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六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11-12-25 18:27:24

湖北武汉六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践踏 溅落 把盏言欢 临行饯别

B锋镝 贬谪 嫡传弟子 滴水不漏

C弹劾 遗骸 骇人听闻 言简意赅

D稍息 口哨 刀剑出鞘 不屑一顾

答案:C(Ajiàn/jiàn/zhǎn/jiànBdí/zhé/dí/dī

Ché/hái/hài/ɡāiDshào/shào/qiào/xiè)

2、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怫然/弗如 篆书/如椽巨笔 粗糙/名噪一时

B打烊/佯攻 毋宁/好高骛远 接种/摩肩接踵

C毡帽/粘贴 绯红/蜚声文坛 谂知/海市蜃楼

D形骸/干涸 僭越/熏陶渐染 信笺/间不容发

答案:B(Afú/fúzhuàn/chuáncāo/zào

Byàng/yangwú/wùzhòng/zhǒng

Czhān/zhānjiàn/jiānjiān/jiān)

3、下列词语中,只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痉孪 黄梁梦 一如继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B针砭 杀风景 唇枪舌剑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C暧昧 不成器 闻过饰非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D冷寞 惹是非 食不裹腹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答案:D(A痉挛黄梁梦一如既往B全对C文过饰非D冷漠食不果腹)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对于一代骁雄曹操身葬何地,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舆论认为,安阳高调宣布发现曹操墓和邯郸、亳州强烈质疑的背后,都代表了当地的利益诉求。

B季老仙去,文豪殒落。网友或博文悼念,或跟帖缅怀。鉴于季老在国学上的造诣和地位,他这一走,能称之为“国学大师”的寥寥无几。

C物价“被下降”,家里“被用水”……小小介词“被”,伴随着一个个看似荒谬绝伦的搭配,不经意间蹿红媒体。质疑、委屈、愤怒、调侃,借助“被XX”句式畅快淋漓地倾泻而出。

D如今的城管与小贩的关系,越来越像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日益水火不融。我们不禁要问,城管与小贩何时不再剑拔弩张?

答案:C(A应为“枭雄”。B中应为“陨落”。D中应为“水火不容”。)

5、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散文对读者的吸引力,来自作者人格与心灵的坦白。在那里,作者的心灵总是向我们敞开着,使人得以自由出入,____他倾诉衷肠。

②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____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③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____。

A聆听 演变 苍茫 B倾听 蜕变 苍凉

C聆听 蜕变 苍凉 D倾听 演变 苍茫

答案:C(1、倾听:细心的听取(多用于上对下),聆听:(书面语)听。2、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蜕变:①(人或事物)发生质变,②衰变。3、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苍凉:凄凉。)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B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的方块。不但这种方正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而且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

C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入。

D我们通过这个信念,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将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答案:A(B项语序不当,“不但”应位于“影响”之前。C项搭配不当,“深入”应改为“深刻”。D项谓语残缺,可将“我们”移至“通过这个信念”之后。)

7、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B“基地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屡屡制造恐怖事件,威胁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其头目本•拉登更是罪行累累,堪称“天字第一号”恐怖分子。

C从小学、中学甚至直到大学都还在无时无刻进行着淘汰式教育,把我们的心灵变得何其局促和狭隘!

D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国人购买私家车的热情蔚然成风,国产汽车生产厂家竞相降价销售,竞争已达白热化。

答案:B(A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B天字第一号:泛指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C项应该是“无时无刻不”。D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曹操墓惊现安阳,千古之谜终将破解。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该消息迅速成为爆炸性新闻,不胫而走。

B一年来美俄“重启”关系进程表明,虽然两国都有尽快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但事实上,彼此对对方的一些固有观念却难以短时间内消除。

C一些国际权威学者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D中国足球在2月10日晚以一种充满血性的方式成功的阻止住对手的进攻,打破了32年国际A级赛事不胜韩国队的耻辱纪录。

答案:B(A谓语残缺,在“该消息”前加上“使”字。C项宾语残缺,在“环境恶化”的后面加上“的困境”。D项语序不当,“32年”移至“不胜”之前。)

9、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试想,如果没有对楚国的至情,屈原能弹出千古绝唱《离骚》吗?如果失去了对民族未来的至情,鲁迅在风雨如晦的时代能够如此《彷徨》、如此《呐喊》吗?

