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上机套题二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5-02 08:34:08 浏览数:

2013年江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上机套题二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30分)
1.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 ),二是寻求发展。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克服障碍
D.学会调适
2.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选择(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合作学习
D.掌握学习
3.( )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A.教师领导风格
B.班级
C.学校
D.年级
4.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 )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
A.教学评价
B.测量
C.测验
D.教学设计
5.根据概念的获得方式,概念可以分为( )。
A.合言概念、选言概念和关系概念
B.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
C.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D.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
6.先有一个目标,当人们认识到它与当前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时,就要想出办法,采取活动来缩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 )。
A.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B.爬山法
C.逆向工作法
D.算法式
7.及时复习是指( )。
A.学习之后一周再复习
B.当天复习
C.学习之后马上复习
D.大面积遗忘开始前复习
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D.对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
9.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
A.权利
B.义务
C.自然人
D.物
10.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列昂节夫
B.赞科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11.未知概念题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A.类属学习
B.总括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12.由先前经验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13.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为的是(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14.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效能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归因感
15.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 )
A.吃饭穿衣
B.无目的地幻想
C.猜谜语
D.回忆电话号码

16.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因而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
A.形象概括
B.理性概括
C.表象概括
D.感性概括
17.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况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怖症属于( )。
A.广场恐怖症
B.社交恐怖症
C.单纯恐怖症
D.一般恐怖症
18.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经常通过做笔记的方式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9.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 )。
A.需要
B.兴趣
C.好奇心
D.理想
20.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评价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21.小红以前从不敢同老师说话,一次她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马上给予了表扬,并耐心解答了问题,此后她养成了主动向老师请教的习惯。这是老师运用了( )方法。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示范法
D.惩罚法
22.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是( )。
A.引起学生注意
B.提示教学目标
C.引起先前经验
D.呈现教学内容
23.常常用来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A.群体舆论
B.群体规范
C.群体凝聚力
D.群体向心力
24.要求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陈述出来的是( )。
A.匹配题
B.是非题
C.论文题
D.填空题
25.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其能否自觉( )。
A.关注教法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26.希望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力求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属于(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近景直接性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低级的动机
27.在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逐渐关注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这时( )思潮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28.自我意识进入社会自我阶段是在( )以后。
A.3岁
B.5岁
C.7岁
D.11、12岁
29.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30.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 )。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强迫症
C.创伤后应激症
D.恐慌障碍 [page]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 )。 j
A.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B.心理发展观
C.内化学说
D.最近发展区理论
E.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
2.下列哪些强化程式是延缓式强化( )。
A.定时距式
B.变时距式
C.定比率式
D.变比率式
E.每次都给学生强化
3.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系统过程,它由—些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包括(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E.反馈过程
4.学生的学习特点是( )。
A.以间接经验为主
B.有他人的指导
C.有计划、有组织
D.以语言为中介
E.以班级为单位
5.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可以把学习分为( )。
A.意义学习
B. 行为规范的学习
C.技能的学习
D.知识的学习
E.接受学习
6.行为主义是最早的学习理论,它为学校教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 )。
A.个别化教学
B.非指导性教学
C.交互教学
D.行为矫正
E.发现式教学
7.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 )。
A.归因
B.成就动机
C.期待
D.需要
E.自我效能感
8.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课堂的主要学习动机有( )。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强化
E.惩罚
9.根据强化对行为反应的作用,一般把强化分为(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零强化
D.惩罚
E.表扬
10.品德与态度共同的成分是( )。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行为倾向
E.需要
11.学校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的措施主要有( )。
A.创设问题情境
B.合作学习
C.强化
D.反馈
E.合理组织活动
12.表征知识的主要方式有( )。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图式
E.组块
13.知识学习的内部条件有( )。
A.材料的逻辑意义
B.动机
C.编码策略
D.已有的知识结构
E.外在环境
1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 )。
A.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B.微格教学 -
C.教学反思
D.关注自身
E.师范教育
15.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 )。
A.示范
B.讲解
C.反馈
D.练习
E.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6.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是( )。
A.智力技能的应用能够举一反三
B.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
C.内部言语成为智力技能活动的工具
D.智力技能的操作脱离了具体的支持物
E.智力技能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
17.根据问题的组织程度不同可以把问题分为( )。
A.抽象问题
B.排列问题
C.转换问题
D.结构问题
E.无结构问题
18.只有符合哪些条件才算是问题解决?( )
A.能够回忆与想象
B.有认知成分参与
C.一系列的心理操作
D.目的性
E.有假设
19.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特征有( )。
A.分工合作
B.密切配合
C.各自尽力
D.社会互动
E.团体历程
2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 )。
A.智力水平
B.知识结构
c.认知风格
D.信息加工方式
E.性格类型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们之所以会遵从,是因为他们采纳了从他人那里得到的信息,他们信任别人,害怕偏离。 ( )
2.维纳认为,人们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归因包括努力、能力、控制、运气四个方面。 ( )
3.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没有动机学习便不能发生。 ( )
4.按照马斯洛的动机作用观点,教师在自尊水平低的学生中灌输为学习本身的满足而去学的做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 ( )
5.维果斯基提出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提前讲授下一阶段学生才能掌握的内容。 ( )
6.具有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学生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方式。 ( )
7.学生的学习风格会影响学习的质和量。 ( )
8.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 ( )
9.是否具可逆性是具体运算思维同形式运算思维的根本区别。 ( )
10.根据形式训练说,电话接线员经过长期训练,记忆数字的能力会大大提高,但不能保证他们记忆外语词汇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 )
11.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 ( )
12.仅仅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还不属于道德的行为。 ( )
13.像踢足球这样的体育活动,既需要连续的运动技能,也需要不连续的运动技能。 ( )
14.阅读和写作过程都可看作问题解决的过程。所以,阅读和写作能力可以用广义的知识的掌握来解释。 ( )
15.学生学习了某种类型的解题规则,然后将学到的规则应用于新的情境,这种学习就是问题解决学习。 ( )
16.根据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可以区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 )
17.精细加工需要在要记忆的材料中增加信息。 ( )
1 8.早期格式塔的顿悟说没有强调过去经验在顿悟中的作用。 ( )
19.在操作条件反应作用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 )
20.某中学生13岁开始学跳高,当时身高1.6米,跳高成绩为1.7米。两年后身高1.75米,通过训练,跳高成绩达2.00米。他所提高的成绩是通过练习产生的行为变化,所以,可以用学习来解释。 ( )[page]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 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战 国时期,孙膑初到魏国,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一天,魏王召集众臣,当面 考查孙膑的智谋。 魏王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 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边生起火来。” 魏王说:“不可取。” 孙膑捻捻胡须道:“大王坐在上边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 魏王问:“那你怎么办?” 。 孙膑道:“如果大王在下边,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得意洋洋地说:“那好。”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 我坐上去。” 周围的群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哄笑孙膑无能。忽然,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 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
1.案例反映了孙膑思维的( )。
A.广阔性
B.深刻性
C.独立性
D.灵活性
2.问题解决策略有哪些?( )
A.算法式
B.启发式
C.行动研究
D.实际锻炼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
A.头脑风暴法
B.直觉思维训练
C.发散思维训练
D.逆推法训练
4.思维的基本形式是( )。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定理

