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预测试题及答案二

发布时间:2013-02-21 牛课网 考试宝典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C)是适应认知差异的最佳教学方式。
A.分组教学
B.小班教学
C.个别教学
D.大班教学
【答案解析】心理学家认为,采用个别教学方式最能适应学生的认知差异。它的优点是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最合适的教学。
2.产生式迁移理论证实了( C )。
A.学习可以自动迁移,而不必有学习者的有意识注意
B.桑代克的共同的“S—R”成分可以导致迁移
C.重叠的产生式导致迁移
D.策略学习可以自动迁移
【答案解析】产生式迁移理论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
3.“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C)揭示了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答案解析】"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皮亚杰,他认为青少年认知的发展源于主体的动作,依赖于主体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
4.马斯洛认为,下列哪一种需要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 D)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的需要
D.审美需要Www.KaO8.CC
【答案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缺失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尊重的需要;成长需要包括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需要是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的。
5.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C )。
A.物质性、协调性、简缩性
B.适应性、协调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协调性、适应性
【答案解析】操作技能本身属于技能的范畴,具有一般技能所有的特点,但就操作技能本身而言,又具有与其他技能不同的一些特点,主要有: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6.下列属于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的是( A)。
A.学习任务
B.兴趣
C.自我效能感
D.归因
【答案解析】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包括学习任务、教师、家长等,内部因素包括兴趣、自我效能感、归因等。
7.看到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
D.消退
【答案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8.桑代克在迁移研究中的最大贡献是(D)。
A.发现了迁移的心理机制
B.最早进行迁移实验研究
C.否定了普遍迁移的说法
D.用实验事实否定了形式训练说
【答案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由于形式训练说缺乏科学的依据,所以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怀疑和反对。桑代克等人用大量的实验证明,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限的,只存在于含有相同要素的领域。迁移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这些都是对形式训练说的否定,也使迁移的研究有所深入。
9.将学业成绩看作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的是( C)。
A.学习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答案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不直接指向知识和任务本身,而看重学业成绩。它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成就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A)。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答案解析】思维的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即反应迅速而众多。
11.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  A)。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答案解析】B项属于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项属于稳定的外在原因,D项属于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12.以清楚意识到的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C)。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像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
【答案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意识到的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它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13.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学习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为( A )。
A.个别化教学
B.指导性教学
C.合作教学
D.情境教学
【答案解析】个别化教学是指以学生个人的水平和学习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包含的范围较广,具体的内容包括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
14.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A)。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答案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5.观察法的记录方式不包括(B)。
A.项目检核表
B.双向表
C.评定量表
D.轶事记录
【答案解析】观察法的记录方式一般包括三种: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轶事记录。[page]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场独立和场依存这两个概念最初来源于______对知觉的研究。
2.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______、______、巩固程度和______。
3.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______引起的,消退随______的推移自动发生。
4.知识的理解主要是通过______和______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5.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中_______阶段的重要特点是智慧技能活动的简略、压缩和自动化。
6.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_____。
7.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______和_______。
8.在学习迁移的整合机制中,_____是指将原有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9._____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10.当刺激持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_____。
11.格式塔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_____的理解。
12._____是心智技能形成的一个阶段,指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
13.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_____知识的。
14._____是出自内心要求而非外力强制的纪律,其形成过程是将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内部的需要。
15._____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填空题答案
1.威特金
2.速度数量学习的迁移
3.记忆痕迹衰退时间
4.直观概括
5.内部言语动作
6.11、12岁到l4、15岁
7.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8.顺应性迁移
9.神经元
10.感觉适应
11.事物间关系
12.原型操作
13.陈述性
14.自觉纪律
15.问题空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
[参考答案]
(1)利用教材呈现技术,提高教材可懂度;
(2)设计教学活动,促进知识的理解;
(3)指导复习,促进知识的巩固。
2.简述如何提高动作技能的练习效率。
[参考答案]
(1)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2)注意练习周期,克服"高原现象";
(3)提供恰当的反馈。
3.简述如何有效管理学习时间。
[参考答案]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
4.简述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有:
(1)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的程度。知识学习的各个过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知识理解得越深,知识巩固得越牢固,则知识的应用就越迅速和正确、
(2)课题的性质。知识应用的难易与所解决课题的性质有关。一般说来,以抽象形式提出的课题比带有具体情境的课题容易;单一的计算题比综合应用题容易;单纯的文字题比需要实际操作的课题容易。
(3)智力活动方式。学生解题时的智力活动方式对知识的应用有重要影响。例如,有的学生解题时缺乏目的性,盲目尝试,有的却能有目的、按步骤进行;有的缺乏思维灵活性,时常套用老方法,有的却能随机应变、灵活应用等。
(4)解题时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应用知识解题时,如果缺乏动机或动机过于激烈、情绪过分紧张或满不在乎、注意力不集中等,都会妨碍知识的应用。
5.简述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学习动机的激发指使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倒U型曲线,即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动机水平适中时的学习效率最高。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以后的行为及动机,并且归因方式可以训练和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俸今后的行为。
(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6)注意个别差异。
6.应从哪些方面理解态度的定义?
[参考答案]
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行反应本身,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page]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参考答案]
常用的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导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让其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的思维,通过不断重复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可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与理解的保持。
(2)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4)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
①总结——总结段落内容。
②提问——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
③析疑一—明确材料中的难点。
④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
(5)合作学习模式。研究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和保持都有效得多。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主讲者比听者获益更大。
2.论述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使用教科书。
[参考答案]
(1)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以及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脉络、知识、技能体系,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要对其正确理解和大体掌握。
(2)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备课时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来设计教学过程,设法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
(3)充分利用教科书,包括有关图表、附录等,都应当给予重视。
(4)由于最新的科学成果尚未在教科书中及时得到反映,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
(5)结合本地区的需要,适当补充本民族、本地区的乡土材料。
(6)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

牛课宝典,让亿万考生信赖的考试宝典

助力考生高效复习一次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