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幼儿综合素质难点:第一章第一节 中国历史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5-01 11:04:27 浏览数:

深度解读幼儿综合素质难点:第一章第一节 中国历史

第一节 中国历史

  一、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历史的开端
  1.远古时代
  我们所说的“远古时代”是指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最早的王朝——夏朝建立以前的时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始社会。
  2.原始人群

  3.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是继原始群之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二)夏商周时期★
  1.夏朝
  约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破坏了民主选举的首领制度,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
禅让制,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奴隶制朝代,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延续600年时间。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甲骨文
  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古文字,清朝末年在河南殷墟发现。这些甲骨文是商朝占卜的记录。商朝人迷信鬼神,不论祭祀、战争,还是渔猎、农事等,都要向鬼神问卜,所得结果刻写在甲骨上,成为甲骨文。
  4.西周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韦曲西北)。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编制的礼乐制度和建立的完备的宗法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5.宗法制度


  2.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配,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第二年,两个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满查,审理下来,将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此即为“坑儒”。
  3.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公元前209年7月,秦征发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密云县)的900余人行至蓟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时,因连日大雨道路不通,无法按期赶到渔阳,按秦律规定“失期当斩”。于是,陈胜、吴广率领众人举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旗帜。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一路攻城破关,所向披靡。9月,起义军直逼秦都咸阳。面对起义军的节节胜利,秦二世调集秦军进行反扑,陈胜、吴广被叛徒庄贾杀死,起义军被秦军队残酷镇压,起义仅半年,最后失败。
  4.楚汉战争

  (五)隋唐五代★
  1.隋朝


 

6.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并精心设计了日本的唐招提寺,为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7.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同天竺(古代印度)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千里迢迢,不畏艰难,矢志不移,辛勤讲学,回国后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8.五代十国
  从907年节度使朱全忠(朱温)废唐建立后梁,到960年北宋建立,黄河流域相继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更替,统治北方长达50多年,史称五代。与五代同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出现过l0 个割据政权交替并存,总称十国。
  (五)宋、辽、西夏、金、元★
  1.陈桥兵变与北宋统一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东京(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在巩固了原后周境内的统治后,开始了统一南北的事业。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率大军攻陷北汉,十国中的最后一国终被征服,唐末五代以来军阀割据的局面终告结束,全国重归统一。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后,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他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3.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1260年3月,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开平(-'今FJ蒙古北)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元,忽必烈是元世祖。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南宋亡,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残余力量,元朝统一了全国。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自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和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六)明清(前期)★
  1.明朝
  1368年,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共辖,司法、监察互相制约;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各部;设锦衣卫和东西厂,实行严密的特务统治;设置了一套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加强对人民控制;实行严格的八股取士,禁锢人民的思想;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破北京,明朝灭亡。
  2.郑和下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郑和的船队由五六十只船两万多人组成,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舷行早80多年。郑和是我国和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3.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进军台湾,1662年初,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4.清军入关
  当李白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后,清军大举南下,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1644年4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与吴三桂在山海关进行激战,清军猝然袭击,农民军战败,清军入关。5月,清军攻占北京,清世祖顺治帝定都北京,清朝逐步统一全国。[page]

  二、中国近代史★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Vl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日本据此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不仅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引发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狂潮。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5.维新运动
  甲午战争后,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维新思想迅速传播。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皇帝支持下,发动了一场旨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变法——维新运动。1895年5月2日,康有为联络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皇,成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政治运动的起点。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 13,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开始实行“新政”,全国建立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国家,即“百日维新”。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维新变法失败。维新运动是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存、富国求强的社会变革运动,是一次挽救民族危亡、维护独立主权的爱国政治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6.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反侵犯反洋教的斗争更趋频繁,最终汇成了波澜壮阔、震惊中外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一个民间秘密结社组织。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在赵三多等带领下,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第二年,山东平原县义和拳在朱红灯领导下取得平原大捷。此后,义和拳改称义和团,并以迅猛之势席卷中国北方。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1900年6月,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在西摩尔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清军的配合下,在廊坊、杨村一带猛击侵略军,迫使其退回天津。6
  月下旬清政府被迫向八国宣战。7月中旬天津失陷后,八国联军又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往西安。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使中国的奇异珍宝再次遭到洗劫。
  8.《辛丑条约》

  1915年,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这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10.新文化运动
  为反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潮流,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掀起了一个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l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自2卷1号起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北伐战争主要在三大战场展开。其一,两湖战场由唐生智指挥;其二,赣闽战场由何应钦指挥;其三,苏浙皖战场由蒋介石指挥。
  北伐军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就击溃了孙传芳和吴佩孚的主力,把革命从广东推进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
  14.东北“易帜”
  张学良不顾日本的威胁和阻挡,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他取消五色旗,改挂青天白日旗,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15.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在周恩来、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发表了《八一起义宣言》,南昌起义爆发。

  议”。会议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通过的《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及退出苏区后遭到的严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等人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会后,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19.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作了全面深刻的说明。为了争取一切可能的力量参加这个统一战线,报告提出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并规定了各种政策。
  20.抗日战争

  21.西安事变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一二•九”运动掀起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推动下,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被拒绝。万般无奈之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22.人民解放战争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到1948年8月进入战略决战。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2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作了历史性决策。(1)关于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2)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七届二中全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制定了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和革命胜利后的各项基本政策,为夺取全国胜利和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三、中国现代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主席在庆祝典礼上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正式成立。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所谓改造,实质就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农业的改造方针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对手工业的改造主要是引导个体手工业者组成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采取赎买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开始时实行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1954年起逐步发展企业公私合营,1956年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不过,改造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对部分工商业者使用和处理不当。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来后,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形势认识错误,片面强调“快”,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左”倾错误的泛滥,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是八大二次会议后开始的,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在农业领域表现为“以粮为纲”“浮夸成风”,在工业领域表现为“以钢为纲”,全民大炼钢铁运动。这次运动违背客观规律,拔苗助长,结果造成资源浪费,冲击正常生产,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说明当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都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助长了浮夸、蛮干的风气。实质是一个体现在经济领域,一个体现在政治领域。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中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确定了一系列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
  思想路线: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政治路线: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5.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在中共中央的肯定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双包”责任制迅速推广。1982年,中国农业获得少有的大丰收。农村面貌出现了可喜变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试点工作,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把一部分中央和省、自治区直属企业下放给城市管理;实行政企分开;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随着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开始有重大突破。创办经济特区为实行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改革起步的几年间,新事物接踵涌现。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逐步展开。从1978年到1982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3%,这是在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趋于协调的情况下取得的较高的发展速度。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6.“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一国两制”的运用
  首先在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取得成功;20世纪80年代,中国先后同英国、葡萄牙谈判并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l2月20日实现澳门回归。
  “一国两制”开创香港、澳门和祖国共同发展新纪元,在和平统一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上一篇:幼儿综合素质第三节难点深度解读:教师观知识架构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