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市明德中学2012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5-03 07:24:24 浏览数:

热门推荐:

湖南长沙市明德中学2012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啜泣(chuò)  慑服(shè)  恬淡(tián)  无声无臭(xiù)

B.供应(gōng)  瞥见(pié)  蓓蕾(léi)  游目骋怀(chěng)

C.杳然(yǎo)  砧板(zhēn)  笑靥(yè)  倜傥风流(dǎng)

D.吮吸(shǔn)  畏葸(sī)  哺育(bǔ)  戎马倥偬(zǒng)

1.A(B.瞥piē蕾liěC.傥tǎngD.葸xǐ)

2、下列四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闲情逸志  事必恭亲  交浅言深  煊赫一时

B.藏污纳诟  真知卓见  戮力同心  孺子可教

C.书声琅琅  涸泽而鱼  敲榨勒索  催枯拉朽

D.断井颓垣  湮没无闻  情逾骨肉  目不斜视

2.C(A项“志”应为“致”,“恭”应为“躬”B项“诟”应为“垢”,“卓”应为“灼”;C项“鱼”应为“鱼”,“榨”应为“诈”,“催”应为“摧”)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______的氛围中,唱着,跳着……欢乐萦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②我们都是好朋友,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就是了,我们一定会______相助的。

③这又让我们见识到怀疑的残酷。它只需要一点借口,就可能将一个______的生命顷刻间置于死地。

④事物的发展一旦停滞或趋于保守,就将走向灭亡,______为新生事物所取代。

A.春意阑珊  鼎力  鲜活  因而  B.生机盎然  鼎力  灵活  从而

C.生机盎然  全力  鲜活  从而  D.春意阑珊  全力  灵活  因而

3.C(生机盎然:充溢着生机活力的样子。春意阑珊:指春天就要过去了;阑珊:将尽,将衰。全力:全部力量。鼎力:敬辞,对别人帮助的感谢。灵活:敏捷不呆板。鲜活:充满生机活力。从而:表递进。因而:表原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2日下午2时在首相官邸会见记者时正式宣布辞职,以期打破他与国会在《反恐特别措施法》问题上的僵局。

B.发生通货膨胀的时候,上涨最厉害的一般都是鲜菜、鲜果,因此它们最容易受到谣言传播或是紧张情绪的影响,出现价格跟风上涨。

C.8岁的海南女孩张慧敏,准备跑马拉松上北京。而有专家认为,其父亲张健民的高强度的训练,会对孩子的骨骼、心脏、身体都存在极大的不利影响。

D.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主题曲《WeAreReady》,旋律优美,情绪激昂,充分表达了我国的音乐创作水平和“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精神。

4.A(B、关联词使用不当,应该把“因此”改为“因为”C、属种关系并列不当,“身体”与前面的“骨骼、心脏”是种属关系,并列使用不合逻辑,“存在”“影响”搭配不当,改“存在”为“造成”。D、搭配不当,“表达了水平和精神”不对)

[page]

二、文言文阅读(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10分,共23分)

守论(并序)

杜牧

往年两河盗起,屠囚大臣,劫戮二千石,国家不议诛洗,束兵自守,反条大历、贞元故事,而行姑息之政,是使逆辈益横,终唱患祸,故作《守论》焉。

译文:往年两河间盗贼兴起,屠杀囚禁大臣,劫掠杀戮郡守,国家不考虑将他们诛杀除去,约束军队自保,反而分条列举大历、贞元年间的先例,实行姑息的政策,这就使得叛贼们更加骄横,终于导致祸患,因此写下了《守论》。

厥今天下何如哉?干戈朽,鈇钺钝,含引混贷,煦育逆孽,而殆为故常。而执事大人,曾不历算周思,以为宿谋,方且嵬岸抑扬,自以为广大繁昌莫己若也,呜呼!其不知乎?其俟蹇顿颠倾而后为之支计乎?且天下几里,列郡几所,而自河已北,蟠城数百,金坚蔓织,角奔为寇,伺吾人之憔悴,天时之不利,则将与其朋伍,罗络郡国,将骇乱吾民于掌股之上。耳今者及吾之壮,不图擒取,而乃偷处恬逸,第第相付,以为后世子孙背胁疽根,此复何也?

