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预测试卷九

牛课网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13-10-06 13:34:42

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预测试卷九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 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D)。
A.班主任的要求
B.共同的活动
C.学校的竞赛活动
D.共同的奋斗目标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确立班集体奋斗目标,就是要让班级全体学生明确班集体的发展前景,知道共同的努力方向,并为目标的最终实现统一行动。
2.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A)。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课外活动的特点包括:(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所以本题选A。
3.英语教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记忆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是(A)。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双重抑制
D.多重抑制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记忆的干扰”,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早晨起来记忆单词可以避免其他材料对记忆的干扰,故答案选A。
4.在中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中,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是( B)。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读书指导法
D.演示法和实验法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中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谈话法是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以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从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故选8。
5.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D)。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过程的结构”,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6.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桌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D)。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D)。
A.前摄干扰
B.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
D.倒摄干扰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知识的保持”,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倒摄干扰,又可称为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8.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由(A)提出的。
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罗杰斯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
9.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品德的基本结构”,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其中,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动力色彩的成分。
10.婴儿打过几次针,看见白衣人就会有躲避或啼哭的反应,这是一种(C)。
A.非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生来的反射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条件反射”,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婴儿依据事物信号进行应变的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1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论是( C)。
A.个人本位论
B.宗教本位论
C. 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目的的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是两种对立的教育目的论。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题干所述正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具体体现。所以,本题选C。
12.下列属于内部学习动机的是( B )。
A.为了与外国人沟通学习英语
B.喜欢听地道的英语
C.为了通过考试学习英语
D.为了将来有理想的工作学习英语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动机的分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是人们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外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学习动机。例如,有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老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由定义可知,A项、C项和D项都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只有B项是由于学习兴趣引起的学习动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8。
13.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D)。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堂纪律的类型”,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将课堂纪律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其q-,自我促成的纪律是学生对自己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外部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
14.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此教师处于成长过程中的(  D)阶段。
A.关注发展
B.关注学生
C.关注情境
D.关注生存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成长阶段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
15.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D)。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考查要点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在认知阶段,主要任务是了解问题的结构。在联结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page]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与政治制度的相互作用”,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正义的政治制度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民主政治对教育权利的保障。非正义的政治制度则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专制政治对教育权利的践踏。
2.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程的实施”,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国家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质,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
3.李四同学一进校门就恐慌不安,总是千方百计地逃学旷课,这是学习焦虑症的表现。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熟悉。
【参考答案】错误。李四同学的表现为学校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的主要症状就是害怕上学。而学习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是畏惧学习,比如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一提到写作业就头疼等。
4.在所有的精细加工策略中,列提纲和利用图形是比较有效地促使学生学习的方法。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精细加工策略”,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列提纲和利用图形、表格是组织策略,不是精细加工策略。
5.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的本质”,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正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从所学的学科知识中受到思想品质教育,而且还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作风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获得思想品质教育。因此,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不论教学的目的如何、性质如何、质量水平如何,只要进行并发生了教学,就会产生某种教育影响。

三、 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活动课程的内涵及其特点。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活动课程的内涵及特征”,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以学生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有:
(1)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
(2)以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进行课程的编制。
(3)主张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2. 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1)心智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2)认知策略,表现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能力。
(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表现为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3. 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意义学习的条件”,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从外部条件来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从内部条件来看,一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二是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三是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有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4. 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有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即“是什么”的知识;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即“如何做”的知识。知识是能力基本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②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技能也是一种个体经验,但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因而与知识有所区别。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动作是由外显的肌体运动实现,对象是物体)和心智技能(借助于内在的智力操作实现,对象是观念)。由于技能直接控制活动的动作程序的执行,是能力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
③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含了一个人具有的潜力。知识与能力是有区别的。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
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从一个人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与质量上,可以看出其能力的大小。
③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又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两者是相互转化、互相促进的。正确理解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有助于科学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这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智力差异有哪些类型?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智力差异的类型”,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1)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个体间的差异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常模比较表现出来的差异。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智力的个体内差异,即个人智商分数的构成成分的差异。一般的智力测量都是由许多分测验构成的。研究表明,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的智商分数的构成可能有很大差异。
(2)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目前研究的基本结论是:第一,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第二,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阅读F列材料,回答问题。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试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地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打一处来,“你……”竞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已内心的愤怒。“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地说。他可能考虑到自己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
当学生不愿听课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做才能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学生不愿意听课不能强行他去听。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上《师说》一课,当介绍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时,学生问:“老师,唐宋八大家都是哪些人呀?”教师脸一板,冷若冰霜地说:“就你多事,那不是你要学的范围,你只要记住韩愈是八大家之一就行了。”一句话把大家说得目瞪口呆。
问题:
请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谈谈你对上述案例的看法。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漠视、嘲讽,按照“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参与,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预测试卷八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