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模拟题及答案四(1)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6-18 00:54:41

1.下列选项中,( )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目标,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 
A.追求和实现社会公正 
B.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C.增进社会福利 
D.缓解生活困难
2.王娟的丈夫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因与公司的秘书产生了感情,提出与王娟离婚。离婚后的王娟感觉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意义,每天把自己关在家中,情绪低落,不愿与家人沟通,喜欢自言自语,有时会大笑,笑完后又大哭。家人感觉王娟的精神出现了问题,找到社区工作者小雷寻求帮助。小雷为王娟联系心理医生定期进行治疗,自己也为王娟做心理疏导。在小雷的帮助下,王娟的精神慢慢恢复了正常,能够接受离婚的现实,并且又有了重新开始生活的意愿。这说明社会工作的目标是( )。
A.促进发展 
B.解救危难
C.缓解困难 
D.解决社会问题
3.下列关于社会工作领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贫困农村,可以围绕如何改善农民收入开展社会工作
B.在学校,个案工作是缓解学生新课题和困境的最有效方法 
C.在企业,社会工作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服务改善劳资关系 
D.在医院,提供直接服务比间接服务更利于病人恢复健康 
4.老张的儿子今年读初二,由于老张的工作较忙,平时很少有时问管儿子,近期发现儿子课余时间总是喜欢闷在屋子里玩电脑,平时也不愿与他人交谈,这让老张非常担心。他找到社会工作者汪强寻求帮助,汪强建议他平时多抽出点时间陪儿子,尽量与儿子多沟通,周末可以带儿子去郊外游玩。此时,汪强所扮演的基本角色是( )。
A.支持者 
B.服务提供者 
C.关系协调者 
D.倡导者
5.社会工作者韩红的服务对象小新就读于某大学新闻专业,一个月前到某单位实习,但是实习单位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他感到很烦恼。他的情绪开始变得很低落,不想再去实习单位,要求学院给他换另外一家单位,否则就不去实习单位。小新对社会感到失望、害怕,不想毕业,而且所学专业是新闻专业,需要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案主认为自己太差劲,不可能找到工作,即使找到也不能胜任。在辅导员的鼓励下,他前来向韩红求助。韩红告诉他一些关于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需要掌握的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巧,调整小新原来的行为方式。韩红在此个案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 )。
A.联系人 
B.治疗者 
C.使能者 
D.教育者 
6.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是( )。
A.提升实践能力 
B.促进公众参与 
C.推进专业完整 
D.倡导自我决定 Www.KaO8.CC
7.在社会工作助人活动中,( )的确立与发展是专业价值观的具体呈现和外化,也是专业的核心标志之一。 
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C.社会工作价值观 
D.增强权能理论 
8.社会工作者小陆在工作中发现,智障人士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被周围的人所歧视,基本生活能力欠缺,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小陆在为他们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环境,通过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请他们理解和帮助智障人士,减少社会歧视,维护他们的正常权益。在工作过程中,小陆所遵循的原则是( )。 
A.对服务对象的接纳 
B.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 
C.注重个别化原则 
D.注重为服务对象保密的原则 
9.某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小徐发现服务对象老秦正在收集安眠药准备自杀,因为老秦觉得自己无药可救,不想再遭受病痛的折磨、耗费家里的钱财,希望可以有尊严地离开人世。小徐以前也看到过有关安乐死的讨论,个人也理解安乐死,此时,小徐首先应当遵循的是 ( )。
A.自主和自由原则 
B.隐私和保密原则 
C.改善生活质量原则 
D.保护生命原则 
10.娟娟1岁半时因父母忙于工作被送到乡下奶奶家抚养,爷爷奶奶对其百般呵护,十分溺爱。娟娟6岁时,父母将其接回自己身边进入小学。但是,父母发现她的性格十分内向,而且很爱哭,甚至害怕与人交往。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娟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没有完成( )的矛盾冲突。 
A.主动对内疚 
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D.自主对羞怯、疑虑 
11.小涛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有了固定的收入后,小涛想搬出家中不再依赖父母,在公司附近租间房子独立生活。这属于人类的( )。 
A.社会性需要 
B.物质需要
C.直接需要 
D.精神需要 
12.社会服务机构领导为了增加员工对工作的兴趣,降低工作的枯燥感,最常使用的方法是( )。
A.轮换工作岗位 
B.减少岗位工作量 
C.提高福利待遇 
D.发放岗位补贴 
