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9)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5-02 22:04:11 浏览数:

2012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9)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1921年,【D】发表了《科学的心理学概论》,对反对心理学的唯心主义思潮起到了积极作用。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克
c.维果斯基
D.布隆斯基
E.鲁宾斯坦
【答案解析】:1921年,布隆斯基发表了《科学的心理学概论》,对反对心理学的唯心主义思潮起到了积极作用。
2.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包括【ABDE】。
A.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B.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C.概括性强
D.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力不强
E.注意范围较小
【答案解析】: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包括: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力不强;注意范围较小。
3.自我意识包括的成分有【ABD】。
A.认识成分
B.情感成分
C.思维成分
D.意志成分
E.态度成分
【答案解析】: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意志成分。
4.我国心理学家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C】个阶段。 静
A.10
B.9
C.8
D.6
E.5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一5,N发展阶段的划分问题。要注意划分的依据是根据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和主导活动以及划分的8个阶段。这八个阶段依次是哺乳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5.学生学习的特点包括【ABD】。
A.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B.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
C.具有完全主动性Www.KaO8.CC
D.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E.以掌握书面知识为重点
【答案解析】: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6.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对学习作了分类,包括【ABCDE】。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慧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态度的学习
E.运动技能的学习
【答案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成了5类: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
7.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是【BCDE】。
A.效果原则
B.结构原则
C.程序原则
D.强化原则
E.动机原则
【答案解析】: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是: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8.知识学习的作用包括【ACE】。
A.学生技能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B.思维成熟的基础
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D.人生走向成功的捷径
E.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答案解析】:知识学习的作用包括:知识学习是学生技能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可分为【ABC】三个阶段。
A.理解
B.巩固
C.应用
D.掌握
E.运用
【答案解析】:学生掌握知识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学习心理学研究认为,从教学实际过程看,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可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
10.合理地组织复习的方法有【ABC】。
A.及时复习
B.适当的超额复习
C.合理复习
D.强化复习
E.突击记忆
【答案解析】:合理的组织复习的方法有:及时复习、合理复习、适当超额复习。[page]
11.与心智技能相比,操作技能所具有的特点有【ABC】。
A.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
B.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肉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
C.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D.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肉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
E.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答案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操作技能所具有的特点。操作技能具有外显性、客观性和结构上的展开性。
12.不同的学习者练习曲线的共同特点表现在【ABCD】。
A.开始进步快
B.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C.后期进步较慢
D.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E.总趋势一直是进步的
【答案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练习曲线的共同特点。E项表述错误,应该是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13.下列关于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表述正确的有【ABCD】。
A.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B.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C.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D.总体来看,是从依附型向自觉型、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务型向习惯型过渡,发展较为平稳,显示出协调性
E.从整体来看,小学生的关键年龄在13岁左右
【答案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属于重点内容之一。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14.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ABC】。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直觉的道德情感
E.认知的道德情感
【答案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品德的心理结构中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即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以及伦理德情感。
15.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态度的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ABCDE 】。
A.“接受”,即注意,如学生愿意听各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
B.“反应”,即愿意并实际参加某项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
C.“评价”,即按价值准则行动后获得满意感或愉快感,赋予自己的行为以某种价值
D.“组织”,即价值标准的组织,判断各种不同价值标准的联系,克服其间的矛盾和冲突
E.“性格化”,即将各种价值观念组织成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使之成为个人的性格的一部分
【答案解析】: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态度的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16.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其特点包括【ABC】。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意志性
E.表征性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问题解决的特点。有三个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
17.在有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为了分析问题,找到解法,学习者可以采取的策略是【BCDE】。
A.建立问题表征
B.问题类比
C.问题分解
D.想法——检验
E.手段——目的分析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搜寻解法阶段可采用的策略。A项建立问题表征属于有结构的问题解决过程的第一个步骤。
18.瓦拉斯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阶段包括【ABCE】。
A.准备期
B.酝酿期
C.豁朗期
D.转折期
E.验证期
【答案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瓦拉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瓦拉斯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阶段包括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这一分析得到了一些科学家的创造性活动的印证。
19.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E】的水平。
A.学习态度
B.学习兴趣
C.学习忠诚度
D.学习爱好
E.学习动机
【答案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动机作用中的强化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
20.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ABC】。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远景性内驱力
E.近景性内驱力
【答案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奥苏贝尔关于成就动机的分类。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page]
21.下列选项属于认知策略的有【ABD】。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E.时间管理策略
【答案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22.画线属于复述策略中哪个过程中的策略?【B】
A.识记过程
B.保持过程
C.精细加工过程
D.元认知策略过程
E.资源管理策略过程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是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
23.【E】常见于归纳式的学习中。
A.水平迁移
B.正迁移
C.负迁移
D.自上而下的迁移
