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八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5-27 05:18:51

西安八校联考文综 西安地区八校联考12月 西安地区八校联考第二次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现代诗人对诗歌意象的认识和把握的自觉意识主要来自现代主义观念和作品的影响,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诗歌意象的设计往往与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由于体格和制式的限制,在表现诗人较为复杂的思想情绪时,就不能靠简单的形象比喻来完成,而必须有赖于密切型的意象。

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没有明确过“意象”的概念,但这并非说传统诗人们就没有总结过“意象”现象。其实,当古老的“比兴”说初露头角时,人们便可以从中得到有关“意象”揭示的信息。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解释“比兴”说时已较为明确地指出了“比兴”的意象内涵:“比者,附也;兴者,起也。”到了清代,诗批家们已经明白地发现了中国诗歌的意象化传统。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这样总结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显然,这里的“烟霞”“草树”已不是一般的形象,而是凝聚着诗人所体验的“山之精神”和“春之精神”等精神含意的意象了。

虽然作为现代诗歌文化基础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以反对旧文化、反抗传统为价值指向的,但任何一个偏激地反传统的诗人也不可能摆脱优秀的传统文化遗存的深刻影响,胡适的“放脚体”新诗中就有传统意象的闪现。传统诗歌的意象几乎就从未间断过在新诗创作中的影响,而在像李金发这样的超越了新旧对垒的文化价值观的现代主义诗人中,传统意象的出现更是屡见不鲜。

李金发新奇怪异的象征诗最初出现的时候,一度引起舆论大哗。人们在惊疑于其语言风格的怪诞别扭之外,还极反感于它的凭借古语而又食古不化。“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这是他《弃妇》中的开头,确实既泥古而又悖古,面目奇特而可憎。殊不知他正是在超越了新旧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诗歌创作的,既不是想张扬古代诗歌文化以向新文学示威,也不是想改造传统诗歌以适应新观念的表现,而只是本着有利于表现的原则,试图对诗歌的格式、范型作一种探索。(选自《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有删改)

1.下列表述符合愿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现代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诗歌意象的设计除了来自现代主义观念的影响外,还与传统诗歌意象的影响密切相关。

B.中国传统诗歌必须摒弃简单的形象比喻,依赖于密切相关的意象才能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情绪。

C.中国传统诗歌发展到了清代,已明确地形成了意象化传统。

D.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传统诗歌的意象一直在新诗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意象”概念,但诗人们一直都在积极探索、总结“意象”的现象、特征。

B.刘熙载笔下的“烟霞”“草树”不仅有外在的形象特征,更凝聚着诗人心目中的“山之精神”和“春之精神”,是典型的诗歌意象。

C.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先生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他的“放脚体”新诗中就运用了传统的诗歌意象。

D.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反对旧文化、反抗传统为价值取向,同时也要担当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经》运用的“比兴”手法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诗歌在源头阶段即有比较明确的关于“意象”的运用和内涵。

B.许多现代主义诗人在新旧文化的对垒中,能够继承友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大量使用传统的诗歌意象,李金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C.现代诗歌创作在借鉴传统诗歌表达方式的同时,也应该大胆探索诗歌的新路,只要遵循有利于表现的原则。

D.李金发的象征诗从遭到人们反感到获得中肯、理性的评价,充分说明现代诗歌创作者走过了一条探索、尝试的诗歌创作道路。

[page]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诸弟书

曾国藩

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

蕙西尝言,“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我两人颇有此风味,故每见辄长谈不舍。渠之为人,予至今不能定其品,然识见最大且精,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多而皆不及泉”者也!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以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

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谨,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为人  他

B.以图无所生  辱没,愧于

C.然则患业之不精耳  只是

D.万不可以兼营并  乱跑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曾国藩提倡的为学之法的一组是()

①先须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②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③老守一井,力求及泉④卫身奠大于谋食
⑤求业之精⑥力图专业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分析自己为学的缺陷有两个,一是年轻时没有非常用功,所以希望搬进城里用心苦读,二是做学问不专注,涉及面宽但都不深入。

B.作者认为读书有两个功用,一是增强道德修养,追求诚实正派的道理,二是研修学业,练习背诵辞章的技巧,以求能自强独立。

C.作者认为自强自立莫过于求得生存,农工商靠力气生存,读书人靠智慧生存,只要业务精通,都可以生存下去。

D.作者主张为学要专一,习字就专心习字,穷经就专守一经,制义就专看一家文稿,作古文就专看一家文集,其他的事都要彻底抛开,才能有所成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译文:____

(2)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译文: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悲秋

黄公度①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剐浦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①黄公度,南宋诗人,与秦桧同一时代。②别浦,指通大江的小河汊。

8.诗题为“悲秋”,全诗却不着一“秋”字,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刻画出秋的意境?从全诗看,作者为什么而“悲”?