B杨绛的《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杰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C什么是说明文的科学性呢?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反映正确就是科学的。反之,就是不科学的。

D人类已经形成了“种地必须先耕地”的惯性思维,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不耕而种”这种看似原始的生产方式在今天却越来越体现出增产、环保、降低成本的众多好处。答案:D(A《呐喊》、《彷徨》的书名号改成引号。B应是《记钱钟书与<围城>》。C第一个逗号改成句号,第一个句号改成分号。

10、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很多故事家喻户晓,例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等。

B“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古文”是指先秦两汉的散文,韩愈大力提倡这种文体,以反对六朝以来浮艳颓靡的形式主义文风,他的《师说》《劝学》《祭十二郎文》是流传千古的优秀散文。

C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他的作品《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D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艰难时世》。

答案:C(A“三打祝家庄”是《水浒》中的情节。B《劝学》是选自《荀子》。D狄更斯是英国作家。)

[page]

二、(42分,每小题3分)社科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美国宇航局Goddarxd空间研究所的詹姆斯·汉森博士在2008年6月23日向美国国会提交的一份声明中指出,地球已经到了一个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什么是转折点?那就是当全球气候变化达到这一点时,全球气候系统在放大反馈机制作用下将会剧烈动荡并反复出现一些极端气候情况。届时,其范围之大将超出人类的控制能力,并使上百万人遭殃。

北冰洋就是一个例子。全球变暖引发的海面冰层融化使洋面暴露,这些深色的洋面较之白色冰面将吸收更多的阳光,从而导致更多的冰层融化。最终,就算从现在起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再增加,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也将使北冰洋很快在夏季消融。

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南极洲西部和格陵兰岛的冰层已经非常脆弱。一开始,这些厚达两英里的冰层融化得较为缓慢,可是一旦冰层解体开始发生,融化将无法停止。

冰川融水给养着亿万的人口。冰川减少正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和落基山脉均出现了这种情况。除非二氧化碳浓度出现逆转,否则这些冰川都会消失,而靠这些冰川供给的河流将在夏末和秋季几近干涸。

动物和植物物种同样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果气温持续上升,极地和高山物种将会灭绝。有些物种可能成功迁徙而不会灭绝,但因为对生物链上某些灭绝物种的依赖,最终还是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崩溃。过去地球上曾经发生过气候变暖使得超过半数的物种消失。如果地球继续变暖,这种情况很可能再次发生。

珊瑚礁,人称“海洋中的雨林”,是1/3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它的处境目前也岌岌可危。这由很多因素造成,如海洋温度升高,更重要的原因是海水吸收太多的二氧化碳而引起酸化。那些靠分解生物外壳和残骸生存的海洋生物也因此受到威胁。

以上这些例子表明:我们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上已经错的太多。

在更近的研究中,气候学家得出结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安全值为350ppm。然而,如今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达到385ppm,并以每年2ppm的速度增加;而这个值在前工业时代的1900年仅为270ppm。

上述结论的得出是基于反映过去地球温室气体浓度的古气候数据和当前观察数据。事实上,温室气体的持续增加所带来的后果远非物种灭绝和海平面上升。据我们所知,热带范围已经向极地方向扩展了170英里,导致美国南部、地中海地区、澳洲和南非都出现了干旱和亚热带气候。

11、下列对“转折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了350ppm,气候变化已经到了危险点。

B全球气候系统在放大反馈机制作用下将会产生剧烈动荡。

C全球气候系统将会产生剧烈动荡,使一些极端气候情况反复出现。

D届时人类将难以控制极端气候情况出现的范围,从而使人类遭受巨大的灾难。

12、下列不属于“以上这些例子”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变化,使北冰洋海面冰层、南极洲西部和格陵兰岛的冰层融化。

B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和落基山脉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冰川都在减少。

C一些物种的灭绝,造成其他物种失去生物链上的依赖,引起生态系统的崩溃。

D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上曾经发生过大半数动物、植物物种消失的事件。

13、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冰层融化了,洋面会比冰面吸收更多的阳光,这样会更快的加速冰层的融化。

