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考题一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5-16 16:38:14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陶冶
B.锻炼
C.榜样
D.说服
2、衡量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
C.个别教育
D.班会活动
4、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 )。
A.群众活动
B.体育活动
C.课余活动
D.课外活动
5、到了( )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A.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主观能动性
7、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 )与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2014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及答案(2)
14、青少年的思维处于皮亚杰所说的( )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5、( )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A.心理健康
B.心理咨询
C.心理发展
D.心理访问
二、辨析题
1、公元前5世纪时,古希腊出现了第一批职业教师,他们是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智者派,开始了对教 学的探索。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昆体良,他重视知识与美德的教学。在教学中,他并不把真知直接教给学生,而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 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真知。这种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被称之为"产婆术"。
2、研究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种类很多,既可以是整节的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的短暂讨论;或是全班性的,或是小组讨论,还可以将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结合起来进行。
研究法的基本要求;①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③做好讨论小结。
3、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内部组织化的技能,其功能是调节和控制概念与规则的应用。"
4、 柯尔伯格以其发生认识论为基础,通过观察儿童在玩弹子游戏中对规则的遵守,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其智慧的发展具有相互平行的现象。他把儿童看成是他 们自己的道德观点的建构者,指出每个人都通过与环境的积极作用建构他自己的发展。他归纳出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前道德阶段(0一2岁)、他 律道德阶段(2~8岁)、自律道德阶段(8—12岁)和公正阶段(12岁以后)。
5、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 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 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与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并称三生教育。
2014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及答案(2)
第五,站在系统的高度选择教学知识,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第六,在孙老师的课堂上,经常涉及这样的问题情景,如"十字路口的红、绿、黄灯的时间比多少才适合;""一笔款子怎样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息?"等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分析孙老师的以上做法符合那些促进迁移的教学规律?
(注意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材料题)
2、强子是一名初中学生,他在物理学习上花的时间不少,但物理成绩就是上不去。强子为此很懊恼,开始怀疑自己学习物理的能力,也没有勇气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父母对强子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点高中。强子也很想学好,但看到自己的物理成绩,强子对自己不抱太大希望,他认为都是自己的脑袋不好使造成的。
问题:(1)请根据动机理论分析强子的物理学习动机有哪些特点?(2)教师应如何激发强子的物理学习动机? [page]
1、A【解析】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运用陶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引导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2、D【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3、A【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
4、D【解析】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课外活动。
5、C【解析】到了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6、C【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2014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及答案(2)
的探索。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苏格拉底,他重视知识与美德的教学。在教学中,他并不把真知直接教给学生,而是通过对话、诘问,让学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真知。这种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被称之为"产婆术",亦称苏格拉底法。
2、X【解析】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种类很多,既可以是整节的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的短暂讨论;或是全班性的,或是小组讨论,还可以将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结合起来进行。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①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③做好讨论小结。
3、对【解析】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内部组织化的技能,其功能是调节和控制概念与规则的应用。"
4、 X【解析】皮亚杰以其发生认识论为基础,通过观察儿童在玩弹子游戏中对规则的遵守,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其智慧的发展具有相互平行的现象。他把儿童 看成是他们自己的道德观点的建构者,指出每个人都通过与环境的积极作用建构他自己的发展。他归纳出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前道德阶段(0—2 岁)、他律道德阶段(2—8岁)、自律道德阶段(8—12岁)和公正阶段(12岁以后)。
5、对【解析】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 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 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与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并称三生教育。
三、简答题
1、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1)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班主任对学 生的了解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想品德、学习、身体状况、心理、家庭和社会交往情况等。对 群体的了解包括对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了解。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法:①观察法;②谈话法;③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④调查访问。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班主任在 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即建立学生的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一整理一鉴定一保 管。学生档案有两种:集体档案和个体档案。学生档案中最常见的是学生个人档案。学生档案的内容最常见的形式有文字表述和表格调查两种。(4)个别教育。个 别教育是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需要和问题单独进行的一种教育,一般包括个别谈心、单独谈话、个别指导、辅导与帮助等。班主任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 度的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进行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益。(5)班会活动。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培 养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锻炼学生活动
2014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及答案(2)
张、 焦虑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而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但有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课堂气氛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性感染。积极的课堂气氛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教学,中差生主动配合 教学,师生
交往异常活跃。学习机会比较均等,这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3、教师心理特征 
教师的心理特征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而逐渐形成的教师职业特有的心理品质,是从事教师职业者所共有的、典型的特征。
1、教师的认知特征 
(1)观察力特征。教师的观察力是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发挥教育机智、因材施教的前提,因此,善于观察学生是教师教育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
教 师的观察力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客观性,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时,应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的行为;②敏锐性,要求 教师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洞察学生的思维、从转瞬即逝的变化中判断学生的情绪,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③精细性,要求教师能够明察秋毫、见微知著,能 从笼统的事物特征中区分细微特征,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
(2)思维特征。教师从观察中获得的材料,必须经过思维的加工才能形成教育决策,因此恩维能力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志。
教 师的思维能力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逻辑性,要求教师在考查问题时要遵循严格的逻辑顺序,有充分的逻辑依据,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②创造性,要求教师在解决问题时,能将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加以发散思考,得出新知识。教师思维的创造性表现在对已有知识的再创造,对传统思维模式的改 变,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教育教学的艺术等方面。
(3)注意力特征。注意力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增强清晰度和调控的功能,可以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细致的观察,提高感受性,准确记忆,思维敏锐,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教 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注意分配能力上。注意分配能力是指教师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把自己的意识集中在主要对象,又能分散注意到其他对象的能力。教学是一项 复杂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较强的注意分配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熟练掌握教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持良好情绪以及加强注意分配练习等方法来提高注意分配能 力。
2、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工作的一切都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教师的人格是教师职业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主要
2014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及答案(2)
德、 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现代的学校课程必须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 要求以及内容、手段的更新变化。纵观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课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变革,而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造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 结构体系重大差
别的重要原因。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课程的制约。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与革新对学 校课程的影响日益显现。尤其是当今新技术革命对学校课程内容的设置起着非常直接的作用。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科学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基本理 论、法则和基本要领。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
(3)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对课程的制约。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 平、心理特点及其潜力来选择和组织相应的课程内容,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4)课程理论的制约。课程设置者的教育思想是影响课程的重要因素,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
5、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
(1) 倡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知识生成方式和自主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 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的能力。课程知识因而不再局限于具有普适性的简单规则和既定结论,学生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亦成为设计与选编课程内 容必须涉及的有机构成。
(2)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首先,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并不是让课程脱离学术轨道,而是让学 科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课程的生活化意味着课程要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既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又使 实践和生活成为学生个人发展的源头活水。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课程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建,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 《纲要》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 主"。课程体系在整体上谋求走向综合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所坚持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对不同学科的知识综合以及知能综合、智德美综合有重要意义。
其次,新课程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这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
(2)教师应用以下方法激发强子的物理学习动机:①设置合理目标;②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⑧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④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⑤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⑥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⑦增强自我效能感;⑧进行归因训练(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2014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及答案(2)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