9.颔联和颈联分别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寓了作者什么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苏轼《赤壁赋》)

(2),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3),,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page]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善亦有道

刘源

光绪某年,黄河发火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陕西关中东南有一长丰镇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长丰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吝啬异常,真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大伙儿私下里称长丰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们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达好仁家忽然传出消息:达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长丰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达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达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长丰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达老爷子吝啬持家,达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莱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达家放出话来:“领粥时,必须说‘迭老爷真慷慨,达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迭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迭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里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那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达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达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达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汪汪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能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让长丰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达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达老爷子做了件蠢事。达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达家做一天活。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达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于是达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向达老爷子讨说法,达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小儿子担心:“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达老爷子说他们肯走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活计。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结果长丰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水灾过后,长丰镇叉恢复了原样。但是,达爷子的名声迅速半年里变得臭不可闻,人们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

这一年达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我原来也讨过饭,当时和我一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大家惊奇地听着。“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而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欺,所以我恨透了讨饭。”达老爷子沉痛地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落了个坏名声,却总好过给长丰镇增加一批乞丐……”

说罢,溘然长逝。达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达家孩子不孝,但达家人不在意。几十年后,达家还在,子孙兴盛,还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宿命,相继败亡。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4期,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怡当的两项是(5分)

A.饥民流落“铁公鸡镇”,吝啬的达老爷子将开粥棚。但是达老爷子规定,饥民领粥时必须先干活再磕头,那米,少糠多的粥引起了饥民和家人的不满。

B.达老爷子施舍遭骂.他也意识到自己做得过分了,于是不得不改规矩,变磕头为干活,并遣走佣工。

C.水灾过后,达老爷名声臭不可闻,临终之语却让家人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D.达家为老爷子的丧事办得非常寒酸,让镇子上的百姓们议论纷纷,这反倒让达家在几十年后子孙兴盛。

E.这篇小说的内容涉及“勤俭持家”“行善亦有道”的主题,有很强的现实警示作用。语言质朴通俗,读来令人沉思良久,受益颇多。

(2)请分析小说中达老爷子的形象。(6分)

(3)小说中的“小儿子”出现了两次,请简要分析这个角色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4)小说的最后两段点明了题旨,尤其是达老爷子临终那番话启人深思,请结合传统文化,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自己的理解。(8分)

[page]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流沙河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写《草木篇》被打成“右派”、八十年代大力介绍台湾新诗的诗人,也是“演《南华经》成现代版,仿东方朔著Y先生”的随笔家,大门上的字和壁间悬挂的对联透露的则是作为书法家的流沙河,此外,他还是“一个兴趣历久不衰的天文爱好者”,是四川最早加入UFO研究协会的人。不过,他最大的兴趣爱好还是研究古文字。

成都解放时流沙河是四川大学化学系的学生,后来到四川省文联工作,创作了大量诗歌,又参与《星星》诗刊的筹备工作,而发表在《星星》创刊号上的诗歌《草木篇》改变了流沙河的命运。但是流沙河在个人生活发生转变的同时,兴趣、研究方向也改变了。一个激情浪漫的诗人为什么会变成古板学究的古文字爱好者,这在常人看来是很难理解的,流沙河的身份转变,跟他长达二十年的异类分子生涯紧密相连。

他说:“我是从当‘右派’开始研究古文字的,这是古籍的基础。我当时围绕《说文解字》的注文,看甲骨文、金文。为啥子要看古文字?一是我一贯爱读书,相信开卷有益,二是当时读任何书都不安全,只有读古文字,我想,文字学它是一门科学啊。我做了上十万字的笔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一部颇具趣味性的解说古代汉字的普及读物,叫《字海漫游》,后来弄掉了。但是研究古文字的兴趣还在,我经常跟朋友讲古文字,朋友呢也有兴趣,一种是既然你都讲了他就假装很有兴趣,另一种是真的有兴趣,鼓励你把它写出来。”

对古代汉字的理解,构成了流沙河的聊天话题,因为几乎每个字在他讲来,就是一个小掌故:“饭后我喜欢喝一碗醋,不管是吃饭还是吃面条,总要喝一碗才觉得满足,不喝,就觉得前面的饭啊面啊吃了都没用。这种感觉让我明白了‘益’这个字的意思:你看.它上面是打横的水,下面是皿,就是碗,简单来说就是饭后一碗汤,益字就是增添的意思。”在聊天中提起某位学者,流沙河对他名字中的“善”字说:“这个字的意思是两个人争着说羊肉好吃。”他翻出了自己讲稿中的“善”字给大家看,那是写在一张旧挂历背面的字,厚厚的一叠卷在一起。流沙河解释说不定期会有人请他去讲解古文字,这些旧挂历就是演讲稿,也是课本。
流沙河的朋友、学者龚明德先生,他新得了一本关于湖北方言的书,特意带来给流泷河。这种对胃口的书让他很高兴,当即就在每天的“读书处”——客厅阳台下十几盆花花草草旁边——翻阅起来。但他“读书处”的书并不多,手边正在读的,是一本叫《啸亭杂录》的书,他拇指夹在书中,晃动书脊的名字给客人看:“这个好,这个人是满族人,皇室,写了很多别人不敢写的。”