B厚达两英里的南极洲西部和格陵兰岛的冰层已经开始融化,冰层非常脆弱了。

C全球气候的变化会导致一些动物和植物物种的灭亡,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崩溃。

D全球温室气体的持续增加会导致一些动物和植物物种灭绝,以及海平面上升。

答案:11、C解析:原文中产生“剧烈动荡”和“反复出现一些极端气候情况”是并列关系,此项中把它改成了条件关系。

12、C解析:此项是对一些物种灭绝后果的分析,不是“以上这些例子”中的。

13、D解析:原文中说“温室气体的持续增加所带来的后果远非物种灭绝和海平面上升”,还有热带范围的扩展。

[page]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

简谈玉文化的价值

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正是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是财富的一种炫示。玉器是殓葬品。用玉殓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日趋完善。玉器是吉祥物。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反映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玉器是德行操守的象征。自春秋末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其国家权力而崇尚玉器,并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玉器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也就成为了一切美的事物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徳、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血脉,是有7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考古等诸多价值。

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万年的辽宁海城县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出土的三件绿色蛇纹石制作的砍斫器。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中国的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

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公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暇,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而这些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禁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神秘的美感,这种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审美趋向。“玉器时代”的玉器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历史、社会风貌最为全面和深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选自2007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4.下面关于中国玉器具体“文化内涵”的理解,解说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中国玉器在长期发展演变中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体系,其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既是殓葬品,又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B.中国玉器是玉文化的核心要素,其文化内涵很丰富,它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又是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

C.中国玉器的“文化内涵”很丰富,它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并且又属于殓葬品、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D.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它以殓葬品而作为财富的炫示,也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15.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既跟玉器自身的文化内涵有关,也与统治者的权利崇尚和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密切相关。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很多,因而“玉”也就成为了美好事物的象征。

C.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

D.玉器质感温润细腻,色感纯洁无暇,音感清脆悦耳,能够让佩戴者倍感体贴,观赏者净化心灵,聆听者涤荡胸怀。

16.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可见玉器是玉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玉器的文化内涵就是玉器的“人工之美”即社会美。

B.中华民族一直都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表明我们民族一致认同“玉”的文化内涵。

C.玉器的神秘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产生了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美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玉的喜爱、崇敬的情感。

D.辽宁海城县小孤山出土的三件砍斫器侧重突出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玉器表现出的多种美学要素则侧重于玉器的艺术价值。

答案:

14.C.(A项“中国玉器……玉文化体系”不是具体的“文化内涵”,而且遗漏了“权利、等级、财富”等重要内涵。B项漏掉了“殓葬品”、“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等具体内涵。D项“……在上万年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等表述不是“具体内涵”,并遗漏了“权利、等级”等重要内涵,将“殓葬品”当作“财富的炫示”来理解也不妥。)

15.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与玉“成为了美好事物的象征”没有因果联系,原文说的是“由于玉的直观美……所以‘玉’也就成为了一切美的事物象征”)

16.A(“玉器的文化内涵就是玉器的社会内涵”不全面,“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远远不止玉器的社会内涵。)

[page]

文言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的两个文言文片段,完成17---21题。

(一)松江产鱼非一,取鱼者,或以罩,或用叉,或以笱,或以罾。巨家则斫大树置水中,为鱼藂①,鱼大小毕赴之。纵横盘亘,人亦无敢辄捕者,故萃而不去。天始寒,大合。渔者编竹断东西津口,以防其佚。乃彻树,两涯鼓而殴之。鱼失所依,或骇而跃,或怒而突,戢戢②然已在釜中矣。于是驾百斛之舟,沉九囊之网,掩其左右,遮其前后,而盈车之族,如针之属,脱此挂彼,损鳞折尾,无一纵者。

予观而叹曰:“鱼之托于水也,非无九州四海之可归也,而归于数亩之陂,朽株之下,以为至安无患,若登龙门焉。恶知诱之者将以致之,养之者将以杀之?人之机亦巧且深矣!予又伤其而无遗,何其不仁之甚耶?呜呼!天下之死于尽取者,岂独鱼已乎?”

