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广东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考点

广东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考点

发布时间: 浏览数:0

广东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考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科目之一,主要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3个科目:科目一均为《综合素质》(中学);科目二均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素质》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相应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内容。

三、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身心发展顺序: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如身体的发展:从上到下;心理的发展: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

(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

(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

(四)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

(五)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年轻一代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示范性

教师的示范是学生最直接的表率,是引导和规范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创造性

1.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

2.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及方法的运用和选择上;

3.表现在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

4.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三)复杂性

1.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复杂的;

2.教师的职责是多方面的;

3.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

4.教师劳动的能力需要是复杂的。

(四)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五)长期性(延续性)

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

二是,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果。

(六)劳动效果的隐含性(间接性)

教师的劳动效果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隐含在学生身上,体现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德”“才”之中,无法直接观察到,需要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能显现。

五、课程的类型

(一)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活动课程则主要是学习直接经验。

(二)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是从某一学科领域选择知识,并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加以组织的课程形态。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在小学主要是综合课程,初中采用综合和分科并举的方式,高中主要是分科课程。

(三)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体的不同,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属于一级课程。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学校课程(也叫校本课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习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四)根据课程的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它方面的学习。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五)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术取向和职业需要而自由选择的课程。

(六)根据课程性质,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正式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这词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在1966年提出的。

(七)古德拉德将课程分五个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与经验的课程。

理想的课程,即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平时在课程表中看到的课程即属此类;

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悟的课程,这种领悟的课程可能与正式课程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常常会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

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也即课程经验。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重要考点的内容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哦!

初级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孟子:“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二)教育教育的涵义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是承担教的职责、施加教育影响的人。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授的知识、思想观念等内容。特点目的性和价值性、发展性、形态的多样性。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的起源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o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1.按作用的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作用的性质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呈现的形式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o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3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制约学校机构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在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o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4影响部分教育内容促进作用: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o教育与社会文化制约: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促进: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与人口:(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2)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四)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o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1.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3.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4.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互补性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o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建议你到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检索下考试大纲,书籍练习题你可以在网店或者实体店买到。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预计9月报名,11月笔试,明年1月面试,祝你考试顺利!

  • 索引序列
  • 广东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考点
  • 返回顶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