诗人流沙河的书房里触手可及的就是这些笔记、文史、古文字方面的书,流沙河说这些书才是自己要用的书,《十三经注疏》、《史记》、《资治通鉴》、《说文解字集注》、《历代史料笔记丛刊》等,他曾经在文章里称“这些才是我的命根子啊”。诗集或者文学类的书也许堆放在书柜一角,在距离写字台最远处。他坦言自己没有收藏,也从未主动收藏书籍,“收了很多,读了很少,认真读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他真正要钻研的都是很少的那部分书。而文学书则因上世纪九十年代不写诗之后,随买随送,他的一个小弟弟写散文,文学书大多送给弟弟了。到现在流沙河说他也从来不买书了,因为也不大去书店,他很不客气地说:“我以前半个月去一次书店,到大厅一看,都是注水猪肉。要不就是干的木耳,发水,尽抄古人的东西。”
古文字专家流沙河需要的书确实很少。

(编选自戴新伟的《流沙河的“读书处”》)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流沙河有多重身份——诗人、随笔家、书法家、文字学家、天文爱好者,而他受人尊重是因为他在古文字研究上有建树。

B.常言说的诗家不幸诗歌幸,流沙河的不幸的命运使他创作出富有激情的诗歌《草木篇》,而这样的诗歌创作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C.流沙河对“益”和“善”这两个古代汉字的理解,恰好可以说明汉字重表意的特点,也可从中看出《说文解字》对流沙河的影响。

D.流沙河给予《啸亭杂录》不错的评价,一则因为他喜欢笔记文史类的书籍,二则因为此书有很多别人不敢写的内容,而并非看重作者的皇室身份。

E.本文记叙作者与流沙河的对话,勾画出流沙河研究古代汉字的起因和经过以及成果,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形象。

(2)流沙河由一个激情浪漫的诗人变成“学究”的古文字爱好者,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流沙河“读书处”的书并不多,这反映他对书籍有怎样的态度?(6分)

(4)流沙河人生道路有坎坷磨难,但他在不同领域皆有收获。这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红牛车队的赛车性能极佳,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B.故宫是中华历史的遗迹,也是支化的标志。然而,就在这国宝荟萃之地,人文氤氲之所,竟然上演了一出斯文扫地的闹剧。

C.政协二次会议下午3点开幕,不到2时,人民大会堂外的台阶上就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D.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他们相互将手中的木头刀枪,心不在焉地碰一下,口中作吆喝状,就表示已经打过一场仗,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远古时代,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有一部落以狩猎为生,但知狩猎,不知捕鱼,更不知稼穑种植为何物。

B.高速路上汽车出故障,乘客离车横穿公路被撞死,搭乘该乘客的汽车司机被告上了法庭。

C.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或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都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

D.中国国奥足球队开场前5分钟便有两次有威胁的射门。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寻根文学”是80年代一个引入瞩目的文学事件,如今已经赢得了文学史的承认和记载。____。

①开始对民族文化的渊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

②“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

③如同文学史上的诸多命名,这个通俗名称的形成带有几分偶然

④韩少功的主张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⑤韩少功的一篇短文《文学的“根”》是这个名称产生的最初缘由

⑥他们一致认力,亦步亦趋地追随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不可能赢得领衔主演的机会

⑦一批作家一一例如阿城、贾平凹、李杭育、郑万隆、王安忆等等

A.⑤③④⑦⑥②①B.③⑤④⑥②⑦①C.⑤③④②⑦①⑥D.③⑤②④⑦①⑥

16.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给“城市文化标志”下定义。(不超过50字,5分)

所谓城市文化标志,就是表示城市文化的特征的一些符号、元素、标识,它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城市文化标志大多以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最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观、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等为象征,显示出一个处于地域文化中的城市的历史内涵、文化形象与文化特征。城市文化标志是最能代表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具体事物,它具有文化象征的特殊意义。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句话,要求内容与示例的内涵一致,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例:比外表更重要的是气质,比谈吐更重要的是修养,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进行演讲时说,从大学里辍学是他这一生做出的最为明智的一个选择,因为它逼迫他学会了创新。乔布斯对操场上挤得满满的毕业生、校友和家长们说:“你的时间有限,所以最好别把它浪费在模仿别人这种事上。”——同样地,如果还在学校的话,似乎不应该去模仿退学的乔布斯们。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