(选自《寓林折枝》中贝琼的《观捕鱼记》)

(二)余读书朱氏西斋,左苑而右渠。书稍辍凭槛注目焉。方天不雨,水涸可越,鱼皆徙而去之。其不及徙者,戢戢泥沙中,蹙鳞损介(甲),日就于殆,将为乌鸢之所啄,蝼蚁之所噬,孰有援而活之者?余观之戚焉而悲。及春夏之交,淫雨弥月不止,百川暴溢,浩乎如云,不见涯涘。渠亦潴而为大泽矣。于是大小鱼毕萃。洋洋焉而泳,喁喁然而噞,有戏而唼者,有触而跃者,有惊而逝者。往来无时,隐见无方,余观之又欢焉而悦。乃为之叹曰:“噫嘻!天下之物各有所依,而鱼之所依者水也。昔之局而戚者,失所依也;今之纵而逝者,得所依也。苟得所依,其乐如是,矧③遇风雷乘洪涛而上龙门者当何如哉?”“以鱼之一物验天下之物,使各得所依,相生相保,其乐奚啻鱼之纵于水也!天下之物,各得其所依,相生相保,亦若鱼焉。则余之悦于心而无憾者亦不止于观此为足也。所惧不得如鱼之得所依,嗷嗷焉有泥沙之困而日就于殆,乌得不重余之戚乎?”

(选自《清江贝先生文集》,有改动)

【注】:①藂cóng:聚集,丛生。②戢戢:停止的意思。③矧(shěn):况且(书面语)。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亦无敢辄捕者,故萃而不去 萃:汇集 B渔者编竹断东西津口,以防其佚 佚:奔跑

C孰有援而活之者 活:使……生存 D其乐奚啻鱼之纵于水也 啻:止于、低于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渔者编竹断东西津口,以防其佚 B①鱼之托于水也,非无九州四海之可归也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C①余读书朱氏西斋,左苑而右渠 D①天下之物各有所依,而鱼之所依者水也

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9、以下六个短句分别编为四组,能够作为作者阐发感慨的依据的一项是()

①取鱼者,或以罩,或用叉,或以笱,或以罾②纵横盘亘,人亦无敢辄捕者,故萃而不去③脱此挂彼,损鳞折尾,无一纵者④余读书朱氏西斋,左苑而右渠⑤方天不雨,水涸可越,鱼皆徙而去之⑥有戏而唼者,有触而跃者,有惊而逝者

A②③⑤⑥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户人家砍下大树放在水中,使得该水域成为鱼聚集的地方。由于鱼群的大肆增加,人们不敢马上捕捉它们。

B人们驾驶大船,撒下大网,不论是比车还大的鱼,还是像针一样的小鱼,都成了渔民的猎物。

C那些在干涸的池塘里没有逃走的鱼往往会成为乌鸦老鹰所啄食的对象或是蝼蚁所咬噬的对象。

D作者对捕鱼事件和不同时令鱼的生存状态进行观察后抒发感慨,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索。

答案:17、B(“佚”在此处理解为“逃跑”。)

18、B(两个“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A项的“以”,前者为表目的的连词,相当于“来”;后者为介词,表示凭借,相当于“用来……的”。C项中的“而”字都是连词,前者表示并列关系,后者表示转折关系。D项的“也”,前者用在句末,表示判断;后者用在句中,表示舒缓语气。)

19、A(1指出了松江一代常规的捕鱼方法;2为下文阐发“人之机亦巧且深矣”的感慨的依据;3为下文阐发“何其不仁之甚耶”的感慨的依据;4点明了作者“观鱼”的地点与环境,不属于作者阐发感慨的依据;5为阐发“天下之物各有所依”的感慨的依据;6为阐发“各得所依,相生相保”的感慨的依据。)

20、A(“由于鱼群的大肆增加,人们不敢马上捕捉它们”的说法不正确。这是人们采取的特殊的捕鱼方法,是故意不捕捉。)

译文:松江产鱼不只一种。捕鱼的人,有的用罩,有的用叉,有的用笱,有的用罾。大户人家就砍大树放在水中,成为鱼聚集的地方,鱼不管大小全部前来。鱼在那里面纵横盘旋,人也不会马上捕捉它们,所以它们聚集在那不离去。天气开始寒冷的时候,鱼在这里大会合。打渔人编织竹篱笆封断东西出口,用来防止它们逃逸。然后就撤掉树,两岸敲鼓和打击水面。鱼失去了它们的依附,有的惊骇得乱跳,有的恼怒地突围,到了锅里都是老老实实的了。于是人们驾驶能装百斛的大船,撒下大网,掩盖左右,遮蔽前后,比车还大的鱼,象针一样的小鱼,逃的了这逃不了那,损坏了鳞断折了尾,没有一尾被放掉的。