译文:那么现在的天下又怎么样呢?干戈腐朽,斧钺不锋,包容、退却、苟且、宽恕,萌育叛乱的逆贼,几乎成为一种常态。但朝廷的大员们,竟然不逐个地筹算,周密地思考,预先制定好计划,还要高傲自得,自认为别人的广大繁盛都不如自己,唉!他们难道不知道吗?他们难道要等到困顿颠覆之后再为国家出谋画策吗?况且天下能有多大,郡城能有多少,自黄河以北,环绕着数百座城池,城防坚固,蔓延交织,竞相成为盗贼,等到我们困顿,天时不利的时候,就将跟他们的同党一起,召集网罗各地,将要在他们控制的范围内惊扰我们的百姓。现在趁着我们还强大的时候,不考虑将他们擒拿,却竟然苟且偷安,一代一代次第传下去,使它成为后代子孙身体上毒瘤的根源,这又是为什么呢?

今之议者咸曰:“夫倔强之徒,吾以良将劲兵以为衔策,高位美爵充饱其肠,安而不挠,外而不拘,亦犹豢扰虎狼而不拂其心,则忿气不萌。此大历、贞元所以守邦也,亦何必疾战焚煎吾民,然后以为快也。”愚曰:大历、贞元之间,适以此为祸也。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天子养威而不问,有司守恬而不呵。王侯通爵,越录受之;觐聘不来,几杖扶之。逆息虏胤,皇子嫔之;装缘采饰,无不备之。是以地益广,兵益强,僭拟益甚,侈心益昌。于是土田名器,分划殆尽,而贼夫贪心,未及畔岸。遂有淫名越号,或帝或王,盟诅自立,恬淡不畏,走兵西略,以饱其志者也。是以赵、魏、燕、齐,卓起大倡,梁、蔡、吴、蜀,蹑而和之。其余混澒轩嚣,欲相效者,往往而是。运遭孝武,宵旰不忘,前英后杰,夕思朝议,故能大者诛锄,小者惠来,不然,周秦之郊,几为犯猎哉。

译文:现在那些发表议论的人都说:“对待这些冥顽不化的人,我们用优秀的将领和强劲的军队作为对付他们的准则,用高官显爵满足他们的要求,使他们安定而不去扰乱,疏远他们而不去束缚,也就像是喂养、驯养老虎和狼而不违背他们的意愿,那么他们的怒气就不会萌发。这就是大历、贞元年间用来守卫国家的办法,又何必急于打仗来折磨我们的百姓,这样做以后才认为很痛快呢?”我说:大历、贞元年间,正是由于这样做才导致了灾祸。那个时候,他们只有数十座城池,数千个兵卒,而朝廷对待他们,在法律上予以宽容,于是那些逆党傲慢自大,口出狂言,自成一家,破坏制度,侵削法令,竞相争夺高官厚禄。天子隐藏锐气而不过问,相关官员固守恬淡而不呵责。王侯等显贵的爵位,超越次第授予他们;朝觐、讯问不来,用手杖去搀扶他们。逆贼的后代,将皇帝的女儿嫁给他们;各种装饰华贵的器物,无不具备。因此他们的地盘日益广大,军队日益强劲,超越本分狂妄相比更加厉害,夸耀自大之心更加放肆。于是土地和各种名贵的器物,被他们瓜分殆尽,但是逆贼们的贪心,还没有到头。于是就有了各种超越本分的称号,或是帝或是王,结盟立誓自立为王,毫无顾忌,率军向西攻略,来满足他们的心愿。因此赵、魏、燕、齐首先高声起来发动叛乱,梁、蔡、吴、蜀就跟随响应。其他混乱嚣张,想要效仿他们的,到处都是。到了孝武帝即位,日夜不忘此事,前后的英杰,日夜思索探讨,因此能够将势力大的反贼诛灭,势力小的反贼因朝廷恩惠而归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国都附近的郊野,都差点被他们侵袭。

