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师资格心理学第三章考点预测:学习理论

发布时间:2013-08-08 牛课网 考试宝典

第三章 学习理论

  考点预测:本章是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章节,各种题型都可能出现。同时,各种学习理论出现在论述题中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概念
  (一)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由于经验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广义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
  狭义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类的学习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二)学习的实质
  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我们可以凭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来推断学习的发生。
  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习得的知识技能虽然有时会发生遗忘,但它们保持的时间以及对行为的影响仍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有些行为的持久变化与经验无关,仅是生理成熟的结果.不能称之为学习。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正规学习.如中小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另一种则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如路遇交通事故而体会到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等。总体而言.主体的变化是后天习得的.即由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二、学习的分类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现象,不同的心理学家依据不同的标准,提出了多种学习分类学说。下面重点介绍加涅对学习类型的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在西方心理学中,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其中,加涅早期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这八类学习依次是:
  1.信号学习。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作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这类学习属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2.刺激一反应学习。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这类学习属于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3.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一反应动作联结。各种动作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这类学习。
  4.言语联结学习。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
  5.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6.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例如,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就是概念学习。
  7.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物理学中的“功=力×距离”这一规则的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事实上,加涅的这种学习分类系统几乎概括了心理学家所研究的一切学习类型,它不仅包括了低级的动物的学习.也包括了高级的人类的学习。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为了更好地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加涅后来在上述八类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作是五种学习类型。它们分别是:
  1.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
  2.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
  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加涅认为.上述五类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其顺序是随意排列的,它们是范畴各不相同的学习。这种分类是对学习层次分类的一种减缩,它集中于学习的更高水平,充分体现了人类学习的特点,尤其是符合学校学习的性质。加涅认为,把学习结果作为教育目标,有利于确定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而从学习条件中可以派生出教学事件,告诉教师应该做什么。因此,通过对学习结果的分析,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为达到教学目标铺平道路。

第二节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一反应的联结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试验
  巴甫洛夫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在研究狗的消化腺的分泌变化时。他发现。消化腺分泌的多少变化与外在刺激的性质和出现的时间有密切关系,并且当铃声和喂食反复多次配对呈现后,只给狗听铃声,不呈现食物,狗也会分泌唾液。其中食物被称为无条件刺激,由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称为无条件作用;铃声原来是一种中性刺激,和食物在时间上多次结合后,成了条件刺激.铃声和唾液分泌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联系,称之为条件作用。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非条件刺激相结合,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
  巴甫洛夫对条件反射的研究是开创性的,而且他的实验方法与研究结果被后来的。心理学家广泛接受,因此,他的条件反射理论被称为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www.Kao8.cc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在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没有对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消失,即出现了条件反射的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例如,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境,从而扩大学习范围。但是.泛化刺激所引起的泛化反应,有时是不准确或不精确的,这就需要刺激分化。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作出不词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总之,经典条件作用能较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的。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作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如中小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等。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一)桑代克的联结论的联结一试误说
  桑代克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规律的认识上。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后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桑代克的联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提出了重要的“学习的公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
  2.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桑代克又把练习律分为两个次律:一个叫应用律,另一个叫使用律。
  3.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三、斯金纳的经典实验
  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也是建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在斯金纳的实验中.小白鼠无意中按压了实验装置中的杠杆从而得到了食物,因此白鼠后来按压杠杆的速度迅速上升。由此斯金纳发现,有机体作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学习理沦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在做中学习;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他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形式。
  总而言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他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学校课堂中存在着大量的观察学习,教师需要明确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并按照观察学习的过程来指导学生的观察学习。

牛课宝典,让亿万考生信赖的考试宝典

助力考生高效复习一次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