我看了感叹道:“鱼托身在水中,不是没有九州四海可以去,却来到这几亩大的池塘,腐烂的树木之下,以为非常安全没有忧患,如同登临了龙门一般。怎么会知道诱骗它们的人将要对付它们,养它们的人将要杀它们啊?人的机谋又巧又深啊!我还伤感的是它们无一遗漏,多么不仁得过分啊?呜呼!天下被赶尽杀绝的,难道只有鱼吗?”

我在朱家的西书房读书,左边是花园右边是水渠。读书稍事休息时靠着栏杆注视着外面。正是天不下雨的时节,水干涸得水渠可以跨过去,鱼都迁徙离开了水渠。它们没来得及离开的,可怜地呆在泥沙之中,缩着鳞损坏了鳞甲,一天天接近死亡,将成为乌鸦老鹰所啄食的对象,蝼蚁所咬噬的对象,有谁能伸出援手让它们活着呢?我看着它们同情而悲伤。

等到春夏相交的时节,大雨整个月不停,所有的河流都爆满,浩然如云,看不见边。水渠也积水成为大湖了。在这个时候大小鱼全都聚集在这里。得意洋洋地游玩,悠闲地吐着水泡,有的边嬉戏边吞食,有的互相触碰并跃起,有的一闪就不见了。往来不停,隐现不定,我看着它们又开心而喜悦。便为它们叹道:“哎呀!天下的事物各有自己的依靠,鱼所依靠的是水。前面那局促悲惨的情况,是失去了所依靠的啊;如今的稍纵即逝的灵动的情状,是得到了所依靠的啊。如果得到所依靠的,它们快乐得这样,更何况遇上风雷乘着洪涛上龙门的鱼呢?那当是怎样的得意啊!”“以鱼这一种事物来验证天下的万物,使让他们各自得到各自的依靠,大家相生相保,它们的快乐岂只是鱼放纵于水中那样的快乐啊!天下的万物,各自得到它们的依靠,相生相保,也如同鱼一样。那么要让我心中快乐而没有遗憾的,也就不只在于看到这些就足够了啊。我所担心的是万物不能如鱼那样得到它所依靠的东西,嗷嗷叫着有如在泥沙的围困中一天天接近死亡,这怎么能不加重我的悲戚呢?”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闵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

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於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诸田疏属也 属:亲属 B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知:了解

C与乐毅有隙 隙:嫌隙 D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事:举事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乃纵反间于燕 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C而城中鼓噪从之 D燕军扰乱奔走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唯恐他将之来 B①乐毅因归赵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①而灌脂束苇于尾 D①画以五彩龙文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作《师说》以贻之

答案:21C22D23A24A

(21、“乘”应为“登上”,例如《卫风·氓》中“乘彼垝垣”

22、“事”应解释为“变故”

23、A中的“反间”是指用计使敌人内部不团结。B项的“南面”是称王的意思,现代汉语表方向。C项“鼓噪”是指擂鼓呐喊,以壮声势,现代汉语的“鼓噪”则泛指喧嚷。D项“扰乱”是两个词,扰,搅扰;乱,纷乱,混乱。现代汉语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搅扰,使混乱或不安。

24、A中“之”都用于主谓之间。B第一句“因”表“于是”,第二句的“因”表凭借。C第一个表“在”,第二个是“比”。D项中第一个作“用”讲,第二个译作“来”。)

【译文】田单,齐国田氏王族的远亲。在齐闵王时,田单为临淄佐治的官员。等到燕国派遣乐毅来攻打齐国,此时,燕国已经降服齐国许多城市,只有莒和即墨这两城未攻下。於是燕军改而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官员出战,不幸败死。城中的军民一致推举田单当首领,於是拥立田单为将军,守即墨,对抗燕国。不久,燕昭王过世,燕惠王登位。他和乐毅不和。田单听说后,就实施了反间计,放传言说:“齐闵王已经死了,而未攻破的齐城仅有两座而已,乐毅是害怕被杀而不敢回国,而以攻打齐国为名义,其实是想自己在齐国称王。但齐国人心还未归附,所以慢慢攻打即墨好拖延时间,等待时机成熟。齐国人只担心会有其他将领来带兵,那麼即墨一定会被攻破。”燕惠王听信传言,派了骑劫来替代乐毅。乐毅因此逃去赵国。燕军因此忿忿不平。