一、单选题
1.D 【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
2.B 【解析】侧重知识或结果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或结果,所以用接受学习。
3.B 【解析】班级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课堂管理的效果。
4.A 【解析】教学评价是对测量与测验所得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5.B 【解析】“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是根据概念的获得方式来划分的。
6.A 【解析】心理学上,将先有一个目标,当人们认识到它与当前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时,就要想出办法,采取活动来缩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7.C 【解析】学习过后的最初20分钝,遗忘速度很快,所以应当在学习结束后立刻复习。
8.D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9.C 【解析】人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这里的人指自然人,即公民。
10.C 【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11.B 【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
12.C 【解析】定势是心理操作活动的积累而形成的问题解决的刻板和准备状态,是人们在过去经验影响下解决问题的倾向性。
13.D 【解析】题干所述是分化的作用。
14.B 【解析】题干是对自我效能感的解释。
15.C 【解析】问题解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认知性、目的性、序列性。只有C项满足这三个特征。
16.D 【解析】感性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17.C 【解析】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属于单纯恐怖症。
18.D 【解析】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最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9.C 【解析】好奇心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
20.D 【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21.A 【解析】强化法是指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2.A 【解析】教学活动必须是在学生集中注意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的首要事件。 。
23.C 【解析】研究表明,关系融洽、凝聚力强的班级,会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24.C 【解析】题干是对论文题的解释。
25.C 【解析】一个成熟的教师能自觉地关注学生,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26.B 【解析】题干是近景的直接性动机的典型体现。
27.C 【解析】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思潮兴起,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此时他们掀起了对传统教育的挑战。
28.A 【解析】3岁左右生理自我基本成熟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即社会自我的发展阶段。
29.D 【解析】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30.B 【解析】有人常常没有理由地一遍又一遍地做出某一种行为或某一系列行为,这属于典型的强迫症。[page]

