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际商务师考前辅导:货币论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5-18 13:12:18


弹性论和吸收论都强调商品市场流量均衡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而货币论则强调货币市场存量均衡的作用。货币论的历史渊源是大卫休谟的价格现金流动机制。该机制揭示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通过货币供求的存量失衡,引起货币量和物价水平的调整而自动均衡的机制。20世纪60年代后期,蒙代尔、约翰逊和弗兰克尔等人将封闭条件下的货币主义原理引申到开放经济中来,从而发展了国际收支货币论。

  货币论认为,国际储备的变动是货币市场均衡的结果。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

  Md = f (Y, r )

  一国货币的供给分成两部分:(1)国内创造部分(D),这是通过银行体系所创造的信用。

  (2)国外部分( R ),这是经国际收支所获得的盈余,即国际储备。

  Ms = D + R

  假定在长期中,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即

  Md =Ms

  由此可以导出最基本的方程式:

  R = Md –D

  该式表明,国际收支差额,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不过是货币需求与国内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差额。如果Md >D,即货币需求大于国内的货币供给,则R>0,国际收支出现顺差。这是因为,在Md >D的条件下,货币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满足的部分会通过对外借款或增加出口、减少进口等渠道得到调整。如果Md  该理论的政策主张是:(1)所有国际收支不平衡都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解决,而不需要改变汇率。

  (2)一国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源在于国内信贷扩张过大,因此应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使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一致的速度。

  (3)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增长和价格上升通过提高货币需求,将会带来国际收支盈余,而利率上升则将通过降低货币需求,导致国际收支逆差。

  货币论的独创之处是它将国际收支失衡与货币余额的增减联系起来,并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但货币论把货币因素列为国际收支的唯一决定性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实物性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显然是不全面的。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