刺或平刺0。5-0。8寸。一般说来,治疗流涎朝承

浆方向斜刺;

2。治口歪向颊车方向透刺,亦可向水沟方向刺,宜提

捏进针法;

3。直刺0。2-0。3寸(少)。

4、颊车 (Jiáchē,ST6)(别名:鬼床)

[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取法]嘱患者咬牙,于咬肌隆起最高处取穴。“颊车咬肌高处迎”

[功能]疏风清热,开关通络。

[主治]面瘫、牙痛、口噤不语、牙关紧闭、牙关不利、下颌关节炎等局部病。

证。

[操作]

1。直刺0。3-0。5寸,治疗腮腺炎,咬肌痉挛;

2。平刺:向地仓方向透刺1。0-2。0寸治疗面瘫。(一般从颊车向地仓方向透,是治疗口涡的必用穴)

3。向下关方向斜刺0。8-1。0寸治疗牙痛,三叉神经痛。治疗齿痛,一般采用和皮肤呈45°向痛牙方向斜刺,使针感传至痛牙,针用泻法。

5、下关(Xiàguān,ST7)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取法] “下关张口骨支起”

[功能]疏风清热,通关开窍。

[主治]

①耳疾:耳聋、耳鸣、聤耳(化脓性中耳炎);

②面口疾患:牙痛(多上牙痛)、牙关不利、口噤、面瘫、三叉神经痛、下颌关节炎等;

③足跟痛,跟骨骨刺,产妇下地过早足跟痛。

[注意]

1。针刺手法不要长时间使用强刺激。

2。留针时间不宜过长。过强过久刺激,病人会感到下颌关节不舒服,甚至张不开嘴。此时可①热敷;②艾条重灸加按摩。

3。面部有感染者,不宜选用下关穴。

6、头维(Tóuwéi,ST8)(足阳明、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距神庭4。5寸。

[取法] “头维四五旁神庭”

[功能] 清头明目。

[主治]

①偏正头痛(尤前头痛);

②目疾,目痛,流泪;

③面瘫(额纹消失)。

[操作]向后平刺0。5~1寸。

7、乳根(Rǔgēn,ST18)

[定位]在第5肋间隙,当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

[取法]“乳根乳下一肋处”

[主治]

①乳房疾患:乳痈、乳癖、乳汁少等;“治乳腺疾病第一要穴”

②胸部疾患:咳嗽,气喘;心前区痛。

[操作]内有心肺,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

[定位] 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法]“梁门中脘旁二寸”

[功能] 和胃降逆,消积化滞

[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操作] 直刺0。8—1。2寸。过饱者禁针,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作大幅度提插。

8、天枢(Tiānshū,ST25)(大肠之募穴)

[定位] 脐中旁开2寸。

[取法]“天枢脐旁二寸平”

[功能] 调和肠胃,理气止痛。

[主治]

①胃肠病证: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②妇科疾患:月经不调、痛经、癥瘕积聚、崩漏(用灸法)、带下,产后腹痛等;③减肥。

[操作] 直刺1-1。5寸。肠梗阻、肠麻痹者慎针。

9、归来(Guīlái,ST29)

[定位]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法]“归来气冲曲骨邻”

[功能] 益气,和血,通经

[主治]

①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

②小腹疼痛,疝气;

③便秘(近治作用):左归来+左水道。

[操作] 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10、梁丘(Liángqiū,ST34)(胃经郄穴)

[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上缘连线上,髌底外上缘上2寸。

[取法]“梁丘膝上二寸呈”

[功能] 疏经活络,理气和胃;脾胃、股膝两方面病为主

[主治]

①急性胃痛首选(重刺激,该穴有压痛时针刺效果好)

②胃酸过多,胃溃疡;

③乳痈,乳痛等乳疾;

④膝肿痛,下肢不遂。

[操作]直刺1-1。2寸;治疗急性胃痛,微向上斜刺1-1。5寸重刺激。

11、犊鼻(Dúbí,ST35)(又名:外膝眼)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取法]“膝外下陷是犊鼻”

[功能] 祛风湿,利关节。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操作]向后内方斜刺0。5-1寸。针刺此穴可进入膝关节滑囊。故《素问•刺奇病论》:“刺膝髌,出液为跛。” 从西医角度看,坚决反对刺入关节腔,因关节腔滑囊液流出易造成关节粘连。严格消毒。禁直接灸。一般不用穴位注射,以免进入关节腔。

12、足三里(Zúsānlǐ,ST36)(胃经合穴、胃的下合穴)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取法]“膝下三寸三里迎”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旁1寸处。

[主治]①一切消化系统疾病主穴: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疾,便秘;双向调节作用 “肚腹三里留”。

②下肢痹痛,水肿,脚气;

③心神疾病:心痛,心悸,癫狂;“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别名“鬼邪”;