大抵生人油然多欲,欲而不得则怒,怒则争乱随之。是以教笞于家,刑罚于国,征伐于天下,此所以裁其欲而塞其争也。大历、贞元之间,尽反此道,提区区之有而塞无涯之争,是以首尾指支,几不能相运掉也。今者不知非此,而反用以为经,愚见为盗者非止于河北而已。

译文:大概民众都自然而然地有很多欲望,欲望不能实现则会发怒,一发怒就会有争斗叛乱随之而来。因此在家庭中有教育和鞭打,在国家中有刑律和处罚,在天下有出征讨伐,这些都是用来抑制他们的欲望并且阻断他们的争斗的方法。大历、贞元年间,完全违背这样的规律,拿自己拥有的很少的东西试图去遏制他们的争斗,因此首尾四肢,都不能互相运转摆动了。现在不知道否定这种做法,却反而将它作为准则,我能够预见做盗贼的人并不止于河北一地了。

鸣呼!大历、贞元守邦之术,永戒之哉。

译文:唉!大历、贞元年间守卫国家的办法,永远要警惕它啊!

(选自《樊川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9月第1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条大历、贞元故事  条:分条列举  B.曾不历算周思  历:逐个地

C.皇子嫔之  嫔:皇帝的侍妾  D.僭拟益甚  僭:超越本分的

5答案:C。嫔:作动词,皇帝的女儿出嫁。

6.下列各句中的“乃”字,与“而乃偷处恬逸”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D.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6答案:D。题干中的“乃”字为副词,意为“竟然”、“反而”。A项出自《鸿门宴》,作副词,意为“于是”。B项出自《项羽本纪》,作副词,意为“只”、“仅仅”。C项出自《赤壁之战》,作副词,用于判断句中,意为“是”。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

A.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

B.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

C.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

D.当是之时有城/数十千百卒夫/则朝廷待之/贷以法故/于是乎阔视大言/自树一家/破制/削法角为尊奢

7答案:B。

8.结合文意,请你谈谈“大历、贞元守邦之术”具体指什么,有什么危害。(4分)

8答案:①指采取“束兵自守”的政策,对叛乱的藩镇一味姑息,赐给他们高官厚禄,对于他们的行为丝毫不加以约束。②危害是使得这些藩镇的力量不断增强,兵多地广,从而更加不服从中央的管制,愈加萌发了叛乱之心。同时,大的藩镇一旦叛乱,小的藩镇也迅速效仿,从而更加威胁到了中央政权的统治。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且嵬岸抑扬,自以为广大繁昌莫己若也。(2分)

9⑴答案:还要高傲自得,自认为别人的广大繁盛都不如自己。

(2)安而不挠,外而不拘,亦犹豢扰虎狼而不拂其心,则忿气不萌。(5分)

⑵答案:使他们安定而不去扰乱,疏远他们而不去束缚,也就像是喂养、驯养老虎和狼而不违背他们的意愿,那么他们的怒气就不会萌发。

(3)是以教笞于家,刑罚于国,征伐于天下,此所以裁其欲而塞其争也。(3分)

⑶答案:因此在家庭中有教育和鞭打,在国家中有刑律和处罚,在天下有出征讨伐,这些都是用来抑制他们的欲望并且阻断他们的争斗的方法。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