二、多选题
1.ABCD 【解析】维果斯基的发展观包括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2.ABCD 【解析】强化的程式是指强化的时间和频率安排,即在什么时候,以何种频度对一种反应施加强化,其中延缓式强化分为时间式(定时距式、变时距式)和比率式(定比率式、变化率式)。
3.ABCD 【解析】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4.ABC 【解析】学生的学习是以间接经验为主,在他人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5.BCD 【解析】我国学者根据学习的内容将学习分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6.CD 【解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校教学的主要贡献有交互教学和行为矫正.
7.CD 【解析】动机的成分包括需要和期待。
8.ABC 【解析】奥苏伯尔将人的学习动机分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9.AB 【解析】根据强化对行为反应的作用,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10.ABD 【解析】态度和品德都包括认识、情感、行为成分。
11.ABCDE【解析】学校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合作学习,合理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进行强化与反馈。
12.ABCD 【解析】组块不属于表征知识的方法。
13.ABCD 【解析】知识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材料的逻辑意义,个体本身的动机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以及个体的编码组织策略。
14.ABcD 【解析】师范教育是教师培养体系中的一环。
15.ABCD 【解析】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局部阶段。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与讲解,离不开练习,更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
16.ABCD 【解析】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是内潜性、观念性、简缩性和应变性强。
17.DE 【解析】根据问题组织程度不同,可以将问题分为有结构问题和无结构问题。
18.BCD 【解析】问题解决是具有目的的一系列认知操作过程。
19.ABCDE【解析】略。
20.BCD 【解析】学生认知差异表现在知识结构的差异、认知风格的差异和信息加工方式的差异。

三、判断题
1.√ 【解析】归属的需要决定了人们一旦采纳他信任的他人的信息,就不会轻易改变。
2.× 【解析】维纳认为人们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与外在环境。 ,
3.× 【解析】动机能够影响学习效果,但不能决定学习的发生。
4.√ 【解析】对于自尊水平低的学生应重在关心与爱护,不断提升其自信心。
5.× 【解析】“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是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6.× 【解析】场独立型学生喜欢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其提供适当宽松的教学环境。 .
7.× 【解析】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指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内部方式不同,不会影响其学习的质和量。
8.√ 【解析】题干所指正确。
9.× 【解析】可逆性只是形式运算阶段的一个特征,并非具体运算与形式运算思维的根本区别。
10.× 【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人的某种能力在一种情景下得到提高,那么到另一个领域同样适用。
11.× 【解析】机械学习中也存在迁移。
12.√ 【解析】道德的行为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
13.√ 【解析】踢足球需要连续与不连续运动技能相结合。
14.√ 【解析】知识的掌握包含陈述性知识的掌握和程序性知识的掌握。
15.× 【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的认知操作过程。题干所述为迁移。
16.× 【解析】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7.√ 【解析】精细加工是指对于材料的再加工,需要增加信息。
18.√ 【解析】早期的格式塔注重个体主观能动性在顿悟中的作用。
19.× 【解析】操作条件反应作用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后。,
20.× 【解析】题干中学生跳高成绩的提高不能排除身高这一因素的影响。

四、情景题
(一)
1.D 【解析】思维的灵活性主要是指能够随机应变。
2.AB 【解析】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算法式和届发式。
3.ABC 【解析】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策略包括头脑风暴法、直觉思维训练和发散思维训练。
4.A 【解析】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
(二)
1.B 【解析】持久的心境低落称为抑郁。
2.C 【解析】张某现在最需要关爱与接纳。
3.ABC 【解析】张某处于少年期,这一时期的特点包括心理断乳、危机时期和叛逆心理。
4.B 【解析】张某处于青春期,在埃里克森理论中,这一时期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同一性。

上一篇: 2013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深度押题试卷二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