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12-12-07 13:20:07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A)。
A.中国古代的《学记》
B.古代印度的《吠陀》
C.柏拉图的《理想国》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答案解析】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
2.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茨基
【答案解析】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将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学结合起来,主编了《教育学》。
3.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答案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生活方式
【答案解析】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性质,故最终决定教育的性质。
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C)。
A.我国的政治政策
B.我国的教育方针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答案解析】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6.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B)。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7.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A)
A.热爱学生
B.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C.热爱劳动
D.热爱教育工作Www.KaO8.C
【答案解析】教师的工作必须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实现,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的核心。
8.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D)。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答案解析】课程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课程任务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功能划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B)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学校教育
D.个体因素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10.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B)。
A.备好课
B.上好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答案解析】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上好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1.一份教案的核心是(C)。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答案解析】一份教案最关键的是教学进程。
1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D)。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解析】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3.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A)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可夫
【答案解析】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14.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A)提出的。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答案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
15.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C)。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解析】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字眼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题干是民主管理的定义。[page]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ADE)。
A.前制度化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及教育
D.制度化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答案解析】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指(AC)。
A.传递和深化文化
B.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
C.构成文化本体
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E.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答案解析】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3.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方面?(ABCDE)。
A.学生发展评定
B.管理水平评价
C.学生活动效果评价
D.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E.课程和教材评价
【答案解析】教育评价可以拓展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宏观层面,涉及教育目标、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在中观层面,包括教师队伍、办学条件、学校各项工作等。在微观层面则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CD)。
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
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C.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E.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不高
【答案解析】设计教学法主张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学习过程。
5.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ABD)。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的培养目标
C.学生的个性特征
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E.班主任的授课领导方式
【答案解析】班级目标是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它的设计要依据国家、学校、班级群体三方面实际水平。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2.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_________。
3.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_________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4.学生是学习的_________,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5.《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_________”。
6.“课程”是指课业及其_________。
7.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_________。
8.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_________。
9.学校德育是思想教育、_________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10.班主任与家长通讯联系方式主要有:_________、《学生手册》或《学校家庭联系手册》联系、_________、网络联系等。
填空题答案
1.裴斯泰洛齐
2.科学的体制化
3.进行个性教育
4.主体
5.全体学生
6.进程
7.心理特征
8.难易程度
9.政治教育
10.书信联系、电话联系[page]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班级管理
【答案要点】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非指导性教学法
【答案要点】非指导性教学法: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他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为基础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3.师生关系Www.KaO8.C
【答案要点】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4.智育
【答案要点】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2.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答案要点】
(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
(2)搜集信息;
(3)组织材料;
(4)分析材料;
(5)报告结果。
3.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案要点】
(1)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3)考虑课的进行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
(4)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
(5)写出课时计划。
4.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培养规格。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1)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六、论述题(第1题9分。第2题12分,共21分)
1.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答案要点】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
2.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该观点是错误的。
(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教育理论对教育工作者意义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它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它有助于树立科学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理论基础,缺少理论的指导,实践难以取得成效。
(3)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它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温故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都是他总结经验后提出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

上一篇: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