E.自下而上的迁移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垂直迁移的分类这个知识点。自下而上的迁移指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着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此类迁移也常见于归纳式的学习中。
24.英语学习中,当学完单词eye(眼睛)后,再学习eyeball(眼球)即可产生【D】迁移。
A.水平迁移
B.正迁移
C.负迁移
D.特殊迁移
E.普遍迁移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具体迁移的知识点。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如英语学习中,当学完单词eye(眼睛)后,再学习eyeball(眼球)。
25.被看作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是贾德的【C】。
A.记忆实验
B.量杯实验
C.“水下击靶”实验
D.动物开笼取食实验
E.教学实验
【答案解析】:贾德的概括说所依据的主要是他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这个实验被看作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26.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起来有【ABCDE】。
A.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B.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能做到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纳
c.具有良好的自我调控和适应能力
D.具有与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E.具有健全的人格
【答案解析】:心理健康概括起来应该具备以下标准:对现实的有效知觉;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能做到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纳;具有良好的自我调控和适应能力;具有与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
27.习惯上,人们用【BCE】分别指称几类严重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
A.心理压抑
B.心理困扰
c.心理障碍
D.心理痛苦
E.心理疾病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一个常识性的定义。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问题。
28.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ABCDE】。
A.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B.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C.在学校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D.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E.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和小组辅导
【答案解析】:在学校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校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小组辅导。
29.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取决的因素有【ABCDF】。
A.教师自身的因素
B.学生的人格特征
C.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
D.学生的归因风格
E.学生的自我意识
【答案解析】: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心理因素。
30.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包括【 BCDE】。
A.改变教学模式
B.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C.微格教学
D.进行专门训练
E.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答案解析】: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包括: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微格教学,进行专项训练,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page]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__________差异和___________差异两个方面。
2.我国心理学家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类。
3.知识的理解是通过对教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实现的。
4.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__________。
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而完成的。
6.个体行为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明此时态度和品德处于__________阶段。
7.目前比较公认的是以 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
8.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处于最顶端的需要是__________。
9.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人发现,遗忘的进程是__________。
10. 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1.__________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12.艾里斯曾提出__________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__________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
13.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14.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__________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__________的倾向性。
15.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三个阶段。
填空题答案
1.性格特征性格类型
2.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 行为规范的学习
3.直观概括化 4.高原期
5.观察模仿 6.内化
7.发散思维 8.自我实现需要
9.先快后慢 10.学习策略
11.陆钦斯 12.理性情绪思想
13.注意力缺陷 活动过度 14.热心激励和想象
15.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与生俱来的。
答:错误。
小学生个性的特点可以包括多方面,其中自我意识是比较突出的一项。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念、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尊心、自豪感、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等形式。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在个体与客观环境,尤其是与社会环境的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答:正确。
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3.重复学习的频率愈多,保持的百分率愈高。
答:错误。
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通常情况下,学习的次数与保持的百分比成正比。但并非重复学习的频率愈多,保持的百分率也愈高。重复学习达到一定 频率后,会出现“报酬递减”现象。因此,在重复学习时,要掌握好“度”。
4.判断一个人的品德状况应该根据他的表白或看法。
答:错误。
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是密切联系着的,离开了道德行为就无所谓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而道德行为又是道德品质的客观依据。因此,判断一个人的品德状况,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5.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策略是单独起作用的。
答:错误。
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道起作用的。认知策略是学习内容材料必不可少的工具,有助于我们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整合在一起,并且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元认知策略监视和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有助于我们估计学习的程度和决定学习的过程。[page]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小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答:(1)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3分)
①由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的独立见解的评价,并且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强。
②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过渡到有一定概括程度、涉及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
③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增强。
④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2)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特点(2分)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性认识与社会性交往两方面:
①小学生的社会性认识。社会性认识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作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
②小学生的社会性交往。小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随着小学生的独立性、批判性的不断增长,小学生与父母、教师的关系从依赖开始走向自主,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出怀疑和思考。同时,具有更加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小学生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小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什么是学习?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1)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2分)
(2)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形式。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殊的特点。(3分)
①学生的学习以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②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③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措施有哪些?