④治疗一切虚弱证:乏力,气短,脱证,强壮保健要穴;

⑤预防保健:“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孙真人)

⑥其他:降血压;高脂血症;促进胃溃疡修复,提高白细胞吞噬指数,用于肿瘤辅助治疗。

[功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通经活络。

[操作]直刺1-2寸,稍偏向胫骨方向,针刺得气时,感到局部酸胀或有麻电感向足背放射。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13、上巨虚(Shàngjùxū,ST37)(大肠下合穴)

[定位]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取法]“膝下六寸上巨虚”

[功能]通降肠腑,理气和胃

[主治]

①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脱肛、肠痈,痢疾等胃肠病;

②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2寸。

14、下巨虚(Xiàjùxū,ST39)(小肠下合穴)

[定位]上巨虚穴下3寸 。

[取法]“膝下九寸下巨虚”

[功能]调理胃肠,通络散结

[主治]

①小腹痛,泄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②下肢痿痹(局部);

③乳痈(a小肠的功能主要是泌别清浊。b足阳明经脉循乳房,故取下巨虚通络,散结治疗乳痈)。

[操作]直刺1-1。5寸。

15、条口(Tiáokǒu,ST38)(别名:肩凝)

[定位]上巨虚穴下2寸。

[取法]“膝下八寸条口寻”

[主治]

①近治作用:下肢痿痹,转筋

②远治作用:脘腹疼痛

③特殊:肩臂痛、肩周炎

[操作]巨刺法:条口透承山,行运动针法。留针20~30min留针期间每隔5~10min行针或功能锻炼一次,每次约1min。

16、丰隆(Fēnglóng,ST40)(胃经络穴)

[定位]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

(中指)处。

[取法]“条外一指是丰隆”

[功能]健脾和胃,祛痰利湿

[主治]化痰要穴,凡痰湿引起的诸证,丰隆均可主治。<玉龙歌>“痰多宜向丰隆寻”

①头痛,眩晕;

②癫狂痫、梅核气;

③痰多咳嗽等痰饮病证;

④下肢痿痹;

⑤腹胀、便秘;

⑥减肥(肥人多痰湿,西医:可促进脂肪代谢,消脂祛痰)

17、内庭(Nèitíng,ST44)(胃经荥穴)

[定位]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法] “次中指缝寻内庭”

[功能]健脾和胃,祛痰利湿

[主治] “荥主身热”“清泻胃火”、“清阳明热”

①头面五官热性病:如目赤痛,齿痛,鼻衄及咽喉肿痛;

②肠胃病:如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

③局部病症如足背肿痛等;

④热病。

[操作] 直刺0。5-0。8寸,临床多略向上斜刺,针感逐渐上行,疗效好。

18、厉兑(Lìduì,ST45)(胃经井穴)

[定位]足第2趾外侧指甲角旁0。1寸。

[取法] “厉兑次指外甲角”

[功能]清化湿热,调胃安神。

[主治] 清热、泻实、开窍

①头面五官热性病:如目赤痛,齿痛,鼻衄及咽喉肿痛;

②热病;

③多梦,梦魇,癫狂等;《百症赋》“梦魇不宁,厉兑

相谐于隐白。”

④局部病症如甲沟炎等。

[操作] 浅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经脉小结

胃经循行:

从头→足,行于下肢外侧前缘。

胃经腧穴:

45穴,起于承泣,止于厉兑。

经脉小结

部位

穴位

共同

特殊

四白

口眼歪斜

眼疾、头面疼痛、胆道蛔虫

地仓

齿痛、小儿鹅口疮

颊车

颊肿、齿痛、牙关禁闭

下关

下颌疼痛、齿痛、耳鸣耳聋

头维

眼疾、头痛

天枢(募)

胃痛、腹痛、腹胀、肠鸣、月经不调

痢疾、泄泻、便秘

归来

痛经、闭经、带下、阴挺

足三里(合)

胃痛、腹胀、泄泻、下肢痿痹

全身强壮要穴

丰隆(络)

痰多、眩晕、癫狂

解溪(经)

头痛、癫狂、便秘、目赤

内庭(荥)

口歪、齿痛、热病、吐酸

针刺要点:

①面部:血管丰富,进针要慢,防止出血,引起血肿。

②颈部: 深部有血管,不可深刺。

③胸部:宜浅刺,严防刺伤心,肺,造成不良后果。

④腹部:进针要慢,达到一定深度时,少提插,避免刺伤腹腔器官。

⑤面部、关节部穴不宜直接灸,有碍面部美容和影响关节活动。

编辑推荐:

2016年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时间预测:3月中旬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解答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专科学历报名要求

欢迎加入66考试网微信号(exam66)(可免费获取执业医师考试宝典题库在线体验)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