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0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牛课网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11-06-15 11:05:10

江苏省:200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
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page]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新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学大纲 9、学校教育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五、论述题
(略)

上一篇:云南省:2006年10月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