13.社会工作者小祥针对社区内的单亲妈妈,组织成立了“单亲家庭自强小组”,充分发挥小组组员的自主性,鼓励成员分享经验并协助解决彼此的问题,这属于( )。 
A.教育小组 
B.成长小组
C.支持小组 
D.治疗小组 
14.在幼儿园,小朋友遵守纪律时,老师便奖励他们一朵小红花,之后,这些小朋友越来越遵守纪律。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上述行为发生变化是( )的结果。 
A.刺激—反应 
B.认知—行为 
C.符号—互动 
D.环境—行为
15.赵磊是某社会服务机构负责筹款部门的主管,他最近在对本部门新进员工进行培训。以下是他培训内容中的部分观点或看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杨为了赢得亲戚朋友的称赞而主动捐款,这体现了捐款人的利他动机
B.甲饮料企业捐款给某广告公司,让该广告公司组织各大学举行校园才艺大赛, 但要求在比赛过程中全程宣传该企业。甲企业的行为体现了其市场营销的动机 
C.老刘是一名普通公务员,他在每次捐款后便会感到很开心,久而久之,遇到发 生重大灾害时捐款便成为其一种习惯。这体现了捐款人个人需要的捐款动机 
D.某企业所处位置比较偏僻,于是该企业主动捐款用于修建该企业附近的道路,在方便周边地区居民点的同时,也方便了本企业内部的员工,让员工更便利地 进城购物,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来该企业就业。该企业捐款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自我利益
16.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重点是( )。 
A.利用和改变社会支持网络
B.使之能够帮助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C.明确社会支持网络本身也是工作的对象
D.帮助其学习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17.高中生小丁缺乏学习动机,整天逃学,沉迷网络。如果运用认知行为理论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应该是( )。
A.了解社会生态环境对服务对象的影响
B.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能力,以对抗外在环境的压力 
C.改变服务对象的意志和信念进而改变行为
D.运用真诚、尊重和同感来帮助服务对象反思自己的不恰当行为
18.社会工作一直坚持“人在环境中”的观点,在下列选项中,( )理论与它的观点是一致的。
A.精神分析 
B.人本主义 
C.系统 
D.社会支持 
19.存在主义从( )开始成为一种助人模式,从存在出发,分析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帮助服务对象发现和发挥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A.物理治疗 
B.辅助治疗 
C.专业治疗 
D.心理治疗 
20.精神分析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的共同点在于( )。
A.认识到人类更改的强大力量 
B.强调童年经历的重要性
C.承认个体内在思维过程的重要性 
D.认为行为可以通过学习改变
1.【答案】A 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追求和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目标,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
2.【答案】B 在当代社会,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任务依然存在。比如,某些极度贫困者,因经济破产、家庭关系破裂而精神崩溃者,有自杀倾向者,吸毒成瘾者等都可能陷入危险境地而不能自拔,需要他人救援。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他们脱离危难。
3.【答案】A 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村发展也叫农村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居民的需求调查、社区发展项目的选择、社区组织与动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社会工作在农村反贫困、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也应该发挥重要作用。
4.【答案】D 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包括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和关系协调者。其中,倡导是社会工作直接向服务对象提倡某种行为。在服务对象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但服务对象对新的行动又不了解时,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服务对象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向服务对象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5.【答案】D 根据题干所述,社会工作者韩红通过告诉小新一些关于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需要掌握的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巧来调整小新原来的行为方式,帮助小新学习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方法,改变原来的行为方式,即充当了教育者的角色。
6.【答案】B 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主要包括:促进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参与解决公共危机事件,参加适宜的社会行动等方面的要求。