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②筿:细竹。③裛:通“浥”,润湿。

鉴赏: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10⑴答案:①“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为生动。“含”有小心爱护意味,写风之微;“裛”则显得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写雨之细。②形容词使用妥帖,有“互文”之妙。如“净”写出雨后翠筿如洗,表明风中有雨;“香”则可以会心,写出雨中有风。③使用“冉冉”、“娟娟”等叠词,增添了音韵之美。

(2)结合全诗,谈谈作者是如何刻画出自己的“狂夫”形象的。(4分)

10⑵答案:①首联写居住环境,在饱经丧乱后有一安身立命之地,心情舒展旷放。“即沧浪”暗寓《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有知足意味;“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之“狂”作铺垫。

②颔联写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与颈联写自己靠人接济,一旦故人音信断绝,一家人就不免挨饿的凄凉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在几乎快饿死的情况下,却还在兴致勃勃地赞美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显狂态。

③尾联“填沟壑”意为倒毙路旁无人收葬,作者饱经患难,却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的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也表明了“狂夫”二字的深刻含义。

④全诗用“狂夫”这一形象将赏心悦目之景与可悲可叹之事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去其所以为“狂夫”。

11、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

(2)轻拢慢捻抹复挑,。(白居易《琵琶行》)

(3)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

(4),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5)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园田居》)

11、(1)渚清沙白鸟飞回(2)初为《霓裳》后《六幺》(3)望帝春心托杜鹃(4)雕栏玉砌应犹在(5)鸡鸣桑树颠

[page]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6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①尽管说,技术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由来已久,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技术却更多停留在工匠和下层民众的劳作技艺层次,未能成为精致的文化,并因此而为上流社会所不屑谈及。人们常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反映的就是社会主流思想对技术的忽视;《师说》中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虽不见得就是韩愈的想法,但是至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实际状貌。事实上,只是到了十九世纪,人们才开始意识到,技术比之前人们的想象要深刻得多。

②一般而言,一种技术正在发挥其作用时,往往处在一个“自我隐蔽”的状态。就像我们所戴的眼镜,当它正常地发挥作用时,它往往是不被我们的眼睛所注意到的。我们的胃、大脑一刻不停地在工作,但是我们一般感觉不到它们的重要。只有胃疼了、病了,我们才会在它的存在之外,感觉到它们是比较重要的人体组织。所以,越是好的、合适的眼镜或越是健康的组织,我们可能越是注意不到它。庄子所言“得鱼忘筌”,收获了鱼,就忘掉了捕鱼的工具,大概也就是对当时一种比较普遍的世象的解说。因此,人们一般习惯认为,技术性的东西只是一些不自觉就会隐退的旁枝末节,当然也就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

③另外,不管是在古代西方还是在古代东方,学术传统的重要特点就是不太去追究那些外在于我们的操作方式,而注重其内在的理路,注重道理的证明、推理和演绎。而证明、推理和演绎的过程,恰恰是不必诉诸外部经验即一般技术的。它们只是在自身内部进行,在思路、理路里面走。而那些与技术紧密相关的技术操作者往往置身社会底层,其对技术的推动作用的理解还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因此,尽管技术也对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社会思想的主流仍然一直将思想作为人类最本质的特征。就像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笛卡尔也说,“我思故我在”。帕斯卡更说,“人就像一根芦苇,一滴水就可以把它压弯,所以人很渺小”;而他又说,“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因着自己的思想而获得尊严,成就伟大”。

④近代以来,一些传统开始慢慢改变。曾经作为人类思想的“外在者”的技术,也开始慢慢地进入到我们视野的中心。其实,技术恰恰是思想的一种显性延伸,技术凸显了思想的可贵与成熟。也正因为如此,技术的长足进步,也就仍然有赖于人类思想的深入和发展。

12、对文末“一些传统开始慢慢改变”中“传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更多的是停留在工匠和下层民众的劳作技艺层次,未能成为精致的文化。

B.技术性的东西只是一些不自觉就会隐退的旁枝末节,难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C.技术其实就是思想的一种显性延伸,技术的进步,凸显了思想的可贵与成熟。