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措施有: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分)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分)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如审题技能、构思技能等。
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将教师的经验外化出来,示范给学生,要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内化于学生。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1分)
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与广泛性。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分)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4.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答: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智能发展和个性完善,教育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关系到心理能否健康地发展。(1分)
(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要从多角度、多途径进行,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与过去的自我比较以及从周围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加深自我了解,避免主观误差。同时也要学会接纳自己,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要接纳自己的缺点,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1分)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进沟通理解,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要注意两点:一是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二是避免与他人盲目竞争。(1分)
(4)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首先要保持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健康;其次,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多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最后,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1分)
(5)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0.5分)
(6)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0.5分)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运用惩罚和奖励要注意的问题。
答: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来说,奖励应多于惩罚。运用奖励和惩罚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3方面:
(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教师应注意教育学生对奖惩有正确的态度,把奖励与惩罚看成是增强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是以奖惩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5分)
(2)奖惩要适当、公平。经验证明,教师的奖惩若掺杂了主观现象,不能做到公平合理,往往会使奖惩产生消极的结果。另外,奖励的方式也要得当。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5分)
(3)奖惩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教师对学生实施奖惩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一般说来,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评价起的作用更大一些,而对于少年期的学生,通过集体舆论进行评价效果更好;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应给予更多表扬和奖励;对于过于自信的学生,应更多地提出严格要求;成绩差的学生,易对奖励产生敏感,故宜多奖励;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对批评很敏感,故宜适当惩罚;对女生宜个别谈话,切忌当众严厉指责等。只有这样,奖惩才能起到激励学习动机的作用。(5分)
2.论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
答: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有:
(1)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指导模式(4分)
指导模式在今天的含义,是指辅导者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专长、兴趣、性格和其他人格特征的基础上,对学生升学、就业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性指导。它具有的特征:
①关心求辅者已经形成的稳定特征对当前行为的影响。
②把工作重点放在辅导者指导作用的发挥上,试图通过辅导者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思考问题,作出抉择。
③指导模式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和采取决定的技能训练,希望通过指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本领,并将这种技能迁移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2)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治疗模式(4分)
治疗模式是指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者站在医生的立场,对心理偏常的学生给予严格的心理诊断与耐心的心理治疗,并积极发挥治疗对象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以减轻受辅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促使其心理功能的恢复和协调。
(3)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发展模式(4分)
发展模式是指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的发展模式是遵循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促使其心理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心理潜能获得有效发挥,个性品质实现和谐发展,发展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4)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社会影响模式(3分)
社会影响模式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辅导者应根据社会心理学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影响的原理,注重社会角色、性别差别、社会习俗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学校、家庭、社区等社会环境对辅导结果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提高辅导的成效,巩固辅导的成果。

上一篇:2012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0)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