7.【答案】B 在社会工作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确立与发展是专业价值观的具体呈现和外化,也是专业的核心标志之一。在社会工作专业活动领域,专业伦理可以有效地规范和指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履行助人的服务职责。
8.【答案】B 尊重的含义不仅在于对服务对象保持符合社会文化习俗的礼节和称谓,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服务对象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其他基本权利,充分保障他们获得基本的资源和可靠的专业服务的权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工作专业来说,尊重不仅是一种思想上的认知,还是一种道德上的实践。
9.【答案】D 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在这里,尊重的含义不仅在于对服务对象保持符合社会文化习俗的礼节和称谓,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服务对象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其他基本权利,充分保障他们获得基本的资源和可靠的专业服务的权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本案例中小徐应当遵循保护生命原则,劝慰老秦不要有自杀的想法。
10.【答案】D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1岁半(属于幼儿期)的主要冲突与任务是自主对羞怯、疑虑,6岁(属于儿童早期)的发展任务是主动对内疚。根据题干可以看出,娟娟1岁半时被送到乡下奶奶家,照顾过于溺爱,所以,相应人生发展任务未能很好地完成。导致其在6岁回到父母身边时出现一些问题。不能说在6岁时出现问题就是6岁的社会发展任务没有完成,故选D。
11.【答案】D 从对象的角度来划分,人的需要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精神需要是指人对自己的智力、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条件的需要,如人对学习提高的需要、创造发明的需要、贡献能力的需要、独立自尊的需要等。故小涛的需要属于精神需要。
12.【答案】A 社会福利机构的员工长期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同样的工作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机构管理者可以通过工作轮换、工作任务拓展和工作丰富化来降低枯燥的感觉,也可以借此机会评估员工潜能、协助构建未来人力资源的规划。
13.【答案】C 依据小组目标的角度,小组工作可以分为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和治疗小组。其中,支持小组一般是由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组员组成的。通过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提供的信息、建议、鼓励和感情上的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
14.【答案】A 行为主义学派把人的行为看成是机械式的由刺激直接引起的,否认了人的心理因素.其行为公式是S—R,S指外界刺激,R指反应行为。
15.【答案】A 研究表明,个人捐款的动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个人需要。(2)外界影响。(3)利他动机。其中,个人需要是部分捐款人认为捐款可以满足自尊的需要,通过捐款施惠于人有快乐的感觉,并可以建立自尊和自我肯定。部分捐款人认为捐款可以得到别人的肯定,有利于建立社会形象。还有部分人捐款已成为习惯。由此可知,小杨的捐款动机应该是个人需要。
16.【答案】D 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重点在于帮助其学习如何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17.【答案】C 了解社会生态环境对服务对象的影响,属于生态系统理论;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能力以对抗外在环境的压力,属于增强权能理论;运用真诚、尊重和同感来帮助服务对象反思自己的不恰当行为,属于人本主义理论;只有改变服务对象的意志和信念进而改变行为,才属于认知行为理论。
18.【答案】C 系统理论与社会工作专业坚持的“人在环境中”的观点是一致的。平克斯和米纳罕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分成三类,即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例如家庭;正式系统,例如社区;社会系统,例如学校等。
19.【答案】D 存在主义成为一种助人模式是从心理治疗开始的。20世纪30年代,弗兰克尔主张心理治疗的对象不是弗洛伊德理论所主张的“潜意识”,而是要针对人类的本质“存在”。从存在出发,分析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帮助服务对象发现和发挥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20.【答案】C 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认为潜意识对人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认知学派的一个基本观念是:人类的思想、感觉和行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几乎所有的人类心理活动都与认知有关。二者的共同点是承认个体内在思维过程的重要性。

2013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模拟题及答案四(1)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