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串讲:斯丹达尔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5-13 11:32:16

浙江湖州中考语文试卷 小儿厌食的中医辨证论治 佳木斯历届高考状元

【斯丹达尔,原名:亨利贝尔】

  1、创作

  斯丹达尔是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意大利绘画史》中,最先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

  在著名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出了艺术必须适应时代潮流。《拉辛与莎士比亚》因此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阿尔芒斯》是斯丹达尔的第一部小说,在人物塑造上运用了心理分析的技巧。

  在《法尼娜法尼尼》中,塑造了烧碳党人的爱国者形象。

  长篇小说《巴玛修道院》中的贵族青年法布利斯。

  《红与白》(《吕西安娄凡》)。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斯丹达尔创作的高峰。

  2、从《于连》到《红与黑》:(《红与黑》鲜明的政治倾向。)

  小说原名《于连》,1830年出版时改为富有象征意义的《红与黑》,并加副标题“一八三O年纪事”。这表明了作者通过描写当代法国两种对立的力量和斗争,反映社会现实,批判复辟王朝的创作意图。

  因此。《红与黑》首先是一部政治小说,一部通过爱情故事而写的政治小说。这是作者的创作意图所决定的。

  3、“红”与“黑”的含义:

  “红”,指拿破仑时期士兵的红色军装,代表了资产阶级革命力量。

  “黑”,指教职人员的黑色教袍,代表封建教会反动力量。

  书名《红与黑》,象征着复辟时期两大对立阵营、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突出了小说的政治意义。

  “红”与“黑”还象征了于连的二个人生目标:

  “红”——红色军装,象征将军。

  “黑”——黑色教袍,象征神甫。

  《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小说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三个典型场景(维立叶尔市长家、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现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罪恶和黑暗,也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惟利是图的本质,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倾向。

  4、于连的形象:

  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小资产阶级青年个人奋斗者典型。他志向远大,聪明能干,意志刚强,敏感高傲,有发财致富、向上爬的野心。

  ①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②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当他受压时,性格主要表现为反抗;一旦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就妥协投降。他的性格在(3个)典型环境中得到了体现。

  ③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没有泯灭。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他对现实社会的反抗——妥协——堕落——清醒——反抗精神总爆发(法庭演说)。这反映了平民既反抗贵族大资产阶级,又与之相妥协的两重性。

  于连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的,最终目的也只是实现一个平民的自我价值,因而无法获得同阶级的人的支持。

  同时,这种个人主义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得到满足,就很容易与现实妥协投降。

  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愤怒谴责,是对不公平的社会制度的沉痛抗议,是他反抗精神的总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它在整个于连形象的刻画中是画龙点睛之笔。

  5、《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①描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斯丹达尔善于从现实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

  ②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写于连对不同环境的感受、关键时刻的内心斗争、爱与恨、勇敢与怯懦、骄傲与自卑、狂热与颓丧、欢乐与痛苦等心理活动。

  ③情节紧凑,结构严谨。作品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线,以他和德瑞那夫人、玛特尔小姐的恋爱生活为“纬”线,经纬交织、条理明晰,在情节上没有枝蔓的干扰。3个典型环境的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序,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6、《红与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考吧网推荐相关阅读信息:

2013年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串讲:莎士比亚

2013年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串讲:17世纪文学概述

2013年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串讲:中世纪文学概述

2013年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串讲:古希腊神话

2013年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串讲:古代文学概述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