田单又放谣言说:“我们最害怕燕人挖我们的祖坟,侮辱我们的祖先。”燕军听说后,就马上去做。即墨人一看见如此,都恨不得马上出战,愤怒的情绪高涨了十倍。田单知道现在正是出战的时机,命令精良的部队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女登上城防守,派遣使者去和燕军讨论投降事宜。田单又将民间的黄金收集得一千镒,让即墨城中的富豪送给燕军,曰:“即墨马上要投降了,希望不要虏掠我们的家眷,让我们安心生活。”燕军的将领非常高兴,答应了这个请求。燕国的军队由此更加松懈了。

田单於是收集了城中一千多头牛,让它们披上了大红色的绸绢,上面饰以五彩的龙图,把兵刀绑在角上,再将沾满油脂的芦苇绑在牛尾上,用火点燃。又把城墙挖了数十个洞,在晚上时把牛放了出来,令五千名士兵跟在后面。因为牛尾被烧的发热,牛群发狂向前奔向燕军,使得燕军惊慌失措,牛尾上的火将夜晚照的亮如白昼,燕军所见都是龙纹,大家非死即伤。五千名士兵又杀来,而城中的老弱妇孺都手持铜铁,敲的震天响地,在旁助阵。燕军大为害怕,连忙逃走。齐国人在混乱之中杀了骑劫。燕军散乱窜逃,齐人紧追在后,所经之城镇,都背叛了燕军而归附田单。而齐国的城池都收复了。

[page]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诗歌的三、四句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2、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4分)

A这首诗的作者对悠闲作态的夏云颇为憎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本来就不悠闲,用意又另有所属的缘故。

B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

C诗中一、二句对于“夏云”的具体形象做了很详细的描写,充分的表现出夏云的特征。

D第三句“无限旱苗枯欲尽”是全诗的背景,诗人将它放在这里,使诗歌产生悬念和波澜,从而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答案:1、拟人 对比

2、C(一、二句并没有对夏云的具体形象作过多描述,只是以“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

四、填空(12分,每空1分)

1、“月”在古代诗文中是经常被描写到的形象,如李白《蜀道难》:“_____,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的“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_____”。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苏轼《定风波》)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兰亭集序》)

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6、被称为“戏剧之父”的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奥赛罗》《麦克白》和《李尔王》。

7、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_____、俄国的_____和美国的_____。

答案:1、又闻子规啼夜月唯见江心秋月白鹿门月照开烟树抱明月而长终2、玉簪螺髻3、一蓑烟雨生平生4、齐彭殇为妄作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哈姆莱特7、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根据以下表述,在下面横线处概括当代大学生的两个特性。(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_____。大学生作为无固定收入的群体,无论是必要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是休闲娱乐消费,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家庭的经济支持;但他们又具有明显的独立意识与倾向,他们并不认为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大多数学生都在自筹收入。

(2)_____。大学生追求个性释放,希望自己成为有独特风格的人,也喜欢风格独特的产品与品牌。但是这种独特是群体的独特,作为相互接触的群体,他们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时作为群体中的个体,他们希望并主动与群体保持一致,并以这种意志获得群体的认同。

答:____

答案:既依附又独立既独特又合群

2、著名作家严文井对寓言有如下形象的表述,请你将他的话用简明直白的的语言表达出来,不超过30字。(6分)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寓言是一座奇妙的桥梁,走过它,你的行囊里就装满了很多好东西,你也长大了,变得美丽了。

答____

答案:①内涵丰富(或内容丰富)②通过故事表达哲理(或寓哲理于故事之中)③促进心灵成长(或丰富精神世界)(每点两分,意思对即可)

六、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应该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差的。”这是新华社著名记者唐师曾的一句话。正是有了这种对人生的理解,他才能冒着生命危险,写下了《我从战场归来》和《我钻进了金字塔》等精彩的文章。

请以“享受与承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上一篇: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2012届高三12月综合练习语文试题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