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学第十章考点预测:中学德育概述

发布时间:2013-08-09 牛课网 考试宝典

第一节 中学德育概述

  一、德育
  (一)定义
  广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教育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道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简言之就是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任务
  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
  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德育的意义
  1.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德育工作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
  3.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学德育目标
  (一)德育目标的含义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二)中学德育目标
  中学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使

三、中学德育内容
  (一)初中阶段的基本内容
  1.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初步的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的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国家观念的教育;热爱祖国河山、文化、人民以及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教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教育;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
  3.理想教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学习目的教育。
  4.道德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教育;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
  5.劳动教育:热爱劳动和勤劳致富的教育;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勤劳俭朴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6.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育;初步的民主和法制观念教育以及宪法、刑法等法律知识教育;自由和纪律的关系的教育;《中学生守则》的教育。
  7.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和性道德教育:男女同学真诚友谊的教育;良好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培养的教育;升学与就业的指导。
  (二)高中阶段的主要内容
  1.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初步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经济常识教育;政治常识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贡献青春的教育;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优良传统,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影响的教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遵守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
  3.国际主义教育: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热爱和平的教育: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教育:献身人类进步事业被育。
  4.理想教育:进一步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立志成才教育。
  5.道德教育: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教育: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的教育;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倡共产主义精神的教育。
  6.劳动教育: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指导;社会主义劳动态度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教育;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育。
  7.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教育;进一步的法制与纪律教育。
  8.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继续进行青春期教育:加强心理保健指导;加强良好意志性格的教育。
  除对初中、高中各年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良好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以上各系列内容的教育外。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及党和国家重大决策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等教育;结合纪念重大节日以及班、年级教育主题的需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有关学科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总之.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经常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四、中学德育的意义
  第一.中学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之一。
  第二.中学德育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障。
  第三.中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

牛课宝典,让亿万考生信赖的考试宝典

助力考生高效复习一次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