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辅导:内生“五邪”病机—津伤化燥—执业医师考试

牛课网 考试宝典 更新时间:2024-05-03 01:09:39 浏览数: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辅导:内生“五邪”病机—津伤化燥—执业医师考试

  1. 内燥的含义

  津伤化燥,是指机体津液不足,机体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从而产生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津伤化燥又称为“内燥”。

  2. 内燥的病理变化

  内燥的产生,多由于久病耗伤阴液,或大汗、大吐、大下,或亡血失精,导致阴液亏少,以及某些热性病之热邪伤阴,或湿邪化燥等所致。由于体内津液亏少,不能内溉脏腑,外润腠理孔窍,进而化生内燥,故临床多见干燥不润等病变。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燥胜则干”。

  一般来说,阴液亏损可产生内燥,而实热伤津亦可导致燥热内生。故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但以肺、胃及大肠为多见。

  此外,肾总司一身之气化,肾之气化失常则津液不布而成内燥。肾藏精,肾阴又为五脏阴液之本,故肾阴虚,精亏不足,则亦可化燥,而成阴虚内热,命火妄动之证,临床可见骨蒸潮热、性机能亢进等症。

  另外,津血同源,津枯则血少,失润而化燥,肌肤失于濡养,则可见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或落皮屑。筋骨失于濡养,则可致关节屈伸不利,甚则拘急痉挛等症。

  内燥病变,临床多见一系列津液枯涸失润之病理表现。

  另外,内燥病变,阴虚津亏则虚热内生,甚则可引发命火妄动,故可伴见手足心热,或骨蒸潮热、心烦不寐、脉细数等症。

  3. 内燥与外燥的关系

  内燥与外燥的区别

类型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外感外感燥邪,肺卫失宣恶寒发热,头痛,口燥,咽干,干咳少痰,或痰胶粘,小便短少,脉浮。
内燥久病耗伤阴液,大汗、大吐、大下或亡血失精而致阴液亏少,热病伤阴或湿邪化燥。津亏血少,脏腑、组织、孔窍失于濡郑养,功能滞涩不利。阴亏则虚热内生。皮肤干燥不泽,口燥,咽干,唇焦,鼻干,目涩,舌干无津或光红龟裂,爪甲脆折,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消瘦。伴见心烦不寐,手足心热,或骨蒸潮热泪盈眶,脉细数等。

上一篇:细胞生物学:小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执业医师考试

考试宝典安装说明

宝典适用于手机、电脑、平板,您可安装客户端或在浏览器使用。

电脑版

手机版

网页版

考试宝典咨询
服务热线

TEL:029-88699698