D.学术传统的重要特点是注重其内在的理路,注重道理的证明、推理以及演绎。

12、C(不是传统,是传统改变后的认识。)

1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处于工匠和民众的劳作技艺层次的技术,一直未能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

B.学术思想与技术实践的关系相对分离,是古代东方和西方学术传统中相似的特点。

C.在过去,眼镜、筌等技术性因素在生活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并不为人们所认识。

D.近代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深刻意义,动摇了思想作为人类最本质特征的认识。

13、B(A,“技术”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只是“未能成为精致的文化”,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C,人们当然知道其作用,只是当作旁枝末节,没有发挥其决定性作用。D,认识技术的意义,并不表示要动摇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14、技术在过去长期被忽视,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根据原文内容分条概括。(6分)

14、①技术的自我隐蔽特征导致了很多人难以感觉到技术的重要性。

②古代学术传统注重对道理的证明、推理和演绎,影响了社会主流对于技术的正面肯定。

③处于社会底层的技术操作者,其对技术的推动作用的理解还缺乏足够的影响力,难以促成人们对技术的广泛认同。(每个要点2分)

[page]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1)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2)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3)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4)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5)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

(6)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说我看不到炊烟的落寞。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7)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大雨,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的方向回家。

(8)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意义就是灵魂的意义。

(9)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是那一束束炊烟。

15.文章第二段描绘了怎样的乡村景象?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围绕“炊烟”这一主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乡村的恬静幽美,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眷恋之情。(每点1分,共4分)

16.文章第三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4分)

16.(1)父辈一生都脱离不了永无止境的沉重劳动,生活却依然很不富裕;(2)希望我做个有本事的人,到城里工作,过上幸福生活,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殷切期望。(每点2分,共4分)

17.文中两次出现“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有何作用?(6分)

17.(1)开篇点题,开门见山点明写作内容,奠定全文的基调——浓浓的思乡情;(2)第二次出现,再次点题,并照应开头,道出家乡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意义;(3)突出深化主旨——家乡的炊烟是灵魂的寄托和生活的希望。(每点2分,共6分)。

18.文章的标题是“跟着炊烟回家”,请结合全文探究其特点及深刻意蕴。(8分)

18.(1)标题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我对父亲、乡亲及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2)在疲惫的城市生活中,炊烟慰藉我们的思亲怀乡之情;(3)在城市遭到挫折时,我们从炊烟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对生活充满信心;(4)在生命变得荒芜、空虚时,炊烟让我们的生命保持美感、幸福和丰盈,维系我们的精神家园。(共8分,每点2分)

六、选做题(两小题任选做一小题,9分)

19.阅读下面的消息,任选角度,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8月29日晚的大邱田径世锦赛110米栏决赛以戏剧性方式结束:由于邻道的罗伯斯严重干扰刘翔冲刺,致使刘翔掉落至第三,而第一个到达终点的罗伯斯也没能获得金牌——比赛结束半小时后,经中国代表团申诉,国际田联与赛事组委会取消了罗伯斯的金牌,刘翔顺位上升至第二名,获得银牌。

难能可贵的是,刘翔在冲过终点线后并未抱怨对手的“暗算”动作,罗伯斯也第一时间歉疚地拥抱了刘翔。刘翔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在接近终点的地方我和罗伯斯的手臂打了两下,但我不怪他。因为场上变化很多,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比赛的初衷是为了快乐,有时候就是一场游戏。”(《新民晚报》、《新闻晨报》8月30日)

19.分析:

可从刘翔、中国代表团的角度分别或综合评论。

从刘翔的角度,关键点:刘翔输了金牌赢了大气(或:刘翔的风度比速度更赢人)。

从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角度,关键点:在第一时间提起了申诉,无论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还是为了维护比赛的公平,他们提出申诉无可厚非。

