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概述-检验技师辅导资料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5-31 14:01:02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概述是临床检验技师考试中可能涉及的知识点,牛课网kao8.cc整理了相关知识,以便大家及时掌握!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参考范围】

胞浆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在单核细胞、吞噬细胞中此类酶的含量较多且多数受到氟化钠(NaF)抑制;粒细胞、淋巴细胞、部分幼红细胞、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等呈阴性。

【影响因素】

1.酶的活性随标本采集后的时间而逐步下降,应取材2d内染色。

2.a-NAE反应pH为6.0~6.3之间。

3.染色时间和温度要相对恒定。牛课网kao8.cc|搜集整理

4.各种基质试剂由于其产品衍生物较多,染色效果可随产地、生产厂商及不同批号等因素相差甚远,所以每次操作应设阴、阳性对照。

5.在酯酶染色反应中切记基质浓度过高,以防引起背景污染,冲洗困难,特别在冬天,易使涂片表面产生脂质沉淀,影响结果观察。

【临床意义】

1.非特异性酯酶又称单核细胞酯酶,主要存在于单核细胞和组织细胞内,正常单核细胞细胞各阶段均成阳性,且可被氟化钠抑制。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呈阳性或弱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呈强阳性,但不被氟化钠抑制。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般为阴性。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