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审计师考试《宏观经济学基础》辅导讲义第三章:金融风险管理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6-17 09:20:51

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指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或其他原因使资金、财产、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大气候)
其主要目标是从整体上保持世界和各国金融环境的稳定性。
1.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着眼于整个金融市场,对市场上每个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约束,降低市场的交易风险。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增强人们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从而降低金融风险;
(2)维护和促进有序、高效的金融秩序,促进各市场参与者合规、稳健经营,保障各投资者的利益。
2.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手段:
(1)建立市场运行的法规体系;
(2)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3)对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包括对市场准入、经营稽核和市场退出的全程监控等;
(4)建立市场的保护机制,帮助消除风险隐患和防范风险扩散等。
【补充例题·多选题】(2009年)
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可采用的手段有(ABCD)
A.建立市场运行的法规体系
B.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C.对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
D.建立市场的保护机制
E.明确界定产权
【答案解析】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手段:
(1)建立市场运行的法规体系;
(2)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3)对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
(4)建立市场的保护机制,帮助消除风险隐患和防范风险扩散。

2012年审计师考试《宏观经济学基础》辅导讲义第三章:金融风险管理

二)微观金融风险管理
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经济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实行审慎经营,以及运用既经济又适用的方法,对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行为过程。
1.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是风险管理控制目标,将风险消除或控制在一定程度内;
二是损失控制目标,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
一是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等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做到权责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制定内部运行制度,并严格执行有关的制度,规范操作行为;
三是采取保证约束措施,如签订合同等;
四是运用科学手段来缩小或转嫁风险。

三)金融风险管理体制(熟悉)
金融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七部分组成:
1.衡量系统—估量每项交易中金融风险的大小和影响。
2.决策系统—如提出风险管理的方案,对各操作层进行授权等。
3.预警系统—提供机构承受风险状况和市场风险动态的预警信号。
4.监控系统—对经济实体承受风险的动态情况进行监控,既包括实时监控制约,也包括定期或不定期的稽核等。
5.补救系统—对已经暴露出来的金融风险,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防止金融风险的恶化和蔓延。
6.评估系统—包括对内控系统的评估、金融风险管理模型的评估和金融风险管理的业绩评估等。
7.辅助系统—通过整理储存风险管理中的各种资料和信息,为金融风险管理提供帮助。

四)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熟悉)
共有4个步骤:
1.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认识和鉴别金融活动中各种损失的可能性,估计损失的严重性。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分析研究哪些项目存在风险,受何种风险影响,受影响的程度;
二是分析各种风险的特征和成因;
三是衡量和预测风险的大小,确定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明确需要处理的缓急程度。
2.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和管理方案的设计
3.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与监控
4.金融风险的评估与总结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