从综合角度,关键点:“看穿”与“看不穿”,体育赛事的真正意义

观点表述参考:

角度一:由于邻道的罗伯斯严重干扰,刘翔没能获得金牌,我们遗憾,相信他也很遗憾。毕竟,经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沉寂之后,刘翔需要一块世锦赛金牌来证明自己,也给全国人民和自己一个交代。运动员永远不可能不在乎胜负,关键是怎样看待胜负以及金牌的意义。刘翔虽未获得金牌,但他的豁达与大气,何尝不是一块更可贵的无形金牌?(或:罗伯斯打手干扰导致刘翔仅获第三,刘翔没有抱怨,也接受了对方歉意的拥抱。对刘翔来说,速度重要,风度更重要。风度就是一种友好,更是一种理性,也是一场比赛。刘翔在大邱田径世锦赛表现出来的风度,显示出体育应有的一种友好姿态,这是一种理性,也是比赛,更是其做人的风格,或者说是一种品质。刘翔是低调看待金牌、高调做人,通过他的表现,我们看出了刘翔的品质,更看出了其的风度高于速度,超越了速度。)

角度二:在罗伯斯欢庆胜利的同时,中国体育代表团就向组委会提出了申诉。无论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还是为了维护比赛的公平,提出申诉无可厚非。体育比赛的目的之一就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可时下一些运动员,包括一些教练员、体育官员看待金牌时似乎有些迷失。很长时间,体育比赛成了不少国人精神层面的一针兴奋剂。披金挂银(准确地说,只有披金)被看成是民族崛起、国家强大的象征。只有当体育真正剥离了各种附加物之后,我们才能够领略到真正的体育之美。

角度三:对待因打手干扰而导致仅获第三名的比赛结果,刘翔和中国体育代表团官员反映截然不同。殊不知,体育比赛的目的之一就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刘翔虽失去了金牌,却赢得了敬意,可时下一些运动员,包括一些教练员、体育官员看待金牌时似乎有些迷失。但刘翔用他的言行告诉我们,“比赛的初衷是为了快乐,有时候就是一场游戏”,没必要“金牌至上”。刘翔能看淡胜负和金牌,与其说是豁达与大气,不如说是他看清了体育比赛的真正意义,认清了金牌的本质,这种纯净与纯粹也许正是当下中国竞技体育欠缺的。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

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

——南怀瑾《论语别裁》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春风得意的时候,他们可能笃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蓬勃;在迷途不济,无能为力之时,他们也许就会更多的追寻“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飘逸。总之,历代士人在以儒家思想拼搏立业的背后,深刻蕴含着庄子“物我两忘”的境界。这或许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平衡,一种生活方式,抑或一种自我安慰。

上述两段文字共同表明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种怎样的处世方式?请结合事例予以具体说明(200字左右)。

20.“儒道互补”的处世方式。表面上,儒家的入世、乐观进取和道家的出世、消极退避是对立的,但实际上刚好互相补充协调,成为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模式:他们往往既以儒家的“修齐治平”为追求目标,锐意进取,同时,又用道家智慧炼心,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

举例:陶渊明、王维、柳宗元、苏轼等。(须具体展开)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

光阴的故事

罗大佑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你对上面的文字有怎样的感触,请以“时光·成长”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1写作指导:人们往往把人的一生比作四季,以春夏秋冬对应人的少年、青年、中年与老年,话题材料“光阴的故事”也暗示出这一点。因此,如果从大处着笔,作为高中学生的你可以写他人完整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当然,如果作文的重心落在歌词的最后两句,则可以立足自身,回述自己成长的历程,畅谈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苦恼与欢乐。

罗大佑的歌词是引子,引出你自己的感悟。作文的关键是重点把握好两个关键词:“时光”—要能写对时间的感触;“成长”—随着阅历的增长而带来的改变,作文中应写出这两者的情愫与意蕴。

上一篇:陕西澄城王庄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