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题及答案(5)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5-19 11:01:56

幼儿教育心理学版期末考试 幼儿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幼儿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考试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其主要表现为(BCD)。
A.教学课件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
E.教案
【答案解析】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因此,答案选BCD。
2.在皮亚杰看来,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以下特点(BCDE)。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具体逻辑推理
D.思维的可逆性
E.去自我中心
【答案解析】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心;具体逻辑推理。因此,答案选BCDE。
3.如果一名学生的生理年龄为10岁,而智力年龄为11岁,那么他的智商是(D )。
A.80
B.90
C.100
D.110
E.120
【答案解析】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即用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来反映智商,其公式为:智商(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因此,答案选D。
4.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D)。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性
D.沉思型
E.发散型
【答案解析】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因此,答案选D。
5.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D)。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E.公式学习
【答案解析】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物理学中的“功=力×距离”这一规则,涉及功与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选D。
6.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E.知识Www.KaO8.CC
【答案解析】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一反应(s—R)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因此,答案选D。
7.美国心理学家帕滕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对幼儿的游戏进行了分类,其中包括(ABCDE)。
A.无所用心游戏
B.单独游戏
c.旁观游戏
D.平行游戏
E.合作游戏
【答案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帕滕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将幼儿的游戏分为以下六种:无所用心游戏、单独游戏、旁观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因此,答案选ABCDE。
8.儿童共同参加一项游戏并彼此交谈,但他们没有分工,也没有具体的目的,小组中的个人不能把个人兴趣服从于小组兴趣。这种游戏是(B)。
A.无所用心游戏
B.联合游戏
C.旁观游戏
D.平行游戏
E.合作游戏
【答案解析】联合游戏:儿童共同参加一项游戏并彼此交谈,但他们没有分工,也没有具体的目的,小组中的个人不能把个人兴趣服从于小组兴趣。这种联合是表面化的,只有行为的联合,没有内在的联合。因此,答案选8。
9.我国心理学家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以下三个阶段(ACE)。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再现
E.原型内化
【答案解析】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因此,答案选ACE。
10.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比,还具有不同的一些特点(ABC)。
A.客观性
B.外显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E.简缩性
【答案解析】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比有不同的其他一些特点。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第三,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因此,答案选ABC。
11.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ACD)。
A.自觉性
B.积极性
C.主动性
D.稳定性
E.适应性
【答案解析】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它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此,答案选ACD。
12.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BC)。
A.知识经验
B.观念
C.信念
D.道德认识
E.道德观
【答案解析】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成分是不同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的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态度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因此,答案选BC。
13.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D)。
A.内化了的成分
B.动力性成分
C.非智力成分
D.态度的核心成分
E.内在的成分
【答案解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因此,答案选D。
1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ABC)。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指向性
E.复杂性
【答案解析】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因此,答案选ABC。
15.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DE)。
A.漫无目的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E.学生考试
【答案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要符合这三个特点。因此,答案选DE。[page]

16.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可称为(C)。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C.远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E.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答案解析】远景性动机是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例如,我国多数的幼儿都能把自己的学习活动与祖国的未来相联系,树立起为祖国争光、为人民作贡献的学习动机。因此,答案选C。
17.早期的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中,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是由(B)提出的。
A.斯宾塞
B.格罗斯
C.拉扎鲁斯
D.霍尔
E.弗洛伊德
【答案解析】19世纪末,德国生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者格罗斯提出了游戏的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他从生物进化论出发,认为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为将来生活作准备。因此,答案选B。
18.有的幼儿“为老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为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为同学们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等,这类学习动机属于(B)。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c.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D.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E.志向性动机
【答案解析】间接近景性动机是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例如,有的幼儿生“为老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为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为同学们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等,就属于问接近景性动机,这种学习动机具有不稳定的特性,持久性差。因此,答案选B。
19.根据韦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A)。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E.情感
【答案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B选项为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为稳定的外在原因;D为不稳定的外在原因。因此,答案选A。
20.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迁移可以分为(DE)。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一般迁移
D.垂直迁移
E.水平迁移
【答案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进行的划分,迁移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答案选DE。
21.多动症儿童行为主要特征有(ABC)。
A.活动过多
B.注意力不集中
C.冲动行为
D.攻击行为
E.喜欢幻想
【答案解析】多动症儿童行为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这种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的。(2)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于一种活动,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丢三落四。(3)冲动行为。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在做集体游戏时,难以耐心等待。有时突然喊叫,袭击别人。因此,答案选ABC。
22.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E)。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学生主体性原则
E.整体性发展原则
【答案解析】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因此,答案选ABCDE。
2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D)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E.表象的
【答案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它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因此,答案选D。
24.一般认为有结构的问题解决过程是(ABCD)。
A.建立问题表征
B.搜寻解法
C.执行解法
D.评价
E.反馈强化
【答案解析】基克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大致包括以下阶段:建立问题表征、搜寻解法、执行解法和评价。因此,答案选ABCD。
25.瓦拉斯(G.Wa11as)1926年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几个阶段,即(BCDE)。
A.思考期
B.准备期
C.酝酿期
D.豁朗期
E.验证期
【答案解析】瓦拉斯(G.Wa11as)1926年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即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因此,答案选BCDE。
26.马斯洛认为,(ABE)被称为生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使个体生活得更美好。
A.认知需要
B.审美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答案解析】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被称为生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能够使个体生活得更美好。因此,答案选ABE。
27.一个儿童不敢同老师说话,遇到问题也没勇气请教,为了解决儿童这种问题,他一旦请
教就给予表扬,这种行为改变方法是(A)。
A.强化法
B.自我控制法
C.示范法
D.肯定性法
E.鼓励法
【答案解析】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因此,答案选A。
28.不同幼儿学习某一动作的具体时间不同,但是任何一个幼儿的动作的发展顺序是一致的,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CD)。
A.一般性
B.阶段性
C.定向性
D.序列性
E.不平衡性
【答案解析】在正常情况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是不可逾越的。因此,答案选CD。
29.幼儿想象力发展的特点有(ABCDE)。
A.没有目的
B.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C.以无意想象为主
D.以再造想象为主
E.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答案解析】幼儿想象力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的想象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2)幼儿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3)幼儿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因此,答案选ABCDE。
30.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就把“定滑轮”同化到了“杠杆”之下,但学生对杠杆的理解也会有一定变化:杠杆并不一定是一根细长的木杆,它也可以是一个圆轮子。这种学习称为(B)。
A.派生归属学习
B.相关归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组合学习
E.并列学习
【答案解析】按照新观念对原有观念影响的大小,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把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本题是对相关归属学习的考查。[page]

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教学环境中,物质环境涉及自然条件、________等。
2.________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3.当学习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能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________。
4.________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如玩娃娃家、开商店、开医院等。
5.________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
6.________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7.________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8.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________、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9.依从包括从众和________两种。
10.________是指不断明确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并不断通过一定的运算操作来缩减这种差距,从而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11.________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核心方法________。
12.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________。
13.________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
14.________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15.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________。
填空题答案
1.教学设施
2.关键期
3.组合学习
4.角色游戏
5.表演游戏
6.操作熟练
7.练习
8.道德认识
9.服从
10.“手段一目的”分析
11.类比思维
12.避免失败的倾向
13.成就动机
14.重组性迁移
15.社会适应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这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2.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3.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过分的过度学习能极大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
4.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阻碍作用。
5.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儿童最初发生的认识过程就是感知觉。
判断说明题答案
1.答:错误。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2.答:正确。.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不同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因而,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一
3.答:错误。
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过度学习的量越大越好,过分的过度学习甚至导致相反的结果,使个体疲劳、没有兴趣、使错误动作定型化等。
4.答:错误。
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5.答:正确。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儿童最初发生的认识过程就是感知觉。其中,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幼儿的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幼儿的思维也常常受感知左右。[page]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1)情绪、情感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2分)
(2)情绪控制能力较差。(2分)
(3)情绪、情感的社会化。(1分)
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
答:(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分)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2分)
(3)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1分)
3.简述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答: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以下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1分)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1分)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1分)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1分)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1分)
4.简述幼儿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幼儿更多地依据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动机作出道德判断。(2分)
(2)幼儿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1分)
(3)幼儿已具有初步的道德规范的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场合以调节自己的行为。(1分)
(4)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是受外部、成人规定的标准控制的,也就是说幼儿处于皮亚杰所称的道德他律阶段。(1分)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教学经验,试论述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分)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1分)
②给幼儿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1分)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2分)
①保护好奇心。(0.5分)
②鼓励幼儿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0.5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0.5分)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0.5分)
(3)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2分)
(4)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4分)
通过各种专门的课程来教授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③头脑风暴训练。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⑤解难练习训练。
(结合具体例子,适当展开论述,再给1分)
2.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答:(1)教学力求具有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2分)
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新异的、形象鲜明、生动而又富于多变的刺激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或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具,如小木偶、幻灯片以及各种实物、标本、图片等,选择生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游戏、看电影、参观等,使幼儿能够快乐地参与各项活动。(1分)
(2)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2分).教师应该创设机会让幼儿独立探索、寻求答案,而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这样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要多让他们体验经过自己思考而获得成功的快感,也可给予幼儿有效赞美。(1分)
(3)恰当地运用评价,及时反馈,强化幼儿的成功感(2分)
教师的评价对促进幼儿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教师对幼儿所完成的任务表示赞赏,肯定幼儿的进步和努力,则幼儿更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取心增强,自然渴望做更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事。首先,教师要及时对幼儿的学习和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和反馈。其次,教师应该对幼儿有积极的期望和全面的评价。(1分)
(4)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学习和活动进行正确归因(2分)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合理的归因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与坚持性,而错误归因会导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首先,要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归因模式。教师应引导幼儿进行客观归因,尽量地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对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其次,要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积极的自我概念,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1分)
(5)制定具体、明确而恰当的学习目标(2分)
幼儿活动的目的性较差,更不善于独立地提出活动的目的,这就谈不上有明确的方向性和坚持性。因此,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在儿童的游戏、作业、劳动等活动中,不断地向儿童提出各种具体而适当的要求,鼓励幼儿坚持把每件事情做完。(1分)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